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

麥家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1981年考入軍校,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解密》、《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

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英文版被收進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是繼魯迅、錢鐘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該文庫中國當代作家。

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像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秘,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多被改為影視作品。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是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

2018年12月12日,文萃錢塘—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二屆杭州錢塘江文化節閉幕式在浙江杭州舉行。浙江籍作家麥家榮獲海外影響力獎。

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富陽大源蔣家村
  • 出生日期:1964年
  • 職業:作家、編劇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 主要成就:《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解密》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風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地下的天空》獲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獎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
    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獎
    《解密》英文版被英國《經濟學人周刊》評為“2014年度十佳小說”
  • 代表作品:《解密》《暗算》《風聲
人物經歷,童年辛酸,軍旅17年,成都11年,回到家鄉,走向海外,社會活動,主要作品,所獲獎項,人物評價,社會評價,他人評價,外媒評價,

人物經歷

童年辛酸

1964年,麥家出生於浙江省富陽市大源鎮蔣家門口村,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麥家兒時家庭政治地位比較低下,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家裡的幾頂黑帽子使麥家從小就被別人歧視,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甚至連為人師表的老師也污辱他。在缺乏有效交流又備受欺辱的童年,麥家將內心的恐懼都寫成了日記。
在一次訪談中,麥家曾這樣回憶童年: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同學歧視,交不到朋友,我很孤獨,寫日記是我唯一與人交流的通道。日記本是我僅有的朋友,也是孤獨的身影。寫了十幾年日記後,看到有些小說很像我的日記,我就開始寫小說了。

軍旅17年

1981年,麥家參加高考,並因數學100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語文60分的低分,僥倖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這是一所培養軍事情報人員的秘密院校,畢業後麥家被分到某情治單位工作,為他日後創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學提供了幫助。
茅盾文學獎答謝詞中,麥家這樣說道:二十八年前,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進了一個極其不尋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軍營。我在那裡有幸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他們是人中精靈,他們的智慧可以煉成金,他們罕見迷人的才華和膽識本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名利場上的寵兒。但由於從事了特殊的職業,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角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是我們永遠的秘密。事實證明,我普通的智商和優柔寡斷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們的戰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當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走出我的心間。他們像你年少時代的一場單相思的戀愛,因為神秘而變得更加完美,因為沒有收穫,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頑地盤踞於心間。時代在轉眼間變得喧囂,越是喧囂,他們在我心間的形象越是變得鮮明而亮麗。我知道,時代確實變了,但我相信他們沒有變。他們不會變。他們不能變。他們依然是從前,依然是無名無利,卻無私無畏。我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心酸。就這樣,我以魔術的方式再現了他們,這也是我們惟一能了解他們的方式——因為他們的真實,是不能書寫的。
1986年,麥家以多年寫的日記為素材寫成第一篇小說《私人筆記本》,投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學雙月刊《崑崙》,編輯部主任海波從眾多來稿中發現了這篇風格獨特的作品,將其改名為《變調》發表在《崑崙》1988年第一期,同年第五期又發表中篇小說《人生百慕達》,並獲刊物年度優秀小說獎。
1989年,正是靠《變調》和《人生百慕達》兩篇小說,麥家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和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3年,因為迷戀西藏的創作氛圍,麥家主動從南京調到西藏武警水電部隊工作。其間迷上博爾赫斯,曾經用一年時間反覆讀了他一本短篇小說集,甚至可以通篇背出某些小說。
199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出版麥家第一本小說集《紫密黑密》。
1997年,麥家離開軍營。從軍17年,他輾轉六個省市,歷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新聞幹事、宣傳處長等職。歷時11年。2008年調回杭州當專業作家至今。2013年當選浙江省作協主席。

