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事跡,其他信息,
個人事跡
黃天鵬早年畢業於普寧三都書院。1920年12月,孫中山蒞汕頭,以學生會代表晉謁請訓,開始奔走國事。1923年,北京平民大學正式設立報學系,並列為該校三大學系之一,也是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系。當時“平大”校長汪大燮特聘我國早期著名新聞教育家、新聞學者徐寶璜(1894~1930年)為該系系主任。這是中國大學中第一個新聞系主任,黃天鵬即於此時就讀該系。1927年1月,由黃天鵬主編的《新聞學刊》在北平創刊,這是我國最早的新聞學刊物,每季出一期,由北京新聞學會出版,北京新書林發行。北京新聞學會是由平民大學出身的記者和由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出身的老記者們組成,於1926年秋開始籌備,經過半年時間,於1927年1月始獲組成。同時創刊了《新聞學刊》,至1928年歲暮休刊。兩年中,前後共出8期。休刊的主要原因是黃天鵬“南遊,遂停刊”。
在《新聞學刊》出版後不久,北京新聞學會又於1928年8月出版了《新聞周刊》,仍由黃天鵬主編,附北平《全民日報》發行,每周一次。黃天鵬主編3期後,由於南下謀職,改由張一葦主編。
其他信息
遊學日朝蘇蒙,指出“日本是今日之敵人”
1928年底,黃天鵬離京南下到上海,由《申報》協理汪英賓之介紹而認識《申報》總主筆陳景韓。不久,該報主編要聞的潘公展從政出缺,黃天鵬遂被聘代其位。與此同時,黃天鵬又將原北京《新聞學刊》改組擴大為《報學雜誌》(月刊)在上海出版。該刊於1929年3月創刊,光華書局發行。
《新聞學刊》、《新聞周刊》、《報學雜誌》三種刊物是我國最早一批新聞學研究的專門學術刊物,其水平和質量是較高的。以《新聞學刊》為例,撰稿者都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新聞學專家及名記者,如徐寶璜、邵飄萍、胡政之、戈公振、黃天鵬、徐彬彬、鮑振青、顧紅葉、王小隱、周孝庵等。他們的文章,代表了當時新聞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1929年夏,黃天鵬辭去《申報》職務,適逢“太平洋學會”在日本東京召開,他應邀參加了會議。會後留學日本,初修業新聞研究所,旋入早稻田大學新聞系。學成繞道西伯利亞伯力(今阿巴羅夫斯克),遍歷蘇聯、朝鮮、蒙古等鄰國,提出籌邊十策,內有“日本是今日之敵人”等句,為當局採納。
革新報紙版面,首創一版為要聞版
黃天鵬1930年回國後,適汪英賓接辦《時事新報》,邀他擔任報館通信部主任,以函授方式訓練該報通訊記者。對《時事新報》,他參照日本報紙版畫,首將第一版改為國內外及地方要聞版,使讀者對當天之國內外要聞一目了然,為中國報紙版面之一項革新。同時,黃天鵬又應復旦大學新聞系系主任謝六逸之聘,擔任該系教授,開設有關新聞學的必修課、選修課多種,並將歷年收集的中外新聞學資料數百種,捐助該校成立“新聞學研究室”,兼任主任,為復旦大學新聞系初期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兼任上海滬江大學等校新聞學教授。1931年7月2日,日本製造的萬寶山慘案發生;8月,他參加了上海記者團赴東北採訪,如實地報導了事件真相,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陰謀。
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大學新聞研究室
黃天鵬在主持《時事新報》通訊業務的同時,應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謝六逸之邀,與有國民黨“文膽”之稱的陳布雷一起擔任該系教授。黃天鵬認為:“上海是全國新聞事業的中心,也是新聞學術的中心”,而上海新聞學術的“中心點”就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為此,他在向校方建議得到採納後,將全付精力投入創辦復旦大學新聞學研究室的工作。
黃天鵬認為,“新聞學研究室的重要,正像大學的圖書館,或是化學系的實驗室一樣。一個大學若是沒有圖書館,怎么來研究高深的學術?一個化學系若是沒有實驗室,化學便成了紙上的空論。新聞學系的新聞學研究室也正是這個道理”。1930年冬,黃天鵬擬定了一個“有組織的、有系統的實行步驟的詳細計畫”,他將自己歷年收集珍藏的中外新聞學資料、古籍數百種捐獻出來,作為新聞研究室的基本資料。他還親自兼任該室的主任,發動新聞各界熱心捐助促成,短短几個月的籌備,研究室建立起來,而且初具規模,成為師生新聞學習、學術活動的重要場所。黃天鵬這項工作,它促進了我國新聞學術研究的繁榮,同時,也成為我國高校教育史上又一創舉。
在萬國報紙博覽會設中國館
黃天鵬曾應德國佛郎府中國學院之邀,參加萬國報紙博覽會。他徵集中國300多種報紙雜誌於博覽會中設立了中國館。他將從萬國報紙博覽會上學到的和自己從事報館工作的經驗,融會貫通,形成了他對新聞學的新見解、新主張。從1929年至1931年間,黃天鵬曾將散見於報紙雜誌及新聞學刊物上的有關新聞學重要論文,收集起來,編成好幾部新聞學論文集出版,其中包括《新聞學名論集》、《新聞學刊全集》、《報學叢刊》等。另外,他還撰寫出了十幾種新聞學書出版,如《中國新聞事業》、《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等。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我國新聞學研究尚處於篳路藍縷的階段,出版的新聞學書籍屈指可數,而黃天鵬編著的這些文集,幾占所有新聞學著作的十分之八,而且這些新聞學著作至今對新聞學研究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抗戰期間,黃天鵬曾任重慶《時事新報》經理。1939年5月4日,日機狂轟濫炸重慶市區,重慶各報損失慘重,當時《中央日報》、《時事新報》、《掃蕩報》、《新蜀報》、《商務日報》、《大公報》、《新華日報》、《國民公報》、《新民報》、《西南日報》等10大報奉命出聯合版,黃天鵬被推為經理。5月6日,聯合版終於在山洞編印出版,一直連續至8月 12日各報復刊後才結束。1941年,應陳誠之邀,黃天鵬主辦了軍報及政訓業務,到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和中央政治學校主講新聞學,籌辦“中央出版事業管理處”。
抗戰勝利後,黃天鵬擔任中央印務局總管理處處長。1947年於普寧選為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爾後在各大專院校教授新聞課程。
1949年黃天鵬去台灣,繼續從事中國新聞學的教授、研究和出版工作。1982年3月24日,因心肌梗塞病逝,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