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藝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歷史傳說,風俗民情,風景名勝,麻河,八潭濤聲,公套漁歌,花兒崗坊,桃花塢帆,黃土夕照,著名人物,劉邦驥,陳文彪,楊篤卿,劉洪烈,王瑞堂,
行政區劃
轄1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麻河、西街、東崗、胡鄭、張灣、高灣、周灣、祠堂灣、東湖、八潭、紅廟、皇恩、光明、鎮龍、涼亭、吳門、羅門、洪吉、港角、趙西、太平、上楊、陳楊、四聯、順河、三元、光大、包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北省
漢川市麻河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湖區“口子鎮”。麻河鎮三面環水,北臨應城市長江街,東面隔府河會
雲夢縣道橋鎮,南面是寬闊的
漢北河道,西邊為浩淼的
東西汊湖,地勢為濱湖丘陵,
武荊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現已實現村村通鋪設公路。
全鎮國土面積7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49.3公頃,水域2403公頃。
地形地貌
麻河鎮地質構造屬斷裂凹陷和沖湖積層地帶,全境西北高、東南低,分崗嶺、平原、湖泊三種地帶。最高地是崗嶺葛家門,海拔34.5米,最低是窪地吳家灣,海拔22.2米,平均海拔28.35米。
氣候
氣候具有光熱豐富,雨量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嚴寒酷熱時間短的特點。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約占年降雨量的80%左右,平均氣溫16.1°C,日照2020小時,無霜期245天,降雨量累計平均1195.5毫米,最大年平均2985.7毫米。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澇災、旱災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有鹽岩9000萬噸左右,且品質高,埋藏淺,易開採。主要種植蓮藕、水稻、小麥、棉花、蔬菜等。
人口
鎮政府駐麻河,人口25204人(2017年)。
經濟
2011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3.1億元,財政收入萬960萬元,國稅43萬元,地稅26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957元。
全域農業以蓮藕、水稻、養殖為主,兼種小麥、棉花、油菜、蔬菜等,農業生產總值1.98億元。主要農特產有:中華絨毛蟹、鱖魚、甲魚、鱔魚等。2011年,全鎮蓮藕面積375公頃,總產9000噸,糧食麵積2210公頃,總產15937噸,油料面積200公頃,總產1280噸,生豬出欄12147頭。建立原生態絨毛蟹養殖8000畝,鱖魚、甲魚、鱔魚及四大家魚優質養殖2000畝和套養1000畝。
域內工業以蓮藕深加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塑膠製品為主。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0.43億元,擁有企業47家實現就業人員564人,其中百信藕業為企業,2011年末總產值2005萬元,就業人員64人。
域內開挖渠道14條,總長40148千米;共建成電灌站4處,裝機容量215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950公頃,有效灌溉率達99%。
域內金融網點1個,2011年末存款餘額1077萬元,貸款額910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3000份,開通程控電話3840門,固定電話用戶1843家,寬頻用戶651戶,有移動、聯通手機2萬餘部,有線電視接入4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82%。
商業網點3個,營業面積805平方米,商業零售額1001萬元。
域內現有餐館4家,理髮店5家,早餐店8家,旅館2家,百貨攤點15家,漁具攤點5家,雜貨店9家,農機、化肥、農藥種子店9家。
麻河鎮先後引進雲南德春牌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太平禪寺旅遊項目落戶,東西汊湖生態養殖、四聯農家樂等項目投產,招商引資1.5億元。
社會事業
文藝教育
