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橋西瓜

三道橋西瓜

三道橋西瓜,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杭錦後旗屬中溫帶溫熱亞帶,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溫熱乾旱氣候區。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資源豐富,大陸性氣候顯著。全年日照時數3253.9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51.36千卡;年平均氣溫8℃左右,日平均溫差13-14℃,適宜種植西瓜。三道橋西瓜外觀果皮淺綠色,有分布均勻的墨綠色條紋,長橢圓形;果皮厚,耐儲運;果肉紅色,肉質沙脆、汁多,纖維少,籽少;口感細膩、爽口、脆甜;產品優於其他產區。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三道橋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道橋西瓜
  • 產地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
  • 品質特點:果肉紅色,肉質沙脆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三道橋西瓜外觀果皮淺綠色,有分布均勻的墨綠色條紋,長橢圓形;果皮厚,耐儲運;果肉紅色,肉質沙脆、汁多,纖維少,籽少;口感細膩、爽口、脆甜;產品優於其他產區。

藥用價值

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被稱為“瓜中之王”。西瓜不僅水分多,其他營養物質也很豐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維生素C的含量≥5.5毫克/100克;鈣的含量≥22.0毫克/千克;鐵的含量≥2.30毫克/千克;鉀的含量≥750.0毫克/千克。
三道橋西瓜三道橋西瓜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杭錦後旗主要由衝擊平原、洪積平原和河漫灘三種地形構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壤類型主要有灌淤土、鹽土、較肥沃的沙壤土,輕壤或中壤地塊;土壤含鹽量0.5%以下,土壤pH值範圍7.0-8.0,活土層30厘米以上。三道橋鎮及周邊的鄉鎮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沙壤土,耕作性好,土壤透氣性好,含鉀量高,對糖份的積累非常有利。

水文情況

杭錦後旗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黃河過境14千米,年徑流總量7.9億立方米。地下水開採量達18億立方米。充足的水資源為杭錦後旗的三道橋西瓜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而且水量充沛,無工業污染。

氣候情況

杭錦後旗屬中溫帶溫熱亞帶,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溫熱乾旱氣候區。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資源豐富,大陸性氣候顯著。全年日照時數3253.9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51.36千卡;年平均氣溫8℃左右,日平均溫差13-14℃;無霜期135天左右,大於10℃的有效積溫年平均為3030℃;年平均降水量137.3毫米,年均蒸發量2200毫米。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西瓜的生長發育,並且遠離污染,產品品質優佳,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三道橋西瓜三道橋西瓜

歷史淵源

早在傅作義駐綏遠初期,他率部進駐河套西段(後套),發動官兵開展大規模屯田運動,並在那裡大力興修水利,使3萬多畝耕地及時得到灌溉。在民國三十年(1941年)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期間,由於日軍戰線長,兵力不足,只能與傅部形成對峙局面,河套戰局形勢稍緩。一天,傅作義將軍一時閒暇,領著幾個隨從到鄉下看看。一行幾人信馬由韁走著,邊走邊看,不覺快到中午時分,天氣炎熱,走的眾人口焦舌燥。正在這時,路邊的瓜茅庵引起了將軍的注意。眾人心中歡喜,策馬直奔瓜地。傅作義將軍向種瓜的老農說明了來意,老瓜農說道:後套這個地方,到了瓜地,不要錢,管飽吃,這是老習慣了,拿走才用給錢了。老農去瓜地摘了幾顆瓜,切開西瓜,只見這瓜,瓜瓤鮮紅,鮮紅里看得見沙瓤,瓜子漆黑,熟得飽滿。傅作義將軍不由讚嘆道:“好瓜。”傅作義將軍拿起一牙西瓜,咬了一口,更是連連稱讚。這瓜吃到嘴裡猶如流霞入口,蜜水潤喉,沙甜爽美,妙不可言呀。傅作義將軍停了下來,問道:“老人家,你的瓜為什麼這么好吃?”老人家向將軍詳細的介紹了當地米倉縣種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傅作義是一個有心人,事後,他考慮到士兵的需要和省府的需求。回去後安排軍隊的屯墾隊在原米倉縣梅林廟附近劃撥了一百多畝土地專門為軍隊種植西瓜,並聘請種瓜老瓜農做技術指導。由於河套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管理得當,農牧皆宜,部隊和老百姓的農副業生產不斷獲得大豐收。三道橋有了種植西瓜的傳統,三道橋的西瓜也慢慢出了名,成了河套地區的名優農產品。
三道橋西瓜的種植歷史悠久,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說“中國初無西瓜,洪忠宣使金,貶遞陰山,得食之,其大如斗,絕甘冷,可治暑疾”。由此可知,河套地區那時就開始種植西瓜。抗日戰爭時期,美國人帶來一種名叫“地克森皇后”的西瓜,和當地的自留種混合種植,人們籠統的稱之為“混蔓瓜”,農民開始在農村的屋前屋後、地邊地堰零星種植這種“混蔓瓜”。
1952年,土改時期,史來增在喇嘛渠(和平渠)附近種植四五畝西瓜,一直延續到1954年互助組時期,都以個人小面積種植當地自留種為主,栽培方式為整枝壓蔓,期間張成功因種植技術突出,曾獲農業部的獎。
1953年,河套地區在農業合作化道路上出現了八面大旗,其中就有原米倉縣和平鄉張成功的“和平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5年,河套西瓜合作社成立後,種植規模擴大,每個社種植8-10畝,但產量很低,所以就按人頭分給社員。
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遊走商人的增多,引入了泰國瓜、三白瓜,其瓜個大,產量高、品質好、耐貯運,很受當地農民的歡迎。由於受運輸條件的限制,西瓜生產基本上以自食為主。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才把西瓜作為商品作物安排種植,成為了消暑佳品。
三道橋西瓜三道橋西瓜

生產情況

2017年,杭錦後旗三道橋西瓜的保護規模在1133公頃,年總產量6.7萬噸。
三道橋西瓜三道橋西瓜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三道橋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三道橋西瓜三道橋西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杭錦後旗所轄三道橋鎮、二道橋鎮、陝壩鎮、蒙海鎮、沙海鎮、雙廟鎮總計6個鄉鎮7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6°43′-107°14′,北緯40°38′-41°08′。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土壤選擇土層深厚、土壤透氣性、pH值為7.0-8.0、富含有機質的肥沃沙壤土。無霜期135天以上,降雨量小,晝夜溫差大,年有效積溫在3030℃左右。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西瓜產地環境條件》(NY5110)的要求。
(2)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抗病、優質、高產、風味好、耐貯運和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主要品種有西農八號、抗病早冠龍、重茬早霸等。
(3)生產過程管理:嚴格按照《三道橋西瓜種植技術規程》進行操作。
(4)產品的收穫:西瓜從開花到成熟所需天數,早熟品種約45天-55天,中晚熟品種約50天-60天,採收時應根據不同的目的,確定適宜的採收期,選擇空氣清新,無污染區定點存放。
(5)生產記錄要求:三道橋西瓜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檔案,要求在種植過程中,對使用的農藥、化肥的名稱、劑型規格、使用方法、使用時間、每次用量、全年使用次數、末次使用時間等有詳細記錄,記錄妥善保存,以備查詢。
  • 產品品質特色及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環境嚴格附合《無公害食品西瓜產地環境條件》(NY5110)的標準。
  • 標誌使用規定
三道橋西瓜農產品地理標誌歸地域範圍內西瓜經營者共同所有。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三道橋西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貯存時宜在通風,陰涼,清潔衛生的地方,防止擠壓損傷,防日曬、雨淋、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