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辣鵪鶉
- 主要食材:鵪鶉肉
- 分類:家常菜
- 口味:麻辣味
簡介,製作,製作要訣,營養成分,美食功效,美食主治,適用人群,
簡介
菜系及功效:低溫環境作業人群食譜 健脾開胃食譜 增肥食譜
口味:麻辣味 工藝:煨
麻辣鵪鶉的製作材料:
主料:鵪鶉肉2500克
調料:料酒20克,姜15克,大蔥15克,鹽10克,味素2克,菜籽油100克,辣椒油15克,辣椒(紅,尖,乾)10克,醬油25克
製作
1. 將鵪鶉宰殺,去毛,內臟,頭和爪,洗淨;
2. 將腿骨別在胸脯下方;
4. 蔥切段;
5. 姜切片;
6. 將鍋置火上,放入生菜油,燒至七成熟時,放入鵪鶉,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
7. 另將一砂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煸香蔥段、薑片;
8. 下入花椒和乾辣椒,炒出麻辣味;
9. 加適量水和醬油、紹酒、味素調好口味;
10. 放入鵪鶉,燒沸後,移小火將鵪鶉煨爛;
11. 再加入辣椒油,用大火收汁,揀出鵪鶉裝盤;
12. 撈去汁中殘渣,再煮沸;
13. 澆在鵪鶉上、生菜葉、青蘿蔔雕成的月季花點綴在鵪鶉周邊。
麻辣鵪鶉的製作要訣:
本品有油炸過程,需備生菜油約1000克。
製作要訣
1、本品有油炸過程,需備生菜油約1000克。燒至七成熟時,放入鵪鶉,炸成金黃色撈出。
2、一上碟就要馬上淋蜜糖,靠用油溫走油,所以油溫一定要夠熱,一定要做到金黃色。完成後加上適量蜂蜜,以提升色澤和味覺。加上淮鹽。因為胸肉比較厚,所以一定要先過沸水,做了這一步,才能做出皮脆、肉嫩的鵪鶉。
營養成分
麻辣鵪鶉
醫界認為,鵪鶉肉適宜於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貧血頭暈、腎炎浮腫、瀉痢、高血壓、肥胖症、動脈硬化症等患者食用。所含豐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阻止動脈硬化。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具有健腦作用。 味甘、性平,入大腸、心、肝、脾、肺、腎經;可補中益氣、清利濕熱;主治浮腫、肥胖型高血壓、糖尿病、貧血、胃病、肝大、肝硬化、腹水等多種疾病。 《本草綱目》中說:“肉能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肉和小豆、生薑煮食,止泄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虛體弱、咳嗽哮喘、神經衰弱等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
熱量:97.00 千卡 蛋白質:18.80 克
脂肪:2.40 克 碳水化合物:0.10 克
磷:100.00 毫克 鉀:204.00 毫克
鎂:20.00 毫克 鋅:2.23 毫克
硒:11.67 微克 維生素A:133.00 微克
維生素B1:0.04 毫克 維生素B2:0.09 毫克
維生素B6:0.53 毫克 維生素B12:0.70 微克
維生素D:352.00 微克 維生素E:0.44 毫克
維生素K:53.00 微克 泛酸:1.85 毫克
煙酸:6.30 毫克 葉酸:11.00 微克
美食功效
麻辣鵪鶉 利水消腫,益中續氣,補益五臟,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本草綱目》中記載鵪鶉有“補五臟,益化壯氣,實筋骨的功用。”鵪鶉的肉、蛋、血均可入藥。《食療本草》中有“食用該種食物,可以使人變得聰明”。鵪鶉富含優質的卵磷脂、多種激素和膽鹼等萬分,對人的神經衰弱、胃病、肺病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鶉蛋中含苯丙氨酸、酪氨酸及精氨酸,對合成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組織蛋白、胰腺的活動有重要影響。從中醫學角度出發,安性味甘、平、無毒,入肺及脾,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在醫學療上,常用治療糖尿病、貧血、肝炎、營養不良等病。其藥用價值被視為“動物人參”。中國食用鵪鶉歷史已久。用鵪鶉作的佳肴始見於《齊民要術》之“五味脯”。從古至今中醫學認為鵪鶉肉有補肝壯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鵪鶉肉壯體補腎、生機活力、健腦補神,提高記憶力,降低血壓,調整人體血糖,養顏美容,皮膚潔白細嫩,延年益壽。
美食主治
麻辣鵪鶉
小兒疳積,營養不良,支氣管哮喘,體弱惡寒怕熱。鵪鶉肝中含有最佳的膽素,可幫助人體很好地利用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民間稱鵪鶉為“甜血動物”,貧血的人食用後有助於恢復健康。鵪鶉的骨內含有豐富的軟骨素,可與鹿茸中的軟骨素相媳美,經常食用,具有改善皮膚細胞活力,增強度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面色紅潤等功效。鵪鶉肉中還含有豐富 的泛酸,對脫髮、白髮和未毛先衰等有很好的療效。鵪鶉含有較多的支鏈胺基酸和精氨酸可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加快創傷癒合。中醫認為,鵪鶉肉易於消化,具有滋補益氣、祛風解毒的功能,對病後體弱、血虛閉經、頭暈神疲、記億衰退有很好的補益治療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1. 補中益氣,固腎填精;
2. 適用於大病後身體虛弱、消化功能差、四肢乏力、失眠多夢、慢性腰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