成都11年

麥家說,成都是他的“第二故鄉”,也是他的“福地”,寫出了《解密》《暗算》等重要作品。
1997年,麥家離開軍營後,轉業到成都電視台電視劇部當編劇。因為不坐班,他有大量時間寫小說,從此進入創作高峰期。
麥家麥家
2002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這是一部歷經挫折又絕地完勝的小說,寫了11年,被17次退稿,出版後斬獲中國國家圖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等8項文學獎,使麥家一戰成名。
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暗算》。
2004年,創作《暗算》電視劇本。
2005年,《暗算》電視劇播出。作為諜戰劇的開山之作,該劇開播後即引發收視狂潮,並開創了一個中國諜戰劇時代,使麥家涉足影視圈,走入公眾視野。
麥家榮獲茅盾文學獎麥家榮獲茅盾文學獎
2007年,出版長篇小說《風聲》。這部小說同時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上,是該刊創刊58年來第一次完整刊髮長篇小說,並獲《人民文學》年度長篇小說獎。授獎詞說:《風聲》具有強勁的敘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脫俗的英雄;它以對人類意志的熱烈肯定和豐沛的想像,為當代小說開闢了獨特的精神向度。
2008年4月,《風聲》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授獎辭說: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他憑藉豐盛的想像力、堅固的邏輯,以及人物性格演進的嚴密線索,塑造、表彰了一個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壓下,在內心的曠野里,為自己的命運和職責有所行動、承擔甚至犧牲。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回到家鄉

