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剌蛾

黃剌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刺蛾科。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陝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灣等地。以幼蟲為害植物葉片,低齡幼蟲啃食葉肉,被害葉成網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剌蛾
  • 別稱:紅背刺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鱗翅目
  • :刺蛾科
  • 分布區域:湖南、湖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重慶、四川、雲南等
形狀特症,發生規律,治理措施,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藥劑防治,

形狀特症

成蟲
體長13~16mm,翅展30~34mm,體粗壯,黃褐色,鱗毛較厚。頭胸部黃色,複眼黑色。觸角絲狀,灰褐色。下唇須暗褐色,向上彎曲。前翅自頂角分別向後緣基部1/3處和臀角附近分出兩條棕褐色細線,內側線以內至翅基部黃色,並有2個深褐色斑點,外側黃褐色。後翅淡黃褐色,邊緣色較深。
黃剌蛾黃剌蛾
扁橢圓形,長約1.5mm,表面具線紋。初產時黃白色,後變黑褐色。常數十粒排列成不規則塊狀。
幼蟲
末齡體長約25mm,頭小,淡褐色,胸部肥大,黃綠色,背面有1紫褐色啞鈴形大斑,邊緣發藍。。體略呈長方形。體背面有1大型前後寬、中間窄的紫褐色斑。各體節有4個枝刺,以腹部第一節的最大,依次為第七節,胸部第三節,腹部第八節,腹部第凳阿故二至六節的刺最小。胸足極小,腹足退化。前胸盾板半月形,左右各有1黑褐斑。胴部第2節以後各節有4個橫列的肉質突起,上生刺毛與毒毛,其中以3、4、10、11節者較大。氣門紅戒榜奔頌褐色。氣門上線黑褐色,束提墓氣門下線黃褐色。臀板上有2個黑點,胸足極小,腹足退化,第1~7腹節腹面中部各有1扁圓形“吸盤”。
黃剌蛾幼蟲黃剌蛾幼蟲
橢圓形,粗而短,長約12mm,黃褐色。包被在堅硬的繭中。繭灰白色,表面光滑,有幾條褐色長短不一的縱紋,外形極似鳥蛋。

發生規律

在東北和華北地區1年發生1代,在山東發生1~2代,在河南、江蘇、四川等地發生2代。發生1代的地區,越冬幼蟲於6月上中旬開始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發生盛期,幼蟲發生或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以後,幼蟲陸續老熟結繭越冬;發生2代的地區,幼蟲在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始羽化。成蟲發生盛期在6月上中旬。卵期平均7天。第一代幼蟲發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府抹在枝條上結繭化蛹,7月下旬羽化。第二代幼蟲在8月上中旬為害重,8月下旬陸續老疊詢整熟結繭越冬。

治理措施

人工防治

結合果樹冬剪,徹底清除或刺破越冬蟲朵拘戶朵繭,並清除在果園周圍防護林上的蟲繭。夏季結合夏剪等農事操作,人工捕殺幼蟲拘舉員;

生物防治

在果樹冬剪時,將剪下的越冬繭收集於鐵紗籠里,將紗籠掛在果園,待寄生性天敵羽化後飛走,將刺蛾成蟲集中消滅;天敵主要有:上海青峰(ChrysisshanghaiensisSmith)、黑小蜂(ErytomamonemaeRuschka)和朝鮮紫姬蜂ChlorocryptuscoreanusSzepligeti。

藥劑防治

防治關鍵時期是幼蟲發生初期,可噴布90%敵百蟲晶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膠懸劑25~50ppm,或青蟲菌8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