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資料庫

黃土高原是全球唯一完整的陸地沉積記錄,深厚黃土所蘊藏的豐富的環境變化信息成為開展全球變化研究的“天然實驗室”。黃土高原也是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之一,其存在的生態環境修復、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旱地農業發展等一直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建國以來,中國科學院於20 世紀50 年代和80 年代進行了大規模的學科齊全的綜合科學考察,中國科學院、水利部、農業部等部門開展了長期的定位觀測研究,建立了生態研究觀測站、水土流失試驗觀測站、農業綜合試驗站等;近年來,多項“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畫項目等都將黃土高原或生態環境命題列為研究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資料庫
  • 類型:數據共享服務平台
  • 服務對象:生態環境科學
內容簡介,使用方法,套用案例,持續發展,

內容簡介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資料庫正是基於科技發展和國家需求而建立,並確立了以黃土高原地區為重點,面向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構建生態環境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台。瞄準區域和學科發展中的全球變化、環境演變、生態修復、區域發展等重大科學問題形成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存儲倉庫、數據匯集與集成加工基地、數據保護與共享和諧的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
本庫正在運行的資料庫(集)有 20 余個,形成了野外站觀測數據,大氣邊界層觀測數據,多尺度、多專題、多時段的專題圖形數據,黃河流域水文泥沙、水土流失試驗觀測數據,黃土的組成、性質和分布以及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生態環境、農業發展領域的綜合研究數據等一批特色數據集。
黃土高原科學數據的主要來源包括:(1)結題科研項目的歷史數據,從檔案、出版物、科學家個人手中整編;(2)收集整編社會上相關機構的數據;(3)匯交在研項目的數據。數據類型主要包括:專題圖形、關係資料庫、Word 和Excel 數據表等。針對異構的數據類型提出了相應的數據整合和資料庫建設策略,包括數據的組織方式、發布方式、共享政策、用戶授權等。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資料庫

使用方法

本資料庫面向個人(項目)提供了一個數據管理平台,不僅可以進行數據的瀏覽、下載,而且可以進行數據的匯交和管理。這些功能的使用取決於用戶在系統中的身份,作為註冊用戶可有以下三種身份可供選擇:
普通數據用戶:該類用戶可以對所有元數據進行查詢、瀏覽;可以瀏覽下載公開的和得到授權的數據體,可以對未授權的數據體進行授權申請;還可以向系統管理員申請成為數據集發布者。
數據集發布者:該類用戶通過匯交元數據等工作可以創建數據集並對自己匯交的元數據進行修改、查看狀態、進行發布、匯交和修改數據體、查看數據體授權使用情況等;可以授權其它用戶成為自己數據集的數據錄入員;可以將已經發布的數據集中的數據體授權他人查看或者公開;同時,元數據發布者擁有數據錄入員角色的全部許可權。
數據錄入員:該類用戶可以在某數據集發布者授權數據集上匯交、修改數據體,可以瀏覽、下載自己匯交的數據集中審批通過的數據體。具有普通數據用戶的全部許可權。
鑒於數據管理的需要,建議用戶進行實名註冊,以便獲得需要的身份。
詳細使用方法可參考平台首頁右上角提供的《用戶手冊》。

套用案例

1. 為野外站進行數據管理,促進了安塞、長武2 個野外站進入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序列。安塞、長武2 個野外站的數據管理是本項目的前身,也是本項目重要的數據源和服務對象,一直以來,本團隊承擔著2 站的數據管理工作。本項目和野外站的這種密切協作、相互促進的工作模式是數據管理類項目值得推廣的模式。
2. 通過為“973”計畫—“中國主要水蝕區土壤侵蝕過程和調控研究”項目主動提供服務,得到了“973”項目的信任,現已承擔項目數據匯交、項目管理平台建設任務和“水土流失環境基礎數據平台建設” 專題。
3.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研究與建設。圍繞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研究與建設這一主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計畫,這些研究計畫不僅是數據的生產來源,也是最主要的使用群體。針對這個群體,通過提供數據、代理查詢等形式,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服務。

持續發展

通過對數據資源持續增長途徑的分析思考,我們認為在研科技項目是科學數據增長最有活力的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科研數據或項目科研數據的管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也成為科研活動重要的環節。為此,我們提出了建立“個人數據管理平台(Personal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簡稱PDMP)”的思路,並將它作為資料庫持續發展的平台予以推廣。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資料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