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蹄蓋蕨

麥稈蹄蓋蕨

麥稈蹄蓋蕨(Athyrium fallaciosum Milde)是蹄蓋蕨科、蹄蓋蕨屬植物。根狀莖橫臥,先端斜升,密被深褐色、鑽狀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30-50厘米;葉柄長5-7厘米,直徑1-2毫米;葉片近倒披針形,長25-40厘米,寬6-8厘米,漸尖頭;羽片(裂片)20-24對,下部6-7對逐漸縮小成三角形的小耳片。葉乾後草質,綠色或褐綠色,光滑;葉軸禾稈色,偶被褐色披針形的鱗片。孢子囊群大,多為圓腎形或馬蹄形,每裂片2-3對;囊群蓋大,同形,膜質,灰白色,邊緣具睫毛或齧蝕狀,宿存。孢子呈輻射對稱,極面觀三角形,赤道面觀腎形,表面具單裂縫,周壁有條形的褶皺。

分布於中國、蒙古、日本和朝鮮半島。生長於海拔1200-2200米的山谷林下或陰濕岩石縫中。

麥稈蹄蓋蕨株型大,姿態飄逸,耐陰性強,可套用於地被或盆栽觀賞。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稈蹄蓋蕨
  • 拉丁學名:Athyrium fallaciosum Milde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蹄蓋蕨科
  • :蹄蓋蕨屬
  • :麥稈蹄蓋蕨
  • 命名者及年代:Milde,1867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根狀莖橫臥,先端斜升,密被深褐色、鑽狀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30-50厘米;葉柄長5-7厘米,直徑1-2毫米,基部略膨大,深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較光滑,禾稈色;葉片近倒披針形,長25-40厘米,寬6-8厘米,漸尖頭,向基部漸變狹,一回羽狀,羽片深羽裂;羽片(裂片)20-24對,下部6-7對逐漸縮小成三角形的小耳片,近對生,無柄,開展或斜向下,基部一對長1-1.2厘米,寬約7毫米;中部的羽片闊披針形,棕愚長3-4厘米,基部寬1.2-1.5厘米,先端鈍或尖,基部平截,無柄,平展,略向上彎,羽裂深達羽軸;裂片約8對,基部上側的1片較大,長7-8毫米,寬約5毫米,長圓形,先端鈍圓並有淺圓齒,邊緣有粗而尖的大鋸齒,向上裂片較短,密接。葉脈兩面明顯,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3-4對,單一或偶有分叉。葉乾後草質,綠付淋再巴色或褐綠色,光滑;葉軸禾稈色,偶被褐色披針形的鱗片。孢子囊群大,多為圓腎形或馬蹄形,每裂片2-3對;囊群蓋大,同形,膜質,灰白色,邊緣具睫毛或齧蝕狀,宿存。孢子呈輻射對稱,極面觀三角形,赤道面觀腎形,表面具單裂縫,周壁有條形的褶皺。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蒙古、日本和朝鮮半島。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金山、西山、房山,上方山、懷柔、延慶)、河北(蔚縣小五台山、興隆霧靈山、大海沱)、山西(五台、寧武、陽城、霍縣、靈石、昔陽)、陝西、寧夏(涇源)、甘肅、河南(釜背頂)、湖北(神農架)和四川北部(汶川)。生長於海拔1200-2200米的山谷林下或陰濕岩石縫中。