因為童年的不幸經歷,麥家一直抗拒回家鄉。在寫 於2007年的《小說富陽》的短文中,麥家曾這樣表達過他對家鄉的“不思情”:
年過三十,時光是不能往後看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仿佛並非很久,但其實已經很久,已經25個年頭。這個時間起始於1981年8月28日,這一天下午的早些時候,我離開了富陽。年少的我並沒有把這次離別看得很重,更沒料想到,我可能將由此終生成為富陽的遊子,漂泊在他鄉。
漂泊意味著思念、牽掛。這有點兒苦澀、沉重。但漂泊也有一種飛行的感覺,故人往事隨時遠去,又如影相隨,似夢非夢,似是而非。這種感覺很奇妙,有一點兒文學的感覺。當我立志要當個小說家以後,坦率說我一直在有意強化這種感覺,即便有時間回富陽探親,我也總是秘密地來,秘密地走,來去匆匆,行跡詭秘。換言之,我在有意識地迴避認識當下的富陽……
然而文章發表後不久,麥家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這促使他調回家鄉。
2008年8月,麥家調到杭州市文聯當專業作家。
2008年11月,《暗算》在倍受爭議中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爭論的焦點是《暗算》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它寫傳奇人物,寫特情故事,是通俗小說的變種。評審們最終認可了這種“變化”,也可以說一定意義上調整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標準。
2009年,《風聲》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由馮小剛監製,陳國富、高群書導演,李冰冰、周迅、張涵予、蘇有朋、黃曉明等大批明星出演,票房2.7億,成為中國內地商業電影的里程碑。獲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風語》。
2011年,被稱為電視劇的“麥家年”,一年推出三部電視劇:一是由麥家親自擔綱編劇的《風語》,央視以85萬一集的高價收購,創下央視收購的年代劇單價新高;二是《刀尖》改編的電視劇《刀尖上行走》在五大衛視黃金檔播出,獲同檔電視劇收視率第一;三是《風聲》也被改編成電視劇《風聲傳奇》播出。這年9月30日,麥家父親去世。
2012年,在父親去世一周年之際,麥家飽含深情地寫了《致父信》,事隔一年後,發表在《南方周末》副刊,如下:
父親:您好!
知道我才去看過您嗎?
一個時辰前,母親,大哥,大姐,二姐,小弟,我們都去了。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三,是您仙逝一周年的祭日,我清早陸點鐘就起了床,陸點半出門。我必須趁早,趕在塞車之前出城。現在城裡的生活越來越不便,人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天越來越低。當然,最那個的是,人心越來越亂,世道越來越黑,連吃進嘴巴里的東西都不安心。我現在吃的疏菜都是自己種的,肉食大多是鄉下送來的,沒有就儘量少吃,甚至不吃。不吃餓不死,吃了擔心死,民以食為憂哪!父親,這些我想您一定都知道的。您現在應該什麼都知道吧,您去了天上,超凡脫俗了,地上的事,人間的事,都瞞不了您的,是吧?
父親,時光過去真快,眼睛一眨您離開我們已經一個周年。說是離開,其實這一年來我感到您比以往任何時光都貼近我們,母親幾乎無時不刻都在想您、念您,有您愛吃的要給您留一份,天冷了念叨您的衣服夠不夠,一到大熱天,就往家門前的水泥地上潑涼水,好像您還坐在那兒納涼。母親說,您是火性子,頂怕熱,吃了夜飯總是要去溪坎里拎一桶水潑在屋門前,等熱氣散盡,您就悠哉樂哉地躺在靠背椅上,翹著二郎腿,搖著大蒲扇,吃著煙,一支接一支,談著天,數著星,快樂如神仙。我家在山邊上,入夜後蚊蟲多得要死,但是很奇怪,蚊蟲從來不叮咬您。母親說,是因為您吃煙太多的緣故,血是苦的,尼古丁的味道,蚊蟲都不要吃。
母親總愛把您說的神乎其神。記得小時候每次挨你打,母親總是安慰我說:“這樣好了你又長大了一點。”笑話!哪有這道理?可母親就是這么說的。為了讓我信服,她會旁徵博引,不厭其煩地把道理劃圓說透。“天下哪個孩子沒挨過打?”“孩子都是被打大的,就像嬰兒都是哭大的。”“不是說人是鐵飯是鋼嘛,哪塊好鐵不是鐵匠師傅一鎯頭一鎯頭敲打出來的?”“當爹的不打你以後出門就要被外面人打,爹現在打你一頓以後你長大了就可以少挨人打。”“爹打你是疼你愛你哪,不想讓你被外邊人打哪。”聽,母親說得多么頭頭是道,神乎其神哪,年少的我一度被她迷濛,挨了您打心裡還在默默感謝您呢。
