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垂明幼務農,砍柴,放牛。16歲流浪福州出賣苦力,挖泥土、抬石頭、拖板車、拉人力車謀生。民國22年(1933年),經黃垂旺介紹返回虎浿橋頭參加貧農團,進行抗租、抗糧、抗債、抗捐、抗稅的“五抗”鬥爭。同年8月,在橋頭交通站任交通員。民國23年正式入伍,在寧德中心區委交通處當宣傳員。民國25年2月,任寧德縣委警衛班長。是年5月,在霍童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捕,在獄中堅守秘密,堅持鬥爭。至民國26年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時出獄。民國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隨以葉飛為團長的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北上抗日。曾擔任新四軍六團八連和五團八連班長、排長。他先後參加了青戈揚村和第五次繁昌爭奪戰。民國28年5月,黃垂明率偵察排夜襲涇縣三里店日軍據點,擊斃日軍14人,生擒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其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黃垂明(1912~1992年)號阿伯,虎浿橋頭人。出身貧苦家庭。
解放戰爭時期,黃垂明受福建省委派遣,以閩東中共特派員身份帶領精幹小分隊回到閩東。先後擔任閩東地委委員、閩東人民游擊隊負責人,並經常率隊轉戰閩東各地,開展游擊戰爭,接連襲擊七都、虎浿、洋中、赤溪等鄉公所;還參加了貝籠樓、莒溪等戰鬥,為在閩東廣泛開展愛國游擊戰爭打下基礎。民國38年,黃垂明率領閩東人民游擊隊配合人民解放軍南下大軍解放福安、寧德、羅源等縣。
解放後,黃垂明歷任福安縣長、寧德縣長及中共福安地委委員、常委,福安專署副專員、寧德地委常委、福建省政協第四、五屆常委,兼任地委政法委副書記。他尤其關心老區的建設,在參與老區工作決策中,為老區人民解決許多生產與生活問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黃垂明遭受迫害,仍堅持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作鬥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重新出來工作,在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等方面作出努力。1983年,他離休後仍然四處奔走,繼續為老區建設做貢獻。1992年9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