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偽小西鄉,西迭鄉管轄,解放後建政,設麻子川鎮,南川區所轄。1958年公社化後,是南川公社的一部分,1963年體制調整,成立了麻子川公社,1968年改為長征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麻子川公社,1983年更名為麻子川鄉,2017年七月撤鄉為鎮
自然環境
麻子川山丘起伏,大山重疊,地形由東南、向西面傾斜,平均海拔2700米,占扎路海拔2466米。境內的大拉梁是高峻雄偉的石山,懸崖峭壁上樹木林立,蒼翠欲滴,最高峰3754米。
行政區劃
麻子川因駐地麻子川村而得名。現轄9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586戶,其中農業戶2562戶;總人口11353人,其中農業人口11272人。總人口中漢族人口8713人,占總人口的76.7%,少數民族
回族、
藏族、
東鄉族、
撒拉族占總人口的23.3%。
經濟建設
麻子川鎮甘川公路(212國道)穿境而過,各村有簡易公路相接。水利資源豐富,南溝河流經麻子川、綠葉兩個村後注入綠葉河;槽子河從旋窩流出,經上陽披也注入綠葉河;綠葉河流經占扎路村和秦許鄉的中堡村後,匯入疊藏河。草原寬廣約10萬畝,牧草茂盛,發展畜牧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洋芋、草畜產業成為全鄉的兩大支柱產業。2003年糧食總產2873噸,洋芋產量2802噸,藥材總產899噸,當歸產量539噸,農、林、牧、漁總產值1665萬元農業增加值10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2元。
支柱產業
岷縣麻子川鎮大力發展和培育支柱產業,麻子川鎮經濟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6年,洋芋、草畜、勞務三大支柱產業總值達2800多萬元,為農民提供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人均純收入的85%以上。2007年,麻子川鎮洋芋種植面積達1.5萬畝,政府為農戶無償提供洋芋良種和技術指導,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草畜產業以種植優質牧草和暖棚養畜為工作重點,堅持走以草促畜,草畜結合的路子,累計種植優質牧草5280畝,建立草畜示範點5個,麻子川鎮養殖戶達860多戶。同時採取“先培訓,後輸出,建基地,簽訂單”的勞務發展模式,去年累計共輸出8648人,其中政府組織輸出1723人次,技能培訓2218人,人均勞務收入596元。
助農增收
岷縣麻子川鎮洋芋種植技術協會成立兩年以來,按照政府協調,協會運作的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協會組織聯繫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最直接的紐帶作用,及時為民眾提供市場信息、聯繫訂單、促銷農產品、開展技術培訓等服務,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有力的提升了全鎮良種洋芋產業,2008年又從省農科院,渭源五竹鎮引進部分優良品種;產中提供病蟲害防治,追肥等田間管理技術;產後發揮多渠道的銷售服務作用,良種洋芋已向
宕昌、
迭部及岷縣各鄉鎮進行銷售。兩年來,協會簽定訂單洋芋23128畝,售出24076噸,受益農戶達4543戶,目前,通過協會已向鄰近的宕昌、迭部及岷縣的其它鄉鎮銷售洋芋良種120多萬斤。有力地促進了當地主導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助農增收的新途徑。
特色產業
結構調整
麻子川鎮地處縣城南部,毗鄰宕昌縣。麻子川鎮有10個行政村、70個社、2561戶、11359人,耕地面積20040畝,人均1.76畝。麻子川鎮黨委、政府根據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最佳化種植業結構,把馬鈴薯產業開發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大力扶持並取得了長足發展。2006年全鄉種植馬鈴薯15009畝,占總播面積的74%,戶均5.9畝,人均1.3畝,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純收入400元。
生產基地
2008年麻子川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按照把岷縣建成“甘肅南部最大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和商品薯生產基地”的定位要求,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提出要將麻子川鎮建成全市乃至周邊鄰縣的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在大草灘和旋窩村建成3100畝集中連片馬鈴薯良種繁育示範點,主要擴繁
隴薯3號、
隴薯6號、德艾門特、LK99、L0031—17等品種。示範區設立雙行壟作區2100畝,機收機播區1000畝。其中設立晚疫病新農藥防治示範區20畝,設立馬鈴薯品比試驗1項,參試品種6個,占地1畝,普通地膜和除草膜(黑地膜)對比示範20畝,新品種引進示範40畝,馬鈴薯蠶豆帶田示範10畝,礦質鉀寶肥料示範1畝。
發展思路
