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名將陳誠》講述了:陳誠被對手譏為“陳小鬼”,但他舉手投足卻透著自信和威嚴,被稱為“小委員長”,被台灣地區的農民稱為“陳誠伯”,被史迪威認為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最有實力和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他是實幹家,在鄂西,在台灣地區,用比較溫和的模式成功地完成了漸進式的土地改革,實現了孫中山先生主張的“耕者有其田”的遺願。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埔名將陳誠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320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史玉根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0.0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氣質人物
蔣總裁的陳誠
締造“土木系”
反共與愛國
肯於實幹的政治家
第—章 出路
第一節 陳家長子
第二節 投考保定軍校
第三節 保定炮科生
第四節 投奔
第五節 在粵軍第1師
第二章 三炮起家
第一節 黃埔“遲到”者
第二節 棉湖之戰
第三節 吹響緊急集合號
第四節 轟塌惠州城
第五節“三民主義的狂熱信徒”
第三章 沉浮
第一節 上校團長
第二節 北伐模範師
第三節 在“四一二”前後
第四節 丟官
第五節 蔣介石重用
第四章 打造“土木系”
第一節 第11師副師長
第二節 蕪湖整訓
第三節 掌管第11師
第四節 清洗
第五節 在中原大戰
第六節“土木”成形
第七節 收編風波
第八節 冶軍
第五章 攘針與安內
第一節 日本軍演的刺激
第二節 初次與紅軍交手
第三節 請戰抗日
第四節“第三黨”風波
第五節 國恨友仇
第六節 王牌師被殲
第七節 教訓
第六章 抗戰驍將(上)
第一節 抗日主戰派
第二節 凇滬血戰
第三節 武漢保衛戰
第四節“文夕大火”之爭
第五節 是退還是戰?
第六章 抗戰驍將(下)
第一節 專職第六戰區
第二節 鄂西大捷
第三節 籌劃反攻緬甸
第四節 與史迪威合作
第七章“小委員長”政略
第一節 廬山訓練團團長
第二節 與中共合作
第三節“青年導師”
第四節 建設新湖北
第五節 鄂西減租
第六節 用人之道
第七節“辭多不修”
第八章 在大陸最後的日子
第一節 躋身中樞
第二節 參謀總長
第三節 東北暮路
第四節“殺陳誠以謝天下”
第九章 經營台灣省
第一節 主持土地改革
第二節 反對“兩個中國”
第三節 臨終不提反共
第十章 陳誠與蔣介石
第一節“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
第二節 在西安事變
第三節 西安事變之後
第四節“崇拜”蔣介石
第五節 爭論和衝突
第六節 連任風波
第七節 與小蔣的恩怨
第十—章 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 第一次婚姻
第二節 鯉魚躍龍門
第三節 美滿婚姻
第四節 教育子女
陳誠年表
參考支獻
後記 寧死不當亡國奴
文摘
陳誠很為難,只好找時任第18軍總參議的樊崧甫商量,拿一個妥善的辦法。樊說:“援滬與援贛,當然以抗日為主。但據我看,我軍從陸路援滬,行程近月,未到而戰事早巳結束,勢必重新迴轉江西,重與紅軍作戰。若是放棄贛南、贛州。援滬不成,丟了贛南,甚至江西,前途不堪構想。我以為先援贛州為是。”陳誠覺得樊說得有道理,決定採納他的意見,將第18軍主力援贛,另外將四個獨立團編成一個先遣縱隊,準備援滬抗日,等贛南局勢稍為平穩,即將主力調往上海。
部隊行將開拔的時候,第18軍又遇到麻煩——無糧無餉。贛南大片地區成了蘇區,而蘇區實行“堅壁清野”,想搶也搶不到。蔣軍就地解決糧餉的計畫,成為泡影。新組閣的南京政府也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陳誠向蔣介石叫苦,好不容易借來一筆錢,先發了拖欠的兵餉。口糧還是沒有著落,找南昌行營要,南昌行營一口清,沒有。陳誠牛脾氣來了,說你們總不能讓士兵餓著肚皮打仗,再不想辦法給吃的,他們就要罷戰了。南昌行營這才急了,四處尋找,好不容易打聽到“白區”一個縣的糧庫里存了一些糧食,批給第18軍救了急。
後記