全鎮現有國中2所,國小5所,幼稚園4所,在職教師193人,在校學生2681人,其中國中697人,國小1264人,在園幼兒72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域內有學校體育場4個,主要活動場所12個,常年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人口數的5%。
1987年10月,麻河鎮升格為縣轄鎮,成立文化站;2000年改為漢川市麻河鎮文體站;2003年,機構改革與廣播站合併為文化廣播服務中心,2009年文化廣播分家,成立麻河鎮綜合文化站;1993漢川縣組織全縣企業小品匯演,文化站創作的小品《珍珠與神珠》分別獲演出三等獎、創作二等獎,邵枝青獲表演一等獎。1999年至2005年,文化站站長劉學明創作的散文《藕鄉行》、詩歌《小女婿·燕子花》、中篇小說《槍·瞄著俘虜的頭》連續三屆被漢川市委宣傳部評為文學“荷花獎”,盧秀清創作的《我是農民》獲《農民日報》徵文一等獎。2000年,麻河鎮被孝感市委、市政府評為文化先進鎮。2011年,全鎮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8個,樂隊5個,民間腰鼓隊3個,各類圖書閱覽室33個,藏書20萬冊。建有科技館一座。2009年建便民服務中心,派出所、文化站、計生辦、人社所集中在此辦公。
醫療衛生
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28人,醫療點13個,執業醫師7人,助理執業醫生5人,護士10人。2011年完成診療3.2萬人次,28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計畫生育率達88.6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15‰,出生性別比132:100,血吸蟲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實行了免費治療和有效控制。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70戶,月人均補差147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480戶,保障人口994人,月人均補差73元,國家重點優撫對象55人,年均支出28.8萬元。有中心福利院1所,床位60張,收養五保老人50人,全鎮共有五保戶165人,年供養經費每人1600元。2011年全面啟動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鎮60歲以上老人享受國家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55元,未滿60歲參保人員參保率70%以上。
環境保護
7個村建有農村飲水工程2處,受益村民6800人;太陽能760戶。
麻河鎮2017年重獎“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
基礎設施
麻河鎮現有中心集鎮麻河鎮街道一處,小型村級集鎮4個,分別為楊林、紅廟、涼亭、新河等。
麻河鎮街道集鎮是麻河鎮政府所在地,集鎮面積2平方公里,總人口6500人,其中非農人口3147人,常住人口6756人,流動人口256人。集鎮有6條街道,分別為:群星街、老正街、勝利街、順道街、燕子街、文昌街。2011年,麻河鎮集鎮定位於六街、三區、一園,具有湖鄉特色的水鄉園林城鎮,形成占地2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1萬人的“井”字型框架雛形。投入110萬元,建成順道街14米寬的水泥路面1000米,硬化了4000多米的金船路、銀槳路、沿河路、園丁路、東湖大道等路面,形成川麻、長麻、涼太、新太路連成一體的環形公路。
集鎮道路長度5公里,下水道4000米;綠化帶0.5平方米;1981年,建立了麻河自來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32000米,日供水900噸,供水1560戶;建液化氣站1個,造加油站1個;安裝街道照明路燈70盞,垃圾處理場1個。
麻河鎮內建有興發、麻河至漢口客運站2個,日發漢川15班次,日運輸300餘人;漢口20餘班,運送旅客500人次。域內有縣道35公里,鎮道28公里,通村公路55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98公里,硬化率達100%。大型橋樑2座,分別為:太平老府河大橋、麻河大橋。
麻河鎮以完善小城鎮配套設施建設為重點,積極引資激活商業,繁榮市場。該鎮通過各種方式籌資168萬元,加大鎮域公路建設力度,共完成鎮域30公里循環公路黑色化,極大地改善了鎮域交通環境。該鎮多方籌資,改善了電力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了該鎮商貿發展。房地產老闆羅維建投資150萬元,建成順道街房地產開發市場;東西汊湖養殖場。劉群林、劉中發投資60萬元,建成2個水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50萬公斤;雲夢老闆李志雄投資110萬元建成一家大型多功能超市;順道街建材一條街,群興街機車、家用電器、五金等市場建設初具規模。
