黃家鎮村

黃家鎮村位於寧津縣西部,距縣城15公里。西鄰古黃河故道(今漳衛新河),南臨寧南河,水源豐富,環境優美。全村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135公頃,總人口100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家鎮村
  • 地理位置:寧津縣西部
  • 面積:2.6平方公里
  • 人口:1002人
  • 耕地:135公頃
由來,貢獻,歷史,特色,地圖信息,

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姓和范姓兩家自即墨縣遷來,分兩排居住,故名高范二排。嘉靖元年(1522年),又一黃姓村民自江蘇徐州遷此居住。因黃姓村民為人仗義遠近聞名,故改村名為黃義莊。莊西有古黃河,河上建有通德橋,過河為吳橋縣境。此處為兩省兩縣交界,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加之當時黃姓戶大,外有為官者,故改名為黃家鎮。

貢獻

黃家鎮是寧津雜技的發源地。寧津古屬冀州,《漢書》曾記載:“冀州多有角牴”,后角抵發展為雜技。寧津縣西部古黃河故道(今漳衛新河)兩岸,“南八寨、北八寨”16個村莊,以黃家鎮為中心,方圓幾十里以內為雜技藝人集中的地區,素稱“雜技之鄉”。他們半農半藝,功夫紮實,技藝高超,世代流傳,多有絕活。寧津雜技為兩大流派,一是“撂地的”,一是“抹桿的”。他們三五人或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結伴組班,既有空地廣場節目,又有舞台大型節目;既有深厚功底的傳統節目,又有形神兼備的流行節目,還有滑稽幽默的小丑節目。

歷史

黃家鎮古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是舊時雜技藝人演出和戲劇道具行業的盛會。農曆九月為會期,九月十五為最盛日,成交雜技、戲劇、“儡子戲”(木偶劇)服裝道具和各種樂器。雲貴、川黔、兩廣及關內外客商都雲集於此,每天達兩三萬人。古會還是藝人交流技藝和集散組合班社的場所。很多班主來此招聘演員,藝人來此尋班搭伴。藝人們往往當場獻藝,切磋交流,組成新班社後即分赴南北各地賣藝謀生。有“千台戲”之美稱。

特色

黃家鎮村中心有一株奇樹——楊抱槐,高大的白楊樹腹中長出一株國槐樹,兩樹連體並生,枝葉交錯,蔚為奇觀。據傳,楊樹為明永樂二年(1040年),黃氏遷來居住時栽種的,樹齡已有580多年。今槐樹樹齡也有50多年,樹高21米,主幹徑1.1米,樹冠徑17米。夏日,槐花盛開,清香撲鼻,蜂飛鳥鳴,情趣盎然,是全村人消夏乘涼的好地方。

地圖信息

地址:寧津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