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棕毒蛾

麩棕毒蛾

麩棕毒蛾,Ilema furfuracea (Chao,1986),屬於毒蛾科棕毒蛾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麩棕毒蛾
  • 別名:麩茸毒蛾
  • 拉丁學名:Ilema furfuracea (Chao,1986)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毒蛾科
  • 亞科:古毒蛾亞科
  • :棕毒蛾屬
  • :麩棕毒蛾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翅展 雄38--40mm。
形態 雄蛾觸角乾淺棕白色,櫛齒棕褐色;下唇須褐黑色,第二節的末端及內側白黃棕色;頭部褐黑色;頭部與胸部間紅棕色;胸部褐黑色,中胸混有少量末端白色的黑褐色鱗毛,外觀似布一層白色麩皮,後胸背面具一叢棕褐色末端白色的鱗毛;腹部淺褐色,節間淺棕白色,前四節背面各具一黑色毛簇,腹側第三至七節具褐黑色斑紋;肛毛簇白黃棕色,背面中央淺褐色;頭部下面褐黑色;胸部下面和腹部下面白黃棕色;前足和中足白黃棕色,脛節和跗節具褐黑色斑,腿節、脛節和跗節外側被褐黑色長毛,其毛末端白色形成白色斑。前翅底色白黃棕色,其上密布黑褐色和棕色鱗片(亞端線與外緣間較稀疏),斑紋褐黑色周圍不均勻地布白色鱗片,外觀似布白色麩皮;亞基線黑色,呈“3”形,從前緣微外斜至中室前緣,折角向內延伸達翅基部,然後折角向外延伸達2A脈,再復折角向內延伸至後緣;亞基線外側前端和末端布白色鱗片,而在中央折角內布棕色鱗片;內線褐黑色,呈寬頻狀,其前端和末端較中間部分寬,帶的外緣微呈波浪形,帶從前緣外斜至中室前緣折角,微向內傾斜至亞中褶,然後折角外斜至後緣,帶的內側、外側前端和末端布白色鱗片;中室末端具一新月形褐黑色紋(橫脈紋);紋與翅前緣間具一白色短紋;外線褐黑色,兩側不均勻地布白色鱗片,波浪形,從前緣外斜至R5 下標 脈,然後折角內斜至Cu1 下標 脈,從Cu1 下標 脈至後緣近垂直;外線與橫脈紋間具一棕色縱紋;亞端線為一列褐黑色斑,從前緣至M2 下標 脈間斑呈楔形,M2 下標 脈至後緣間的斑為新月形,亞端線外側布白色鱗片,特別在前緣和後緣十分顯著;端線為一列褐黑色斑;緣毛白黃棕色,脈間具黑褐色斑。後翅灰棕褐色,外緣隱約可見二條暗褐色線;緣毛白黃棕色,脈間具黑褐色斑。前翅反面從基部至外線間暗褐色;沿前緣具一棕黃色帶;翅外緣和後緣棕黃白色;緣毛棕黃白色,脈間具褐黑色斑。後翅反面棕黃白色;中室末端具一暗褐色點;外線暗褐色,較清晰;亞端線不甚清晰;緣毛棕黃白色,脈間具褐黑色斑點;翅後緣淺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窄而長,中部加寬,後緣中央呈半圓形向內凹陷;鉤形突近圓形;抱器瓣基半部寬,其裡面腹緣基部具一火炬形骨質化突起,其上具一“人”字形骨質化脊,末端邊緣具鋸齒,瓣背緣基部具一山峰狀突起,突起背緣中部具一小齒,瓣頂端截平,邊緣具小丘,中央略凹,瓣腹面具二條骨質化脊;陽莖細長,彎曲;陽莖基環較長;囊形突呈寬頻狀。
本種與銅棕毒蛾I.bhana(Moore)相似,但不同在於前翅底色白黃棕色,其上密布黑褐色和棕色鱗片,斑紋周圍不均勻地布白色鱗片;而後者前翅淺黑棕色,具五條黑色橫線,線外緣布銅黃色鱗片,中室末端具一赤褐色斑。
觀察標本 2♂♂,海南尖峰嶺天池、900m、1980.Ⅳ.11、蔡榮權采。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海南(尖峰嶺)。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卷 鱗翅目 毒蛾科:113-1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