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域
湖北省
雲夢縣道橋鎮 鎮政府駐道橋,人口24030人(2017),面積32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道橋、永興、護鎮、洋湖、彭崗、新河、聯護、共星、煙墩、長星、明星、永興、前北、前南、群利、勝西、勝東、新堤、福興、彭村、聯合。
發展條件
1.自然條件
道橋鎮地處雲夢南端府河側畔,與應城,漢川交界,護道公路貫穿南北,漢渝鐵路橫臥其中,漢宜鐵路穿境而過,距
武漢市僅75公里。境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2.優越
條件道橋鎮境內有一定規模的輕工企業多家,主要產品有造紙,化工,服飾等。招商引資成果顯著,“打工經濟”活躍,豐富的水資源帶動了水產品的發展,國家註冊商標的“黑泥湖”
蓮藕暢銷全國。
3.生態農業發展條件
道橋鎮境內生態農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水稻,蔬菜,林果生產產業化,“
稻鴨共作”基地發展趨勢良好,形成道橋鎮特有的
品牌農業地域特色
道橋鎮地處中緯度,屬典型亞熱帶氣候,四季冷暖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左右,歷史極端最高氣溫在38.6℃,極端最低氣溫在-14℃,無霜期243天左右。雨水多集於夏天,年平均降雨量1065mm,年平均日照3046小時,年蒸發量為1518毫升,平均相對濕度為79%,常年主導風向為冬季多北風,夏季多南風,平均風速3.2米/秒,最大風速22.7米/秒,冰雹少見。
道橋鎮屬漢水流域的沖積帶,地處江漢平原邊緣,古雲夢澤尾部,地質結構單一為沙土層,北部多泥沙土,南部多油沙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渠塘縱橫交錯,其語言的基本特徵是聲母中的轉舌zh、ch、sh和不轉舌的z、c、s的讀音不辨,其次是舌邊音聲母l與舌頭鼻音聲母n不辨。再就是前鼻韻母en和後鼻韻母eng不辨,其語言特點是尖脆、宛較、憨直、渾厚。
居民日常飯食以大米為主食,兼食雜糧和麵食,城鄉居民一般日食三餐,農忙食乾,農閒食稀,中午、晚上均食米飯,烹調以炒、炸、燉、煎、煨以及以紅燒為主,一般要求酥爛、味略鹹略辣、濃而不膩、爛而不糊,日常用菜以蔬菜為主,有時佐以肉類,鎮內農村住宅一般座北朝南,形式為三間二拖或兩間兩拖,有大門、後門,兩邊臥室均開有較小窗戶,堂屋正堂設神龕,供祖宗和天地君親師牌位,廚房多建在堂屋前兩側,廁所、垃圾多設在屋後,基本步運工具有腳踏車、機車、三輪車、汽車、小轎車。
主要節氣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元旦、婦女節、植樹節、勞動節、青年年、兒童節、“七一”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八一”建軍節、“九十”教師節、“十一”國家節,每逢節日,皆有各種形式不同的慶祝活動。
鎮境內宗教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玉泉廟、鎮秀寺、《遵示永禁》碑、德日侵華炮樓遺址、天主堂、羅陂堡寺等古遺址。
黨政建設
根據新形勢下農民收入難增,農村工作難做,農村幹部難當的新情況,該鎮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膽探索農村工作新方法,轉變工作作風,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出現了幹部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經濟健康發展,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可喜局面。其紮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多次得到省、市、縣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並在
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
黨政工作
道橋鎮黨委、政府注重與民眾打成一片,做民眾的知心朋友,了解民眾疾苦,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生活,理順民眾情緒,滿腔熱情地做好民眾的思想政治工作。 開好民眾大會。道橋鎮黨委、政府把開好民眾會作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