可是那一次,就是那一次,您把母親用心編的“神話”打破了。父親,您該知道是哪一次,是我十二歲那年,我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三個人打我一個,老師還拉偏架,把我打得鼻青臉腫。我氣得要死,夜裡不回家,堵在一戶同學家門口,等著他出來,準備跟他決一死戰。您知情後,提著一根毛竹抬槓趕來,我以為您是來替我報仇的,激動得朝您撲上去,哭訴自己莫大的怨屈。結果您當著同學的父母狠狠地扇了我兩個大耳光,把我已經受傷的鼻樑都打歪了,鼻血頓時像割開喉嚨的雞血一樣噴出來,流進嘴巴里,我像喝水一樣,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往胸脯上流,一直流到褲檔里。要不是同學父母及時阻攔,您還會用竹抬扛打我的是嗎?我看見的,您已經舉起抬扛要朝我劈下來。那根抬扛跟您的手臂一樣粗,劈下來我死定了,不死也廢了,不是斷手就是跛腳,不是駝子就是癱子。
父親,您怎么會這么狠心!
父親,您怎么能這樣打我!
父親,您錯了!您知道那天我為什麼跟同學打架?因為您!他們罵您是“反革命”、“牛鬼蛇神”、“四類分子”、“美帝國主義的老走狗”,罵我是“狗崽子”、“小黑鬼”、“美帝國主義的跟屁蟲”。總之,什麼難聽的話都罵了,我為了捍衛您的尊嚴,一打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我覺得自己是個英雄,你卻把我當混蛋,當豬狗。父親,是的,雖然您以前多次打過我,可這一次真把我打傷心了。我心窩裡插了一柄刀,怎么也撥不出來!您該知道,就是從那以後,我變了,變成了一個孤獨的孩子,不愛出門,不愛出聲。在家裡,我像把笤帚一樣任人使喚,卻總是無聲無息;出了門,我像只流浪狗一樣,總是縮著身子,耷著腦袋,貼著牆邊走路,躲著熱鬧和歡喜場面。母親因此給我取了一個綽號,叫“洞裡貓”。悲痛讓我握不住一滴眼淚,我蔫了,慫(是“屍”字裡面一個“叢”字)了,廢了。我成了個啞巴、聾子,我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跟人玩,不跟人交流。我只跟自己交流,天天寫日記,像個城裡有志向的孩子一樣。其實哪是志向,我是心裡充滿了痛和恨,找不到地方發泄,在日記里發泄呢。我至今記得,我寫的第一篇日記就是發誓以後不再喊您爹。我說到做到——您一定記得——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喊過您爹。直到1993年,我結婚了,帶著新婚妻子回家,才跟做賊似的含糊不清的喊了您一聲爹。
父親,說起這些,我心裡還是痛。曾經是只為自己痛,現在……也為您痛,為您和我一起痛。痛得我渾身發冷……算了,還是說些別的吧,說說我們是怎么懷念您的吧。我剛才說了,母親天天都念叨著你,要遇到逢年過節,那就有她忙乎的。她總是提前幾天請人給您念佛,織紙錢,包白袋,準備好吃的;到了日子,不由分說要我們都回去,給您做法事,陪您過節日。今天是您的大節日,一周年,母親一個月前就通知我,要我取消任何事情,必須回去好好給您張羅一個隆重的祭祀活動。今天我回到家,見母親一臉菜色,疲倦得很,但眼睛還是非常亮,眉頭掛著喜色。二姐說,母親想到今天要給您過大節,興奮得一夜沒睡。她是不是覺得今天可以會到您呢?
父親,您想想,有這樣一位母親在,您哪能離得開我們?離不開的,您去了哪裡都在家裡。在我們眼前耳邊。在我們嘴裡心裡。父親,您可能不知道,這一年中母親曾多次把我當作您,冷不丁見到我總說:我以為是您爹回來了呢。父親,您真不該這么早走,您走了可把我們母親掏空了,害苦了,整慘了。她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她活著就是想您,無時不刻都在相思您、念叨您。父親,說真的您讓我很羨慕,有這么好一個老伴,不論去了哪裡都把您放在心坎上。父親,要我說,您這輩子真活得挺值挺值的,至少有一個人完全在為您活,您活著她寸步不離您,死了照樣天天守著您。
今天,我們給您送去了很多東西,五大包的紙錢,燒了一小時才燒完。天涼了,山風神出鬼沒,颳得紙灰滿天飛。母親說這樣好,飛得越高越遠,您取得越多。這些紙錢用的都是上好的嫩竹紙織的,焚燒後灰燼白白的。母親又說這樣好,越白淨說明您在陰間活得明白清爽。母親還要我們在灰堆上念經、蓋手印,男左女右,先男後女,講究之多,操作過程之複雜、之莊重、之細緻,讓我一時覺得您沒有死,只是在遠方。我們還給您捎去好多吃的,有甜米果、紙包糖、蘋果、蜜餞、柿子,都是您最愛吃的。您愛吃甜食,記得五年前夏天您住院,醫生不準您吃甜食,熬了幾天您心慌得不行,叫我去買紙包糖。我買了一袋大白兔,您像個孩子一樣,一口氣連吃十粒,我幾次勸您別吃,最後被您臭罵一頓。您說您已經快八十歲了,活夠了,不怕死了。您真的不怕死嗎父親?您經常念叨死亡,對死亡不屑一顧,是因為對我們子女失望嗎?
我想,至少我是讓您失望的。外人看來我功成名就,有我這個兒子是您的福氣,我一定給過您很多榮耀和溫暖。可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我給您的都是氣惱,是冷漠,是對立,是敵意。說真的,父親,那一次您真把我打傷心了,打壞了,良心道德都壞掉了,連老子都不認了。我恨您,是那么清晰,那么銘心,那么久久不息。三十五歲以前,我一直把您當仇人看,我對您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離開您,要用不敬來反叛您、懲罰您。所以,十七歲我離家上學,有意走得遠遠的,並且不給您寫信——整整十多年,我寫信抬頭總是只寫母親,不提您。我這是故意的,我要報復您!每次探親回家,我給母親從穿的買到用的、吃的,就是不給您買一盒煙、一袋糖,以致母親都看不下去,常以我的名義偷偷送您香菸、衣裳。結婚那么多年,我也從來沒請您去我家作過客,甚至,我把姓名都改了……想起這些,父親,我真覺得自己是個混蛋,怎么能這樣對待您?您是給我生命的那個人,縱然曾經粗暴地打罵過我,我又怎么能如此深刻地記恨您,報復您?