--最佳化區域布局,片帶建設初具規模。岷縣麻子川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5012畝,占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20040畝的74.9%,其中,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達14350畝,良種套用率達95.6%,已經成為全縣良種擴繁大鄉。今年岷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0.14萬畝,種殖面積逐步擴大,岷縣逐步形成了以南川和東部山區低海拔地區為主的馬鈴薯種植產業帶,區域布局明顯凸現。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已經起步。岷縣大力開展馬鈴薯良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工作。今年引進新品種10個;先後貸款364萬元,農業局申請項目扶持資金52.4萬元,從
渭源、
安定、
宕昌等地調種4000多噸,推廣良種種植;從麻子川、寺溝、秦許等鄉鎮建立馬鈴薯網棚17個、擴繁原種17畝,在麻子川鎮綠葉村引進馬鈴薯良種隴薯3號原種建設高山隔離擴繁一級種210畝,擴繁馬鈴薯隴薯3號一級種1500畝,隴薯5號、6號良種1300畝,建立了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
--重視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廣套用。岷縣農業局總結出了適合岷縣不同氣候類型和區域的高產、高效栽培模式,重點推廣了雙行壟作、地膜栽培、馬鈴薯蠶豆間套帶等技術。西南川和北路片基本達到了雙行壟作栽培,面積達20萬畝以上,占馬鈴薯播種面積的66%以上。同時,結合目前馬鈴薯晚疫病等病害發生日趨嚴重的現象進行了晚疫病新農藥防治篩選試驗,篩選出了防治馬鈴薯早、晚疫病的特效農藥--寶大森。今年在岷縣麻子川、閭井、申都等鄉展開示範,防效達到85%以上。
--加工與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岷縣把發展壯大馬鈴薯加工企業作為實現加工增值,拉長產業鏈條的有效措施來抓,先後建成馬鈴薯精澱粉加工企業3個,生產能力達到3.5萬噸。年平均加工馬鈴薯9萬噸,生產精澱粉1.2萬噸,解決就業人員160多人。全縣有中小型馬鈴薯澱粉加工點180個,年加工轉化馬鈴薯1.6萬噸;"以市場為導向",岷縣現有交易馬鈴薯等農產品的農貿市場22個,收購點112個,購銷販運戶160多戶,集體經銷公司2個,直接從事馬鈴薯產業加工、銷售的人員達1萬多人,年交易量達28萬多噸,其中年均外銷14萬噸,重點銷往成都、重慶、廣州等多個地區,銷售量占全縣馬鈴薯總產量的26.2%,馬鈴薯商品率達到52.4%。
--馬鈴薯訂單生產正在穩步擴大。按照產業化的經營模式,我們採取"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協會+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訂單生產。全縣共落實馬鈴薯訂單20萬畝,占到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7%,對種植200畝以上或交售400噸以上的種植大戶,給予一次性重獎。今年,閭井鎮種植大戶張王喜承包耕地200畝種植馬鈴薯,並與金大地公司簽訂了收購契約,對種植200畝以上或交售400噸以上的種植大戶,給予一次性重獎,促進了訂單的落實,在訂單兌現模式和途徑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貯藏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在企業無貯藏能力的情況下,改進現有土窖的結構,擴大貯藏能力。目前,全縣共有各類貯藏窖21萬眼左右,(其中2005年到現在以來新增6萬眼,新增貯藏能力8萬噸),實際貯藏能力達25萬噸以上。提高了馬鈴薯貯藏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馬鈴薯貯藏難的問題。
---品牌意識正在逐步提高。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的同時,積極在實施無公害生產、開展商標註冊等方面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麻子川鄉的1500畝馬鈴薯無公害基地通過了甘肅省無公害蔬菜(馬鈴薯)產地認定。經過多形式、大範圍、高密度的宣傳與培訓,全縣廣大幹部民眾的質量品牌意識普遍得到強化,良種化、專用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生產經營的技術已被多數農民接受套用。
示範點建設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一是領導重視、技術指導到位。麻子川鄉鄉上成立了示範點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具體抓;在技術方面縣農技站技術人員通過培訓和現場模擬指導及發放明白紙等辦法使戶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極大的提高了科學種植的水平和積極性;二是注重新技術、新材料的配套輸入,按照“綠色”、“無公害”生產標準,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示範點的輻射效應;三是機械化程度高,機播機收面積達1000畝;四是全部實現訂單化,示範點所產的良種全部與金大地簽訂了訂單,由金大地統一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