為推進鄉鎮計生辦公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該項目自2006年4月份開工以來,已建成了三層十二間、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造價近80萬元、功能設施配套齊全的計畫生育綜合服務辦公大樓。大樓的建成,使該鎮計畫生育綜合服務辦公活動場所達到了“場所適用、設施完備、功能健全、制度規範、環境最佳化”的目標要求,將更加豐富廣大育齡婦女的服務範圍。
麻河鎮現有中心集鎮麻河鎮街道一處,小型村級集鎮4個,分別為楊林、紅廟、涼亭、新河等。
麻河鎮街道集鎮是麻河鎮政府所在地,集鎮面積2平方公里,總人口6500人,其中非農人口3147人,常住人口6756人,流動人口256人。集鎮有6條街道,分別為:群星街、老正街、勝利街、順道街、燕子街、文昌街。2011年,麻河鎮集鎮定位於六街、三區、一園,具有湖鄉特色的水鄉園林城鎮,形成占地2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1萬人的“井”字型框架雛形。投入110萬元,建成順道街14米寬的水泥路面1000米,硬化了4000多米的金船路、銀槳路、沿河路、園丁路、東湖大道等路面,形成川麻、長麻、涼太、新太路連成一體的環形公路。
集鎮道路長度5公里,下水道4000米;綠化帶0.5平方米;1981年,建立了麻河自來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32000米,日供水900噸,供水1560戶;建液化氣站1個,造加油站1個;安裝街道照明路燈70盞,垃圾處理場1個。
麻河鎮內建有興發、麻河至漢口客運站2個,日發漢川15班次,日運輸300餘人;漢口20餘班,運送旅客500人次。域內有縣道35公里,鎮道28公里,通村公路55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98公里,硬化率達100%。大型橋樑2座,分別為:太平老府河大橋、麻河大橋。
歷史文化
歷史傳說
麻河鎮人民樸實無華、厚重有力、熱情大方、真誠好客、有著許多的歷史故事和傳奇佳話。
東西汊湖的傳說
麻河渡西北有個湖,名叫東西汊湖。東西汊湖水域浩渺,廣闊無邊,面積2萬多畝。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東西汊湖是一個商賈十分活躍的城市,這裡比
漢口還要繁華。有一天,住在東西汊湖邊的花兒崗王善人做六十大壽。由於此人一生專做好事,不做壞事,人稱大善人,
人緣關係好,因此,他做六十大壽生日十分熱鬧,來給他祝壽的賓客絡繹不絕,人潮湧動。居住夾河溝的金花老龍聽說王善人六十大壽,也趁黑趕來給王善人祝壽。金花老龍來時,兩隻眼睛象兩個燈籠,王善人住在崗子上,遠遠看到兩盞大燈籠走來,以為是前來賀喜的客人,當快到家門口時,便拿出鞭炮前來迎接。當鞭炮炸響時,金花老龍一驚,尾巴橫掃,就將東西汊湖掃平了,只留下了花兒崗,後來,經過歲月變遷,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東西汊湖。
涼亭讀書
涼亭
上台村,原無
涼亭建築存在,居戶不上50戶。其中有戶年過半百無兒無女的夫婦,一夜夢見一條金光耀眼的小白龍高掛在樑上。天明開門,正巧有一男孩站在門外,看他衣著,襤褸不堪;看他眉目,清秀喜人;問他姓名,回答姓黃。夫婦倆無兒無女,有心想收留他,他落魄至此,當然樂意。從此,老夫夫倆對他十分喜愛,並盡力供其讀書。十年寒窗後,他連捷科場,成名為官。他當官後,告假回家省親,不回原籍,以養父母所住上台村為老家。省親前,事先派人至上台村道旁,特建一座很氣魄的涼亭。竣工後,簡從步行,到達上台村,請養父母端坐新亭里,隆重叩頭禮拜說:“我無二老,不能有今天。”
人的壽命不過數十年,而那所涼亭,卻遺存很久。它既成以後上台村的新村名,又是過往行人休息的處所,更是人們講究品德,不忘根本,苦讀進步的佳話。
風俗民情
麻河鎮,資源豐富,川平膏沃,“麻河牌”富硒蓮藕及其系列產品補脾胃,防癌壯體,遠銷八方。甲魚、絨毛蟹、鱖魚、銀鯽等名優水產品風味獨特,名揚四海;東西汊湖生態養殖,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這裡有東西汊湖的傳說、金船銀槳的故事,還有花兒崗環、八潭濤聲、公套漁歌、黃土夕照等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
麻河
出麻河鎮,沿順河堤,東南有崗綿亘南北,三面環水,橫陳於鄂家澥中,叫東崗咀。該處冬臘雨雪,遠崗白色一,裸露出一溜屋脊和被冰封的亭亭林帶,銀裝素裹,如一條蒼龍橫臥水中。下雪後晴了,站在東崗咀高崗處,觀覽太陽照耀下的殘雪風景,波光晶瑩,堪稱一絕。
八潭濤聲
從麻河渡街口西北順東西汊湖西行一華里,是八潭口。八潭,是匯眾水成潭的意思。從八潭溯流而上,古縣河水流經斯,它又匯集南來的
東西汊湖,近二十里的長浪如蛟,狂涌噴泉,咆哮翻騰,震耳欲聾。觀濤聽濤,這裡獨好。
