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

黃埔軍是指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的軍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埔軍
  • 組成:黃埔軍校畢業生 
  • 詞性:名詞
  • 地址:黃埔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黃埔軍
位於山戀起伏,四面環水的黃埔區長洲島。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培養軍事幹部創辦的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校名曾多次變更,通稱"黃埔軍校",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齊名,是世界著名四大軍校之一。
孫中山在長時期內依靠舊軍隊從事革命活動,屢遭失敗,給他留下痛苦的教訓。因此,他在改組國民黨的同時,決定建立一支“和革命黨的奮鬥相同的”革命軍隊(黨軍)。1923年9月,孫中山派以蔣介石為首(蔣介石、張太雷、沈定一、王登雲等組成)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學習蘇聯的建軍經驗。代表團在訪問期間,曾直接向蘇方提出“希望革命軍事委員會派人到華南,仿照紅軍編制中國軍隊,派去的人愈多愈好。”11月15日,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6次會議通過了建立革命義勇軍的決議。11月27日,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1次會議,議決了建立軍官學校的有關事項。
軍校創辦前後,國、共兩黨都選派重要幹部到校任職。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委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孫中山還任命鄧演達、王柏齡、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7人為籌備委員。

其他信息

1月28日,確定以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為軍官學校的校址(原水師學堂和陸軍國小舊址),故稱黃埔軍校。2月6日,設籌備處於廣州南堤2號(今廣州沿江中路239號對面),正式開始籌建軍校的工作。由於被委任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不滿於孫中山欲委他人為軍校校長,而自己徒為他人作嫁衣,在2月21日突然辭職,且未經孫中山批准便擅自離開廣州返回浙江老家,使軍校籌備工作一度中斷。孫中山批示不同意蔣介石辭職,但為了不影響軍校籌備工作的進程,又於2月23日任命廖仲愷代理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廖仲愷忠心耿耿,積極進行籌備工作,同時竭力催促蔣介石回廣州復職。直至4月21日,蔣介石才返校。關於學生來源,籌備委員會決定在全國19個省進行招考。為切實作好招生工作,籌備委員會決定成立軍校試驗委員會,以蔣介石為委員長,王柏齡、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簡作楨等9人為委員,經孫中山批准於3月21日成立。因當時蔣介石離職,指定李濟深為代理委員長.
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軍校初定設立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五部,由各籌備委員暫行分工主管。5月3日,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校務工作。5月9日,委任廖仲愷為軍校的中國國民黨代表。隨後,任命李濟深為教練部主任,鄧演達為副主任兼總隊長;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為政治部主任,張申府(當時是共產黨員)為副主任。11月,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周恩來接任政治部主任;林振雄為管理部主任;周駿彥、俞飛鵬為軍需部正、副主任;宋榮昌、李其芳為軍醫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戰術總教官。11月29日,又增設教育長,由胡謙擔任,後由王柏齡、何應欽、鄧演達等擔任。後又增設參謀處,以錢大鈞為處長。還聘請布留赫爾(1889―1938)等蘇聯紅軍將領為軍事顧問。
當時,黃埔軍校招生訊息傳出後,全國各地有志青年報考十分踴躍。儘管當時全國大多數省區尚在軍閥統治之下,軍校不能在這些地區公開招生,只能委託各地黨組織及參加國民黨“一大”的代表物色和介紹,但報考人數至3月27日已達1200餘人,超過計畫招生人數三倍多,其中粵籍學生最多,大大超過了原來的預計。報考青年的文化水準也較高,約有1/3是中學或專門學校畢業生。但也有一些人把報考軍校作為追名逐利的捷徑,想通過不正當辦法進入軍校。為保證學生質量,軍校試驗委員會於4月7日在廣州《民國日報》刊登公開啟示,謝絕各方推薦函件,鄭重聲明堅決按考試成績,擇優錄取新生。但考試成績達到錄取標準的學生仍大大超過招生名額,故決定擴大招生。
5月初,第一期共錄取正取生350人,備取生120人。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培訓革命軍事幹部的工作,在黃埔軍校招生期間,各地黨組織積極動員和選送符合條件的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革命青年報考。在第一期錄取生中,約有共產黨員50~60人,湖南考生、共產黨員蔣先雲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入學。
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對創辦黃埔軍校給予大力支持。1924年初,蘇聯為黃埔軍校派來了以切列潘諾夫為組長的第一個軍事顧問小組,參加軍校的籌建工作,還給軍校贈送了武器和經費。隨後,蘇聯又派遣軍事顧問團,團長瓦西里·布留赫爾(加倫將軍)率領40多個蘇聯軍事專家在黃埔軍校工作。這是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人才能在短期收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5月5日,新生開始入學,編為四隊接受新兵訓練。正取生編為第1、2、3隊,備取生編為第4隊,分別以呂夢熊、茅延楨、金佛莊、李偉章為各隊隊長(其中茅、金是共產黨員)。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發表演說,著重講了辦學宗旨和辦學方針。他首先鄭重宣布,創辦黃埔軍校的目的,“就是創造革命軍,求挽救中國的危亡”。他強調辦軍校要學習蘇聯經驗,指出俄國革命之能成功,是“因為有了革命軍做革命黨的後援。”“我們現在開辦這個學校,就是仿效俄國。”他說,只有革命黨的奮鬥,沒有革命軍的奮鬥,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開辦這所軍校,“就是要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他勉勵軍校學生要立大志做革命軍人,“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他還指出:做革命軍,除了要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和理想,還要有“高深的學問做根本”。因此,一定要學好革命理論和軍事技術。孫中山對第1期學生寄予極大的信賴和深切的期望,在他結束講話時,表示“要用這五百人做基礎,造成我理想的革命軍”,以完成拯救中國的大業。他號召全體學員努力養成和發揚革命黨人以一當百、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完成革命事業而奮鬥。
1927年國共破裂,國民黨將中國共產黨清理出了軍隊和黃埔軍校,當時革命局勢動盪,政治重心北移,黃埔舊址也就不復當年盛況了。此後倒1949年,國民黨的“陸軍軍官學校”先後遷移南京、重慶等地,並在西安等地開設了分校,一直辦到國民黨逃離大陸以前,學員應該是有21期以上了。陸軍軍官學校仍冠以“黃埔軍校”的名義,學員參加國軍後也經歷了歷次內戰外戰,但已經不是原來的黃埔軍校了,也不是共產黨所認同的那個黃埔軍校。此後的南京等地的“黃埔軍校”,已經和“國民政府”、“三民主義”一樣,打上了深深的“蔣記”烙印。 因此,我們在談論黃埔軍校時往往可以聽到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黃埔軍校辦了6期,一說某某是黃埔第10幾、20幾期學生,黃埔同學會會員。其實這並不矛盾。前者是說正宗老黃埔,後者實際上是說老黃埔的繼承者——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其實在國民黨方面看來,黃埔軍校並沒有在1927年解散,而是連續辦到1949年。黃埔同學會也認同1927年以後陸軍軍官學校學員的黃埔同學資格。
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舊址曾被炸毀,而後幾經滄桑,面貌改變很大。1964年作了一次較大的修繕,基本恢復了原貌。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現在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有軍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及東征烈士墓等。東征烈士墓前臨珠江,氣勢雄偉,有“小黃花崗”之稱。孫中山紀念堂,現闢為黃埔軍校史料陳列室。黃埔軍校舊址和校史,生動地展示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攜手共同進行反帝反軍閥鬥爭的歷史。黃埔軍校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網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