作為黃埔教官,憑藉和黃埔生的師生關係,陳誠在國民黨軍組建了“土木系”。土木系經濟公開,人事公開,意見公開,故此,在國民黨五大主力當中排名第一,先後產生了4個一級上將、3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聯勤總司令、20多位軍長以及數以百計的師長、團長。憑藉土木系,陳誠成為一位實力派人物,一直上有領袖青睞,下有部隊倚靠。即使面對一片“殺陳誠以謝天下”的責難聲,陳誠也不公開辯白,甘願代蔣介石受過。
陳誠追隨蔣介石40餘年,官至集團軍總司令、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一級上將;由一個普通黨員升到中央委員、副總裁;從省主席、“行政院院長”做到“副總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在蔣經國具備當“總統”的條件之前,他會被視為蔣介石的臨時繼承人。
斯人早逝,塵埃漸落,如今評價陳誠的一生,我們可以比較客觀地說,除了追隨蔣介石反共反人民這一歷史污點之外,陳誠的一生還是可圈可點的。他是黃埔名將,也是抗日名將,更是愛國將領,他反對美國人勸他擁兵自立的遊說,“決不會接受”任何分裂中國的“陰謀”,公開譴責美國人拋出的“一台一中”、“兩個中國”的方案。
的確,作為一名軍人,陳誠戰功卓著,立功沙場;作為政壇人物,他勤勉努力,恪盡職守;作為蔣介石的嫡系,他忠於蔣氏,至死追隨。在名人如雲、戰將如雨的黃埔人里,為何他能脫穎而出,深受蔣介石器重一生,生前信任有加,死後哀榮備至呢?其秘訣就在於他的忠誠,在於他的為官清廉,在於他的敢於任事,在於他的用人唯才,在於他的血戰到底精神,在於他的從一而終,……
本書作者在尊重歷史事實、還原歷史真相的原則下,客觀、真實地解讀了陳誠其人其事,其功其過,力圖讓讀者看到一個比較真實的黃埔名將陳誠的一生。
本書作者在成稿過程中,參閱了海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致謝,同時,鑒於作者的史學水平有限,文中可能存在錯訛之處,敬請專家、學者、讀者不吝賜教。
序言
陳誠的身高(一米六)實在算不上超群。當年,他報考保定軍校時,就因為個子偏矮,差一點被拒之門外。不過,雖然個兒矮,甚至還被他的夙敵取笑——國民黨軍界元老何應欽、白崇禧等背後稱他為“陳小鬼”,但陳誠舉手投足卻透著自信和威嚴。
當年與陳誠共事或見過他的人,對他的描述幾乎一致:上身挺直,精神抖擻,面色紅潤,雙眼炯炯,神態穩健,臨危而不慌亂……抗戰時期,有一次在軍官訓練班演講,突遇敵機轟炸,所有人都四處逃竄,惟獨陳誠泰然自若地站在主席台上。
自信和自若,源於他早年的軍校訓練和長年的軍旅生活,更源於他把自己當成領袖人物的自我定位。少年時代,他常常騎在鐵馬或牛背上,扮演劉伯溫、拿破崙,領著小夥伴們“衝鋒陷陣”。為了當將軍的夢想,21歲那年,他背離父親的意願,放棄國小教師職業,報考保定軍校,投奔廣東革命軍,出生人死……
不到10年,他由少尉連長,升到了上將軍長。
作為將軍和領袖,他鐵面無私,甚至不惜動用死刑,懲罰那些違法亂紀的軍官和官員;當他卸去正裝,與僚屬、同輩相處的時候,他又非常親和,說話幽默風趣——很多人與他聊談,有如沐春風之感。他不抽菸,卻喜歡喝酒,有時甚至一醉方休。他與一些同僚以及雜牌軍將領的關係,常常就是在酒桌上拉近的。
嚴肅出於他的意志力,親和源於他的性格。兩種風貌,和諧於一身,成就了他的特殊氣質。
蔣總裁的陳誠 當年,在國民黨內部流傳一個政治笑話:蔣介石為考查何應欽、陳誠等人對他忠誠的程度,一日急召集何、陳等幾個親信人物到其住處議事。眾人坐定後,蔣突命諸人去死。何應欽坐著不動,對蔣的話不予理睬,顧祝同歷數許多不能去死的理由,劉峙則苦苦向蔣哀求免死,而陳誠呢?只見他向蔣一個立正敬禮後,轉身向門外走去……
這個笑話,聽似有點荒唐,卻說明了陳誠對蔣介石是何等地忠誠。
少年時代,陳誠曾以劉伯溫為范,心懷“安得馳驅旗鼓出,青天之下掃余氛”的大志。他無數次聽說劉伯溫的故事:元末明初的大軍事家、政治家,輔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1932年,陳誠與蔣介石的干女兒譚曼意結為夫妻。童年時的理想和“翁婿”關係,使他不講條件地忠誠、效力於蔣介石。
從1933年夏天主持廬山訓練團開始,陳誠就一直積極推行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要求全軍將士、全體黨人對蔣“絕對忠誠”,“絕對服從”。他本人自然身體力行:每次接聽或與蔣通電話,他馬上立正恭聽;說話走路,刻意模仿蔣介石,被人稱為“小委員長”;在任何時候,哪怕明知事不可為,只要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都會毫不猶豫地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