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制度上作了硬性規定,要求每個村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的民眾大會,5次以上的民眾代表會,走好民眾路線,遇事同民眾商量,公正、公平、公開地解決各種熱點、疑點、難點問題。通過這一形式,溝通了乾群感情,化解了各類矛盾,許多幹部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不好的棘手問題,民眾幫助解決了。僅今年上半年,全鎮18個村召開各種類型的民眾會35次以上,解決了諸如村級財務、農民負擔、集體經濟發展等與民眾密切相關的問題50餘個。 交知心朋友。道橋鎮黨委、政府在《道橋鎮機關管理制度》上明確規定,每個駐村幹部必須與3個以上有代表性的農民交朋友,即上訪戶、特困戶、專業戶朋友。通過與這些農民朋友的交往,及時把握農民的思想脈搏,了解農民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緊緊抓住農民思想中的“興奮點”和“疑惑點”,有的放矢地解決各種問題。為了督促幹部實實在在與農戶交朋友,建立了“一人一卡、一戶一檔、一月一記、一年一評”的管理機制,印製了幹部與“三戶”交朋友檔案;健全了幹部與“三戶”交朋友月志;還建立了對幹部與“三戶”交朋友的考評檔案。
解決突出問題。對民眾提出的問題,道橋鎮黨委、政府分門別類,認真研究,逐一加以解決。如在農民負擔問題上,一方面嚴格執行政策,不加碼,依法徵收講方法;另一方面,引導民眾從中央的政策、同其它地區對比、從農民承受能力三個方面來認識道橋農民負擔的輕與重,教育民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啟發他們設身處地地認識、理解、支持基層幹部,切實履行應盡的義務。在解決財經管理過亂問題上,制定了整套以村賬站審,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幹部離任審計和限額支出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制度,在解決村級債務過大、村集體空殼的問題上,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黨政扶持
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提高農民素質結合起來,發掘民眾潛能,謀求經濟發展,是道橋鎮黨委、政府探索的一條有效途徑。 實施科學素質工程。道橋鎮黨委、政府撥出科普經費9萬餘元,用於實施科學素質工程。共發放技術資料1萬多份,贈送科技書刊2000多本,請專家教授講座、技術諮詢5場,全鎮舉辦大棚
蓮藕、
水稻田蓮藕栽培技術、地膜土豆栽培技術等11項技術培訓班8期,培訓人數3000餘人。全鎮培養科技示範戶354戶,建成8個科普示範基地,農民科普意識增強,農業科技效益明顯,農民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科普工作成績顯著,獲得了
孝感市科技先進鄉鎮的殊榮。
實施思想道德素質工程。運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武裝民眾頭腦。並組織開展了“文明農戶”的評選,以此在全鎮創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
實施法制建設工程。通過多種形式,在全民中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民眾法律意識。發放法制宣傳單1萬份,接受各種
法律諮詢200餘人次,組織專班送法律下鄉10餘次,從而增強了全民法律意識,社會治安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經濟發展
擺脫貧窮,走向富裕,是農民最大的願望和需要,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是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新形勢下的集中體現,也是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途徑。 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道橋鎮黨委、政府瞄準市場,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突出特色,抓住創建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契機,先後進行了“蓮藕、大蒜、