公套漁歌
從涼亭西望東西漢湖,有條長州,它北鄰塗家咀,南拖湖心,把東西漢汊湖東角分成大小兩片,大片以西即東西汊湖,小片以東即劉公套。劉公套避風向陽,是天然的理想漁場。捕撈旺季,漁舟在套內晝夜作業,漁業豐收漁人喜,豪情滿懷放聲歌。陣陣漁歌,在點點漁火的夜幕里,忽遠忽近,時高時低,其情調別有番感受。有詩讚曰:”一泓清水塗微波,點點漁舟撒網羅;待到晚霞鋪夜幕,魚蝦滿載歌滿坡。“
花兒崗坊
沿劉公套湖向南有個高崗,約0.8平方公里,枯水時,高崗的東面與黃蒿嶺的西沿相連,是個三面環水的半島。大水時,四面是水,形成一座孤浮水面的全島,其形在水中,也如環形。
這島名花兒崗。崗外,荷花滿湖,蘆葦叢生,蓮花或紅或白,蘆花飄絮如雪。崗內野花似錦吐艷,船行至此,恍入花的世界,人游之後,莫說再來,當時就捨不得離開。
桃花塢帆
花兒崗往南三百米,有一半島,名銀魚咀。因南岸有成林的桃樹,又名桃花瓣。塢東西北三方靠岸,雖和東西汊湖近在咫尺,而北來迎頭的大浪,在一般水位下卻不能入塢。因此,它是天然的避風港。每至陽春三月,桃花盛開,四方漁舟和商船進塢時,夕陽西斜,相映成趣的陽光照落在點點歸帆上,船、帆、人渾為一體,真是"船在湖間走,人在畫中游”。
黃土夕照
出麻河鎮西北,靠桃花瓣,聳立著一座饅頭形的大土坡,此坡土黃透紅,從古至今,未長草木。人立坡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那坡色在夕陽里,餘輝相映,十分迷人。相傳唐代詩人李白曾游東西汊湖,路經黃土坡時,見黃土夕陽,景色壯觀,詩興大發,留下"青草湖邊水萋萋,黃土坡下日影斜"的詩句。
著名人物
麻河地方,近百年來,在對外反侵略,對內反專制的鬥爭中,付出了較大的犧牲;在振興中華,建設四化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哺育了一批愛國志士、革命英烈、人中俊傑,現以一定篇幅,張揚他們的名字,表彰他們的業績,即是對故人的緬懷,也是對未來者的啟迪。這裡略介紹幾位,一窺全豹。
劉邦驥
劉邦驥(1869-1929),字襄奎,麻河鎮人,早年就讀兩湖書院,1896年5月,被書院選送日本留學,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學成回國後,任張之洞幕僚,管理文案、庫務。1902年,應科舉試,中壬寅舉,隨後不久,任浙江道尹。1905年任我省最早的軍事示範學堂堂長,1917年秋,回響護法戰爭,參與寧波獨立。1924年出任北京高等警官學校校長,培養教務人才,獲少將軍銜。劉邦驥一生多次出任教職,培養了大批的軍事和警務人才,歷次革命運動中皆有他的學生參與其間,被稱為湖北先賢。
陳文彪
陳文彪(1910-1962)又名木相,麻河鎮大咀村人。陳文彪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少年時代給人放牛。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7月任鄂西省雲漢邊區港角村黨支部書記;1932年5月,由道橋區委調雲孝縣委工作,兼任軍事部長,年底回部隊,任紅三軍某部排長、政治指導員和紅二軍團五師十五團,六師十六團政治委員;1935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支隊長,抗大第二分校大隊長、第三團團長,遼西軍區司令部副政治委員,軍分區政治委員,後勤部第六分部政治委員。建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總軍械部副部長,總參軍械部副部長,總後軍械部副部長、政治委員;1955年授少將軍銜。楊篤卿
楊篤卿
楊篤卿(1890-1932)號煥名,麻河鎮上楊村人,黃埔第五期畢業生。北伐戰爭時,楊隸屬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後屬蔣光俞、蔡廷鍇部任600師123旅5團3營7連少校連長,戰殞於1932年“1.28”淞滬戰役,被授予抗日烈士。
劉洪烈
劉洪烈(1728-1800)原名德珍,字子佩,號聘之,麻河渡人,貢生。1761年恩科第31名舉人。就職訓導署松滋訓導,房縣遠安訓導兼房縣、竹溪教諭,江夏教諭,武昌府教授,委兩湖文高等總稽查,武昌道師範學堂副監督,兩湖師範學堂,理化學堂、博物學堂總監督,辛亥光復公舉為本邑保全社長,民國已卯為省公曆法政學校校長,湖北咨議局議員兼教育股股長,著有《果育軒》詩文集,付梓固號果育老人。
王瑞堂
王瑞堂(1885-1949)又名恰熙,別號隙光室老人、履冰氏,麻河渡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法系,回國後,任《北京晚報》主編,他一生既有懷才不遇、韶華虛度的感慨,又有剛直不阿、如履薄凍的憂慮。主編《北京晚報》期間,當政者為了媚日,任命他為天津市警察廳廳長,他怒擲聘書,棄職回鄉,以教書為生。一生中喜讀書、擅書法,1935年,應南京白敬宇眼藥房之請,書“白敬宇”招牌一塊,仍在懸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