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屬鞘翅目,葉甲科。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內蒙古、新疆、河南、湖北、江蘇、福建等地。害主於粟、糜子、小麥、高粱、水稻等。以幼蟲和成蟲為害剛出土的幼苗。幼蟲為害,由莖基部咬孔鑽入,枯心致死。當幼苗較高,表皮組織變硬時,便爬到頂心內部,取食嫩葉。頂心被吃掉,不能正常生長,形成叢生,華北民眾叫作“蘆蹲”或“坐坡”。成蟲為害,則取食幼苗葉子的表皮組織,吃成條紋,白色透明,甚至乾枯死掉。發生嚴重年份,常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2.5—3mm,寬1.5mm。體橢圓形,藍綠至青銅色,具金屬光澤。頭部密布刻點,漆黑色。觸角11節,第3節長於第2節,短於4、5節。前胸背板拱凸,其上密布刻點。鞘翅上有由刻點整齊排列而成的縱線。各足基部及後足腿節黑褐色,其餘各節黃褐色。後足腿節粗大。腹部腹面金褐色,可見5節,具有粗刻點。
卵
長0.75mm,長橢圓形,米黃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5—6mm,圓筒形。頭、前胸背板黑色。胸部、腹部白色,體面具橢圓形褐色斑點。胸足3對,黑褐色。
蛹
裸蛹長3mm左右,橢圓形,乳白色。
防治方法
(1)適期晚播,躲過成蟲盛發期可減輕受害。
(2)間苗、定苗時注意拔除枯心苗,集中深埋或燒毀。
(3)穀子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2%的35%映喃丹膠懸劑或50%甲基1605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