土豆”三大品牌的調整,創建了5個示範基地,一是洋湖500畝大棚蓮藕基地;二是百子庵千畝優質高產蓮藕示範基地;三是共星村百畝種藕基地;四是群利、前南、勝東、勝西3000畝優質大蒜基地;五是長星、明星、煙墩三村護道路沿線1000畝地膜土豆基地。占全鎮水田面積的95%以上。為了唱好服務“三農”這台戲,鎮裡成立了農業產業化服務公司,網路信貸、農技、供銷等部門,圍繞結構調整進行全方位服務;開闢三個產地批發市場,以此作為農產品中轉站。不僅如此,還網路全鎮20多個農產品經紀人,成立農產品銷售公司,掛靠鎮政府,由鎮政府提供銷售場地,並為其頒聘書、發“綠卡”,實行“政府調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農產品的銷售開闢“綠色通道”。
招商引進,加快項目建設。道橋鎮黨委、政府以招商引進促發展,以改革改造促提高,堅持“四個不動搖”,形成合力招商,即: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地位不動搖,堅持年初制定的責任目標不動搖,堅持知難而進的精神支柱不動搖,堅持全民招商不動搖。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引資4000萬元。同時,按照“租、買、並、送”的辦法,使4家停產企業得到了盤活,共盤活閒置資產1800萬元。
集鎮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集鎮是區域發展的載體,道橋鎮黨委、政府抓住被列為全省小城鎮改革試點鎮的機遇,先後投資300萬元用於改善發展環境:一是擴建程控電話1000門;二是修建了一條高標準的水泥大道;三是新建了移動通訊基站;四是對全鎮高低壓線路進行了整改;五是對鎮
自來水塔及泵房進行了改造;六是在中心村新建了5家民營經濟實體;七是結合中心村建設,配套建成開發區排水工程。
文化教育
道橋鎮現有中學一所,即雲夢縣道橋鎮道橋初級中學。國小15所,分別是道橋鎮國小、道橋鎮彭崗村國小、道橋鎮彭村國小、道橋鎮新堤國小、道橋鎮永興國小、道橋鎮洋湖國小、道橋鎮福興國小、 道橋鎮群利國小、道橋鎮聯合國小、道橋鎮勝西國小 、雲夢縣道橋鎮為民學校、雲夢縣道橋鎮前進國小、雲夢縣道橋鎮護子潭國小、雲夢縣道橋鎮勝東國小、雲夢縣道橋鎮褚祠國小 。
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是民眾工作。幹部是民眾的主心骨,在民眾中居於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和決定力量。道橋鎮黨委、政府注重以人為本,著力加強“三大建設”,不斷提高班子的戰鬥力和幹部的整體素質。 思想建設。主要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工作研討會、民主生活會、作風整頓會、經驗交流會來理順人的情緒,盤活人的思想,激發人的鬥志。注重對各級幹部的領導、引導和督導,既交責任、交任務,又教認識、教方法,每項工作都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有交流。注重上下之間、幹部之間的溝通、理解和團結,求大同、存小異,自覺維護班子團結,維護工作大局,維護整體形象。注重幹部的學習和提高,除防汛外,把每周四確定為學習日,集中學習3小時以上;對村幹部有計畫地開展集中培訓,進行政策法律、黨風黨紀、愛崗敬業、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制度建設。年初,道橋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完善了《道橋鎮機關管理制度》和《道橋鎮村務工作制度》,並使之成為規範鎮村幹部工作的指南。在制度建設中,重點推行了以責任追究制為主的黨風廉政建設,實行了工作承諾制,設立了爭先進位獎。
管理原則
積極愛護,嚴格要求,功過分明、賞罰分明。對幹部的評價和使用,以實績論英雄
集鎮概況
道橋鎮域轄有道人橋、護子潭、永興三集鎮,連稱“三鎮”。1975年1月,道橋公社將三鎮居民組建成一個居民委員會。1981年5月,道橋公社黨委又將三鎮黨組織合併成總支委員會。由此可見三鎮關係的淵源。為了便於敘述,下面將三鎮情況分別記之。