我羞愧!
還是別讓我羞愧,說一些我孝順您的事吧。我已記不得具體時間,應該是1999年,這年春節您摔了一跤,差點去世。當時我自己也做了父親,孩子一歲零九個月,第一次回去看你們。說來沒人相信,不可思議,孩子第一次回去看爺爺奶奶,這么大的事,我首先是拖了又拖,拖到孩子快兩歲才成行;其次是我居然沒有陪同,只讓孩子和他媽回去。這件事足以說明我和您僵持的時間有多長、程度有多深。也許我做的太過分了,老天爺看不下去了,要造一些事來教訓我。第一件事就是您摔跤,和死亡會了一次面;第二件事是,您摔跤住院的事給小傢伙留下太深的印象,從老家回來後他經常在我面前伊伊呀呀地說:爺爺,摔跤,打針,哭……一而再,再而三。他仿佛是老天爺派來的使者,不停地刺激我、催促我,回去看您。終於有一天,我悄悄地回去看您了。這是我第一次專程為您回家!也許是您死亡的鐘聲敲碎了我的愚頑,也許是我為人父的辛苦喚醒了我的良心,也許是老天爺……總之,從那以後,我才開始和您緩和關係,我堅持每個月給您打一個電話,一年回去看您一回,還同您約定了一個旅遊計畫。我想讓您生前把東南西北幾個大城市都走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儘儘我的孝心。可您突然發病了,最後只去了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成都西安都沒去成。這事我現在都還在後悔。其實還是我不堅決、不抓緊,拖沓了,松怠了。我要知道您後來會得那個病,我一定會放下所有事情,陪您去走完這幾個城市。所以,我現在常對人說,盡孝一定要趁早!
2008年,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您知道那時我還在成都,但已準備調去北京工作,三月份新單位已經調走我檔案。就在我即將去新單位報到之際,我身邊發生了那場大地震,有幾十萬人經歷了生死離別。有一天我去災區走訪,看到那些悲痛的老人,我哭得不行,因為我想起了您——每一個老人都是您哪!那一年您已經八十一歲,可我還從沒有在您悲傷的時候安慰過您,沒有在您臥病不起時像您曾經抱過我一樣抱過您,沒有為您洗過一次腳,沒有為您剪過一回指甲……沒有,沒有,我沒有為您做的事太多!就在那一天,我毅然決定不去北京,我要回來陪您度過最後的歲月。儘管我以最快速度重新辦理了調動手續,當年八月就調回到杭州,但我怎么也沒想到,老天爺會這么懲罰我:當我回到您身邊時,您已經認不出我!您得了老年痴呆症,連母親都不認識了。我後悔回來得太遲,也慶幸自己在您最需要我的時候回到了您身邊。
父親,我現在變得越來越宿命,有些事我無法理解,比如您我之間最終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我總覺得這是命。說真的,自從您病倒後我特別怕您死,我要贖罪,我要補錯。我欠您的太多,我要還給您。我確實也這么做了,三年里,每個周末,不論在哪裡,不論有多忙,我都會趕回去服侍您,餵您吃飯,給您洗腳,抱您上床,給您按摩,陪您睡覺,大聲呼喊您。母親說,您偶爾會有清醒的時候,我這么做就是盼望您某一刻清醒過來,看到我在服侍您,知道我在懺悔,在贖罪,然後安慰我一下,讓我知道您最後原諒了我。您不能說,對我笑一下也行,我需要您一個認可,哪怕是一個象徵性的認可,一個一笑泯恩仇的笑容。事實上,三年里,除了母親,我陪您說話的時間最多,可您對其他親人都清醒過、笑過、說過話,就是不給我機會。有一天,您出奇的連續清醒了幾個小時,母親緊急地給我打電話,我緊急地趕回去,想趕在您清醒前看到您,和您說說話,看您對我笑一笑。可就在我進門前幾分鐘,您突然又回去了,回到那種一成不變的蒙昧狀態,見了我毫無表情,一聲不吭,像一塊石頭對著一根木頭。那一天,我趴在您懷裡失聲痛哭,您一如既往地無動於衷,在我眼淚和哭聲中睡著了。我的天哪,為什麼不給我這幾分鐘!我想只要我早回去幾分鐘,看到我那么悲傷地哭泣,那么淚流滿面的樣子,您一定會替我擦去淚水,安慰我您已經原諒了我。那樣就好了,完美了,我今天也就不會這么難過了。
父親,我現在真的很難過,真的難過,太難過了。父親,您一輩子給了我很多,我想最後再要一點,要您一個清醒的笑容,一個確鑿的認可,一聲安慰,一聲原諒,一個父子情深的擁抱。可您沒有給我,父親,您就那么走了,沒有給我一點點,連一個輕淺的笑容和撫摸都沒有。父親,您是給不了還是不想給我?父親,給我吧,給我吧,您無法想像,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我將永遠對您有一種負罪感,一種羞愧。父親,給我吧,我懇求了,今天晚上就給我,在夢中,我等著……
這也是幾年來麥家唯一發表的文字,他似乎被父親去世的悲痛擊垮了。