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
接種8天左右孢子經過第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細胞,近基面的較小,將發育成假根,遠基面的較大,是進一步發育成絲狀體的原葉體母細胞。隨後孢子壁破裂,無色透明的初生假根從孢子壁的裂縫處伸出,孢子壁存於絲狀體基部或脫落。原葉體母細胞充放精體滿油滴和葉綠體,原葉體母細胞的分裂面與形成假根的分裂面垂直,故孢子萌發類型為書帶蕨型(Vittaria-type)。
  • 絲狀體及片狀體
孢子接種10天后,原葉體細胞隨著生長油滴逐漸減少,前端細胞經橫裂成單列絲狀體,絲狀體長4-12個細胞。細胞短桶形,側壁向外鼓出,大多數寬度長於長度。絲狀體的頂端常不出現楔形的頂端細胞,或即使出現其頂端分生能力也不明顯,往往是前端的細胞處於分裂狀態而分散生長,形成一片細胞,由一維生長轉換為二維生長,基部仍是一條絲狀體,總體呈匙狀。頂部細胞的分裂不均等,其兩側細胞分裂較快,頂端細胞分裂較慢,因此頂端細胞下陷,形成生長點,進入片狀體階段。
  • 原葉體
片狀體形成生長點時標誌著個體發育進入幼原愚拘記葉體階段。生長點處的細胞小、胞質較濃、葉綠體較多、細胞分裂旺盛。由於生長點的不斷分棗犁櫃裂,片狀體前端變得扁平寬闊,分生組織位於中心,細胞數目增多,生長點逐漸下陷,兩翼上延,最終形成形態相對穩定的左右對稱的心形原葉體。原葉體發育為鐵線蕨型(Adiantum-type)。
  • 性器官
孢子接種後6-10周出現性器官。精子器一般位擊企旬於心形原葉體的腹面,近基部,每個原葉體上有十餘個至數十個近圓球形精子器,直徑約45微米。精子器內含有大量的巴求局滲精子。頸卵器一般位於心形原葉體生長點及下方的中肋處,每個原葉體上有幾個至數十個細長的成熟頸卵器。常向原葉體基部傾斜或彎曲,頸部由4列細胞組成,一般為4-5個細胞,直徑45-50微米,高度約95微米,頸卵器具5個頂壁細胞,頂部的蓋細胞開裂,精子即可進入頸卵器與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後的頸卵器一般為褐色。
  • 假根
孢子萌發初期發育出1-2條初生假根。假根呈管狀,單細胞,無色透明。隨著原葉體的生長,假根主要分布於原葉體基部,假根的數目不斷增加且逐漸變為黃褐色。

主要價值

麥稈蹄蓋蕨株型大,姿態飄逸,耐陰性強,可套用於地被或盆栽觀賞。
麥稈蹄蓋蕨
麥稈蹄蓋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 絲狀體及片狀體
孢子接種10天后,原葉體細胞隨著生長油滴逐漸減少,前端細胞經橫裂成單列絲狀體,絲狀體長4-12個細胞。細胞短桶形,側壁向外鼓出,大多數寬度長於長度。絲狀體的頂端常不出現楔形的頂端細胞,或即使出現其頂端分生能力也不明顯,往往是前端的細胞處於分裂狀態而分散生長,形成一片細胞,由一維生長轉換為二維生長,基部仍是一條絲狀體,總體呈匙狀。頂部細胞的分裂不均等,其兩側細胞分裂較快,頂端細胞分裂較慢,因此頂端細胞下陷,形成生長點,進入片狀體階段。
  • 原葉體
片狀體形成生長點時標誌著個體發育進入幼原葉體階段。生長點處的細胞小、胞質較濃、葉綠體較多、細胞分裂旺盛。由於生長點的不斷分裂,片狀體前端變得扁平寬闊,分生組織位於中心,細胞數目增多,生長點逐漸下陷,兩翼上延,最終形成形態相對穩定的左右對稱的心形原葉體。原葉體發育為鐵線蕨型(Adiantum-type)。
  • 性器官
孢子接種後6-10周出現性器官。精子器一般位於心形原葉體的腹面,近基部,每個原葉體上有十餘個至數十個近圓球形精子器,直徑約45微米。精子器內含有大量的精子。頸卵器一般位於心形原葉體生長點及下方的中肋處,每個原葉體上有幾個至數十個細長的成熟頸卵器。常向原葉體基部傾斜或彎曲,頸部由4列細胞組成,一般為4-5個細胞,直徑45-50微米,高度約95微米,頸卵器具5個頂壁細胞,頂部的蓋細胞開裂,精子即可進入頸卵器與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後的頸卵器一般為褐色。
  • 假根
孢子萌發初期發育出1-2條初生假根。假根呈管狀,單細胞,無色透明。隨著原葉體的生長,假根主要分布於原葉體基部,假根的數目不斷增加且逐漸變為黃褐色。

主要價值

麥稈蹄蓋蕨株型大,姿態飄逸,耐陰性強,可套用於地被或盆栽觀賞。
麥稈蹄蓋蕨
麥稈蹄蓋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