護子潭
護子潭位於雲夢城南,距縣城18公里,離道人橋10公里,依傍府河,毗鄰應城,曾是一繁榮的集鎮。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在當今的護鎮府河岸邊,住著一寡婦。寡婦有一子,其子嬌生慣養,其母對子萬般寵愛。起初,孩子一見人家的東西就往家裡搬,而其母不僅不制心,還對此行為大加讚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子一天天長大,投東西的惡者逐步養成,膽子也越來越大,後來竟敢偷到官府衙門裡去了,結果被判死刑。臨刑前,其子請求見其母最好一面。母子相見,兒子只是說您來護我吧。說時遲,那時快,兒子撲在母親懷中一口將其母的奶頭咬掉了。當地人為了警示後人,將原寡婦住地的“瓠子潭”更名為“護子潭”,一直沿襲至今。如今,護子潭稱為護鎮,集鎮範圍約1平方公里,居民1千餘人。
護鎮地理條件優越,建國前後,護鎮依河發展河運經濟,當時貨棧旅館鱗次櫛比,宥畈腳夫往來如棱。陸上有省級公路擦門而過,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因此周邊數十里以外府河上游數百里土特產品,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在此囤積,以便順利快捷地往運多地。建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護鎮各項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百業興旺。曾幾何時,有關領導討論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設於護鎮,以利更好的建設護鎮、發展護鎮,不是不無道理的。
道橋
道橋位於雲夢縣城南端30公里,濱臨府河舊道,並與漢川市隔河相望。據縣誌記載,明朝時,河南岸蒿子港上有座由一道人募捐修建的木橋,名為道人橋。萬曆年間,橋畔泊船日交而漸成集鎮。清代因宥貿興旺,老府河北岸也逐漸形成集市,亦云:“道人橋”。後因蒿子港淤塞,河流沿東南而下,北岸乃成天然避風良港,北集貿易逐盛,南集漸衰。光緒二十年南集廢,北集替代南集,道人橋名依舊,沿用至今。多年來,道人橋成為雲夢、漢川兩地交界的一處重要的集鎮,而今,道人橋集鎮範圍約為1.5平方公里,轄一社區,居民2千餘人。
道橋是革命的搖籃。雲夢的第一批黨員在這裡發展的,第一個黨支部是在這裡建立的,第一支農民赤衛隊是在這裡成立的,第一次農民大暴動時在這裡舉行的,第一個地下交通站是在這裡設立的……這裡孕育了千萬英雄豪傑,名人志士。其中像中國共產黨雲夢縣第一個黨支部書記李子舒就誕生在這裡,被中共湖北省革命委員命會名為優秀共產黨員的趙小勇,不也還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嗎?
道橋是肥沃的熱土。建國前後,道人橋因水運條件得天獨厚,成為方圓十多里的宥品集散地,也是府河上游近百里的農副土特產品向外轉運的集中點。在這裡,花莊銀行比比皆是,京廣雜貨樣樣俱全,當鋪興隆,旅棧林立,一年四季,可宥雲集,從早到晚,生意興盛,時人譽它為“小漢口”。因人流量大,相應而興的服務行業多起來。一個道人橋鎮,飯館、酒家、客棧、小吃店竟有30餘家。因生產生活需要,當時道人橋的小作坊甚多,諸如木作坊、船作坊、篾作坊、屠宰坊、豆腐坊、漁具坊、榨坊、磨坊等等,應有盡有。由此,養育了幾代道橋人。
道橋人是勤勞的象徵。建國後的三十年,道橋人吃苦耐勞,自力更生,頑強拼搏、克難奮進。抓工業,謀發展。攻農業,調結構,興市場,壯宥貿,改舊居,擴新街,修水廠,架電線,建學校,辦衛生,治環境,創名鎮,一步一盤棋,樣樣出真招,喜看到橋鎮,一步一重天。
道橋是改革的精美。改革開放三十年,道人橋採取:“借才生財打基礎,藉資興業添活力,借技起飛增後勁”的辦法,大力發展鎮辦工業、聯辦工業和產辦工業。廠房面積21040平方米,擁有機械設備1700台(套),固定資產4500萬元。如今,已形成以輕工紡織、建材、機械、食品、等行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在抓好工業經濟的同時,有力帶動了其他各業的穩步發展。昔日一個落後的邊遠小鎮,一躍成為縣級“一級明星鄉鎮”和省級“楚天明星鄉鎮”。使歷史上以小宥品交易為主的小鎮變成了以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化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