走向海外

2014年3月18日,時隔12年後,《解密》英文版被收入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由企鵝出版集團和美國FSG出版公司聯袂出版,上市24小時即創造中國文學作品排名最好成績:英國亞馬遜綜合排名385位;美國亞馬遜綜合排名473位,列世界文學圖書榜22位。排名一度衝進美國亞馬遜圖書總榜前20 名,列世界文學圖書榜第1名。此前,中文作品在美、英亞馬遜圖書綜合排名極少進入前一萬名,大部分中國作家排名都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名之外。
良好的銷售引發《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經濟學人周刊》、《華爾街日報》、《獨立報》、《新共和》等40多家世界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好評。《華爾街日報》評價它是“一部可讀性和文學色彩兼容並包的佳作”,《經濟學人周刊》盛讚它是“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
同年6月,《解密》西語版由西語第一大出版社PLANETA作為年度頭號暢銷書推出,首印三萬冊,使麥家躋身國際暢書作家。
麥家麥家
目前,《解密》、《暗算》等作品相繼與美國英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德國以色列土耳其波蘭匈牙利瑞典捷克等國家的30多家出版社簽約,還包括加泰隆尼亞語和希伯萊語
2014年12月6日,《解密》被英國的《經濟學人周刊》評為“年度十佳小說”。
2018年8月,由麥家發起,聯袂蘇童、阿來、馬家輝的《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出版。

社會活動

2008年6月,與阿來楊紅櫻共同發起為四川地震募捐行動。
2012年,啟動“麥家理想谷”年輕寫作者扶持計畫。

主要作品

類 型作 品出版時間備 注
長篇小說
《解密》
(英文《DECODED》)
2002年
(英文版2014年)
被收進“企鵝經典”文庫,是繼魯迅、錢鐘書、張愛玲作品後,唯一入選“企鵝經典”的中國當代小說;並以近700家收藏圖書館量成為2014影響力最大中文譯著。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改變成電視劇《解密》
《暗算
2003年
改編成電視劇《暗算》
第一章改編成電影,命名為《聽風者》
《風聲》
2007年
電影《風聲》
電視劇,命名為《風聲傳奇》
話劇《風聲》
《風語》兩卷
2010年
改編成電視劇《風語》
《刀尖》兩卷
2011年
改編成電視劇,命名為《刀尖上行走》
《人生海海》
2019年
中短篇小說集
《紫密黑密》
1994年
-
《地下的天空》
2002年
改編成電視劇《地下的天空》
《讓蒙面人說話》
2004年
-
《充滿愛情和淒楚的故事》
2005年
-
《軍事》
2005年
-
麥家作品集》四卷
2007年
-
《麥家文集》五卷
2008年
-
《天外之音》
2007年
-
《黑記》
2009年
-
《陳華南筆記本》
2013年
-
隨筆集
《捕風者說》
2008年
-
2009年
-
《八大時間》
2013年
-
《非虛構的我》
2013年
-
另發表《兩位富陽姑娘》、《胡琴哭似的唱》等中短篇小說30餘部

所獲獎項

作品獎項
文學作品獲獎年份所獲獎項
新加坡“華語文學獎”
2001年
第五屆成都市金芙蓉政府獎
2003年
第三屆四川省文學獎
解密
2003年
中國小說協會2002年中國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
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2005年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兩位富陽姑娘》
2004年
中國小說學會2004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
暗算
2007年
第八屆巴金文學獎諾迪杯文學獎
第七屆成都市人民政府金芙蓉獎
2008年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風聲
2008年
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人民文學》2007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
第十二屆巴金文學獎
風語
2011年
榮獲2010年度中國書業年度圖書獎
榮獲2010年度中國圖書榜文學獎·十大好書
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
刀尖
2012年
2011年度中國圖書榜文學類·十大好書
日本佬
2017年
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個人獎項
獲獎年份所獲獎項
2002年
電視劇《地下的天空》(編劇)獲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將電視劇獎
2003年
年度中華文學人物·進步最大的作家
2006年
四川省十佳電視工作者
2007年
第三屆風尚中國榜·年度風尚作家
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
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
2008年
四川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2009年
全國優秀電視劇編劇
2010年
中國反盜版形象大使
2011年
第六屆華人精英會·十大華人精英
2012年
杭州市傑出人才獎
2013年
杭州市第三屆傑出人才獎
2014年
浙江省特級專家
2018年
2018年度人民文學獎·海外影響力獎

