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宅村

黃宅村地處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盆地東部,距縣城11公里,是浦江縣第二大集鎮和重要交通樞紐。桐廬至義烏公路過此,浦江至鄭家塢公路經此與浙贛鐵路銜接,黃宅至大畈、至義烏鮑店公路在此與其他公路相連。各村在發展多種經營方面亦各具特色。新華、下店、上市地臨市場,村民多從事運輸、商販。信華村民在科學種田上領先,糧食平均畝產932公斤。一心村種植蔬菜、瓜果較突出。群聯製作竹器、從事家庭工業頗多。以往縣內菜秧多出自下店和永鋒。永鋒幾乎家家都賣菜秧、做豆腐皮,年戶均收入3000元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宅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盆地東部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區碼:322008
  • 人口:12221
基本簡介,經濟發展,村莊狀況,人文薈萃,著名景區,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黃宅系片村,包括一心、群聯、六聯、上市、永鋒、下店、新華、信華等8個行政村,轄上宅、鮑村、姚店、桂花明堂、葛宅、新大份、潘都、始美堂、周塘、新小份、日乾堂、?裕堂、小份、上店、大份、大房、小房、二房、上市、後店、石宅、後桑園、下店、新店、黃宅市、後潘都、塘下、三角塘、下於市、上潮溪和下新屋31個自然村。1992年,共有3856戶,12221人,分133個村民小組;耕地6363畝,其中水田5012畝;山林4126畝,森林總蓄積量5164立方米。
這裡村莊群集,人口稠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稱十里黃宅。黃宅村地處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盆地東部,距縣城11公里,是浦江縣第二大集鎮和重要交通樞紐。桐廬至義烏公路過此,浦江至鄭家塢公路經此與浙贛鐵路銜接,黃宅至大畈、至義烏鮑店公路在此與其他公路相連。各村在發展多種經營方面亦各具特色。新華、下店、上市地臨市場,村民多從事運輸、商販。信華村民在科學種田上領先,糧食平均畝產932公斤。一心村種植蔬菜、瓜果較突出。群聯製作竹器、從事家庭工業頗多。以往縣內菜秧多出自下店和永鋒。永鋒幾乎家家都賣菜秧、做豆腐皮,年戶均收入3000元左右。
據浦江縣縣誌辦公室調查,1985年全縣有黃姓30995人,占總人口的8.9%,僅次於張姓。其中黃宅鎮有黃姓9595人,又多集中在這8個村,故村名黃宅。清末屬靈泉鄉十八都。民國時屬古城鄉。1950年除上市、群聯、六聯屬桂花鄉外,其餘屬下店鄉。1956年屬黃宅鄉。1958年除六聯、群聯屬黃宅人民公社朱宅管理區外,其餘屬下店管理區。1961年屬黃宅人民公社。1983年屬黃宅鄉。1985年黃宅鎮。歷為黃宅區公所和鎮(鄉)人民政府駐地,是黃宅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黃宅還有板龍燈11列,花燈1列。自農曆正月十一日至元宵,在境內各村和縣城等地串演,備受歡迎。又有小燈頭龍燈,在二月初二串演,直迎到九皋殿。舊時,上市、下店等村在五月十三日還有祭祀關公的節俗。

經濟發展

黃宅的集市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但以往面貌變化不大。本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賦予經濟發展以無限生機。人們開始從自給自足的羈絆中走出來,注視與依託市場,發展商品經濟。1992年與1985年同期相比,鎮區面積擴展38%;公共建築86142平方米,增加93%;集市各類市場總面積34840平方米,擴展3.4倍。計有商店275家,固定攤位598個。信華村附近有省內最大的豆腐皮市場,1992年場內總銷售量618717公斤,平均每集銷售5729公斤。
舊時,黃宅在農曆八月十三日有胡公廟會。50年代初改為物資交流大會。1992年交流會,有攤位3028個,17萬人次上市交易,商品成交額450萬元。
1992年,村內有鎮辦企業6家,村辦企業7家,個體企業47家。外地來此做工的300餘人;本地外出經商辦廠或做工的689人。在本地勞動的村民,除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商品性生產外,還較普遍地進行家庭工業和兼營工業商品性生產,如小五金鑄造、編織、花邊、針織、服裝、家具、糧食加工及副食品等,有的則從事小商小販,以各展其能,增加收入。
據統計,1992年,黃宅8個行政村工農業總產值6820萬元,是1982年的47倍。其中工業總產值所占比例,由1982年的15%上升到91%;農業總產值所占比例,則由85%下降為9%。村民經濟純收入1351萬元,是1982年的11倍。其中,工業、農林牧副漁和其他等三項的純收入,依次各占49%、42%、9%。而1982年則依次各占10%、87%、3%。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條件日趨改善。1992年人均純收入1106元,是1982年的11倍。村民住房,40年代末共有2890間,1950~1982年新建4175間,1983~1992年新建6170間。

村莊狀況

黃宅附近的出土文物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境內生產和生活。這裡素為浦江主要產糧區之一。村南瀕浦陽江,但以往卻是大雨大災,無雨旱災。1960年在上游建成通濟橋水庫,其北乾渠與中乾渠之水可達境內。村民又在江岸渠旁先後建立機灌電灌站共12處,受益耕地3120畝,使水旱災害得以根治。1992年,糧食總產量4591噸。糧食平均畝產823公斤,是1949年的4倍多。還種植棉花甘蔗茭白荸薺、瓜類,墾殖發展茶園、桑園251畝,水果221畝。這裡又是良種豬浦江兩頭烏的主要產地之一,其仔豬具有耐粗料、長肉快等優點,很受鄰縣農民歡迎,並曾大批運銷廣東、遼寧等11個省市。黃宅仔豬市場場內銷售量最高年份為1989年(7萬餘頭)。1992年為6萬餘頭。是年,豬年末存欄6241頭(內母豬516頭),年內出欄肥豬2952頭。此外,養蜂748箱,產蜂蜜28544公斤。

人文薈萃

黃宅黃氏遠祖黃?,江夏(今湖北武昌一帶)人。隋文帝開皇九年(589)為兗州總管。鎮守吳英,浦陽(今浦江)人,以女妻之。隋煬帝大業(605~618)間,黃?隨婦翁歸隱定居浦陽。其子居中、居正俱登進士第。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時,其八世孫黃汝智舍助祖宅地基建為縣署。後在署東建黃將軍祠祭祀。相傳今之上宅為黃氏始居之地,後分為上宅、下宅和後宅三派。元至正年間(1341~1368),黃氏自黃?起同居七世。著名文人宋濂為作《黃氏義門銘》,並以餘慶名其堂。姚店、鮑村、石宅、後潘都等4個自然村,均以居民主要姓氏為村名。
南宋時,黃度登隆興元年(1163)進士。黃裳嘗捐良田200畝,儲租以濟鄰族。晚年中進士,調三衢司戶,被譽為儒林楷模。子從龍、友龍皆登進士第,分別任節乾文學和史館編修。孫?中文武兩科進士。黃裳弟夢弼亦登進士,官至西京節乾。侄黃震龍、黃仲龍皆登進士,仲龍官至秘書省校書郎。侄孫?元為月泉書院山長。元代黃景昌,從學於方鳳、謝翱、吳思齊,博通百家之言,兼善詩賦,長於音韻,著作有《古詩考》等多種。清代黃汝廳,嘉慶五年(1800)貢生,藏書數萬卷,日事丹黃,又喜彈琴詠詩,書法得名家意。近代黃志?,善文辭,歷任金華中學堂監督、浙江省咨議局議員和浦江縣議會議長,集資出版《(光緒)浦江縣誌稿》。黃莘耕工書法。黃英川善繪畫。
抗日戰爭時期,黃宅是中共在浦江縣的重要活動地之一。1938年5月,馬丁受黨組織派遣,在此發動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浦江縣大隊部,上市黃長波任大隊長。6月,唐智和受命來此成立中共浦江特別支部。11月,成立中共浦江區工作委員會。1939年9月,成立中共浦江縣委員會,蔣忠任書記。1945年5月26日,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第八大隊夜襲偽軍黃宅據點,全殲守敵。9月11日,向駐在黃宅大祠堂的頑軍反擊,擊斃浦江縣國民兵團副團長洪邦基,俘虜官兵30餘人。
古時,浦陽江直接入海,潮汐影響及此,居民兼事捕魚。浦陽十景之一的潮溪夜漁即指此地。上潮溪、夜漁市(後訛為下於市)村名亦由此而來。

著名景區

東去數里,有浦江著名風景區官岩山,唐代始建官岩教寺。後建胡公廟,祀奉宋朝名臣胡則。舊時農曆八月十三日黃宅胡公廟會,商賈雲集,百貨雜陳,萬人空巷,熱鬧非凡。自農曆八月十一桐木殿胡公廟會起至八月十三止,黃宅舉行迎會(抬閣)。選活潑秀麗的童男童女,化裝成傳統戲劇中人物,安置在會桌預設的鐵架上,用衣飾將架子遮掩。表演者隨著4個抬桌人步伐的顫動,在上面作出種種玲瓏生動的造型,其狀猶如在凌空飛翔,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內容有僧尼會、水漫金山、白牡丹對課、武松打店、姜太公釣魚、三打白骨精等。現有20桌。會桌之前有大鑼、火銃開道,龍虎旗、長旗、四方旗、三角旗等儀仗隊引頭,又有什錦班樂隊隨其後,浩浩蕩蕩,蔚為壯觀。連日間,遠近十數里觀者如堵。附近各村也演戲助興。迎會在1949年後曾中斷多年,近年又漸復興,其裝扮與表演愈是爭奇鬥豔,豐富多彩。1988年,黃宅的迎會曾應邀赴杭州參加首屆國際武術節文藝表演,獲得中外人士的一致讚譽

基本信息

省份
城市
縣區
地址
花橋鄉外黃宅村
郵編
322200
區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