人物評價

社會評價

2014年10月15日,麥家參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市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聆聽習近平講話精神“我們的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要弘揚愛國愛黨的真善美精神”,會後,習近平和麥家握手,稱讚他:“我看過你的《暗算》《風聲》,你是諜戰劇第一人,歌頌的是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現在也有不少諜戰影視劇不尊重歷史,給觀眾造成了不良影響。”
從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小說格局看,麥家是少有的能夠將上世紀80年代先鋒傳統轉移和安放在當下,並在當下激發出新的活力的作家。除了碼洋和版稅,貼在麥家身上的顯赫標籤還有“茅盾文學獎”、“中國諜戰之父”等等。麥家的寫作帶動了一批擁躉者和跟風者。讀麥家的小說可以隱隱約約感到他在向卡夫卡式體制對人壓抑的現代命題靠近。麥家持續有效的寫作實踐極大地提升了推理懸疑這一小說類型在漢語小說中的地位,重建漢語類型文學的尊嚴。麥家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意義應該是對一個湮沒的傳統的打撈和再造,他修復了文學和大眾之間的通道,使得文學的廣泛和有效閱讀重新成為可能。
茅盾文學獎授獎辭:麥家的寫作對於當代中國文壇來說,無疑具有獨特性。《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裡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緻地展現。麥家的小說有著奇異的想像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二○○七年度小說家授獎辭:麥家的小說是敘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他憑藉豐盛的想像、堅固的邏輯,以及人物性格演進的嚴密線索,塑造、表彰了一個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壓下,在內心的曠野里,為自己的命運和職責有所行動、承擔甚至犧牲。他出版於二○○七年度的長篇小說《風聲》,以從容的寫作耐心,強大的敘事說服力,為這個強悍有力、同時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以書寫雄渾的人生對抗精神的潰敗,以關注他人的痛苦擴展經驗的邊界,以確信反對虛無,以智慧校正人心,並以提問和懷疑的方式,為小說繁複的謎底獲得最終解答布下了綿密的註腳。麥家獨樹一幟的寫作,為恢復小說的寫作難度和專業精神、理解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敞開了廣闊的空間。

他人評價

莫言說: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么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然後遵循著文學作品塑造人物的最經典的方法來完成了它,所以他獲得了讀者的喜愛,並獲得批評家的承認和好評。
王安憶說:“在儘可能小的範圍內,將條件儘可能簡化,壓縮成抽象的邏輯,但並不因此而損失事物的生動性,因此邏輯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認識和呈現。麥家正向著目標一步一步走近——這是一條狹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為狹,於是直向縱深處,就像刀鋒。”
李敬澤說:麥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國人的想像力,他把一切世界性的主題帶進了中國文學。麥家的作品既是日用品 也是奢侈品,沒有參照物,具有獨特性。麥家是90年代出道新生代作家的一個傑出代表,從麥家開始,文學創作力量將會有越來越多新的血液加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過去小說的審美品質都集中於現實主義或者寫實主義,而麥家的小說則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文學風貌。這也會促進未來文壇的創作面貌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
張頤武則看重麥家小說偵探、驚險外殼下更深的內容:“人際關係的問題,還有人性的深度,都是這部類型小說之中能讓人回味很久的東西。”不過,也有評論認為麥家的小說其實“很市場”。
雷達表示:“人們喜歡把麥家這幾部小說稱為智力小說、密室小說、特情小說、諜戰小說、解密小說,名目不一而足。我看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麥家所顯示的才能的性質和特徵。麥家的成功,首先有賴於他超強的敘事能力和推理能力,經營緻密結構的能力,他可以在一個極狹窄空間,展現無盡的可能,翻出無盡的波瀾,製造無盡的懸念,拽著你一口氣跑到頭,必須看個究竟。”
楊揚稱麥家的小說體現了南方寫作特有的風格。“他的寫作有韌勁,雖然《暗算》、《聽風》一度在市場不被看好,但在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上,麥家的作品好幾次名列前茅。生活經歷,給了他創作的質感,雖然故事的背景和題材是虛構的,但是不得不說他虛構得比真實還真實。”

外媒評價

1、紐約時報2013年2月20日
麥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所知的,外國人更是一無所知。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評價說:麥家的小說在藝術風格上“混合了中國革命歷史傳奇和反特小說,又有西方間諜小說和心理驚悚文學的派生”。
2、華爾街日報》分別於2013年2月14日、4月4日和4月25日用大篇幅刊登書評、麥家專訪及出版報導。
《解密》一書可讀性和文學色彩兼容包並,從一種類似寓言的虛構故事延伸到對諜報和真實的猜測中,暗含諸如切斯特頓、博爾赫斯、意象派詩人、希伯來和基督教經文、納博科夫和尼采的回聲。
結局是全文最夢幻並令人稱奇的一部分,這本書存在一種特有的微妙的奇異氣質,並不斷設定懸念,從故事的開始一直延伸到故事的結束, 讓讀者不得不參與到密碼的破譯中去。
3、經濟學人》周刊2014年3月24日
封面報導《解密》是“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全文以《每個人都該讀的中文小說》為標題,盛讚《解密》“是35年以來,最偉大的中文小說”。文章第一句話就說:“終於,出現了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
4、英國BBC電台2014年3月15日
在《星期六》書評欄目評價《解密》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並稱讚麥家是“你尚未知道的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
5、美國紐約客
麥家將自己無人能及的寫作天賦與博爾赫斯的氣質巧妙結合,為讀者呈現了一段複雜而又好看的中國歷史以及獨特的政治魅力。
6、泰晤士報2014年3月15日
麥家的天才智慧並不只是他在敘述故事的技法上,而更是將一個迷宮般的傳奇、人物不幸的境遇、和最終非常規的隕滅寫的那么動人。麥家打破了中國作者在國內暢銷而在國際無聲的窘境,成為了當下全球炙手可熱的作家。
7、每日電訊報2014年3月5日
《解密》很好地將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中國,及中國在世界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生動地描繪了出來,以令我們熟知的角度重新梳理了那段歷史。
8、衛報》和《觀察家報分別刊登書評和深度報導。
麥家有一種獨特的敘述語言,包括一些冗長並且有時很明顯與主題並不相關的第三人以日記、訪談的第一人稱敘述,讀起來很繁複費事。儘管如此,故事卻仍然如此抓人眼球。他描述了一個缺乏憐憫心的主人公為破譯一部密碼掙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正是他和他的戰友們在中國戰後留下的剪影。不出意外,當你看完《解密》一定會讓你想閱讀更多的麥家的作品。
《解密》是一部耐人尋味而又異乎尋常的小說。它用獨特的方式,採用多視角以及需要讀者破譯的複雜方法,但又讓讀者能完全陷入作者編織的密碼寓言當中。作者本人用自己擅長的密碼學,打開了一個神奇的數學密碼世界。
9、英國金融時報2014年3月28日
麥家的寫作結合了博爾赫斯和納博科夫的特點,而且令人驚喜的是,《解密》是一部完全獨創的文學類型——將諜戰小說、歷史元素和數學邏輯學融合成了一個具有震撼力的整體。
10、美國新共和雜誌 2014年3月28日
正如麥家對愛國主義解碼所暗示的那樣,容金珍可以被奉為中國式英雄。
11、英國《泰晤士文學增刊》2014年1月25日和27日
小說《解密》於微妙與複雜中破解秘密、探索政治、夢想及其意義……從奇特而迷信的開始到二十世紀社會進步中容氏家族的逐步衰落,全書引人入勝……釋卷之後,揭示人性的複雜才是本書永恆的旨趣之所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壇出現了莫言、蘇童、余華、王安憶等一批優秀作家, 但從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壇崛起的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麥家。
12、英國《獨立報》2013年1月14日 作者:愛得伍德 威爾森
麥家麥家
《解密》是一部讓人沉迷並愛不釋手的非同尋常的小說,主人公金珍這樣的人物其實有著更寬泛的寫意,人物本身其實就是一部複雜而神秘的密碼,然後這部密碼也許永遠不能被人完全解密。
13、星期日獨立報》2014年1月26日
《解密》的超現實主義,偶爾夢囈般的語氣使讀者忘記或者暫時忘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並繪製了一幅地下情報的有趣畫面。《解密》是一部引人入勝和非同尋常的作品,也許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像容金珍一樣未曾被發現了解的英雄人物。
14、《出版人周刊 》(國際圖書新聞雜誌,出版界權威期刊)2014年2月16日
麥家在《解密》這部小說中通過獨特的視角和靈感的敘述,與複雜的數學理論巧妙交織,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15、《經濟學人》評價麥家《解密》全文
終於,出現了一部偉大的中國小說。在過去的三十五年里,大量的中國小說湧向海外,但只有很有限的一部分才被海外讀者熟知。這些備受關注,並且飽受好評的文學作品,大多數都表現出了對中國這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國家敏銳的洞察力。毋庸置疑,那些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有的語言犀利,有的駭人聽聞,有的甚至筆鋒直指敏感的政治話題。這些作者中還誕生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是,在這成千上萬的譯作中,幾乎沒有一本書,可以讓那些對中國這個國家缺乏了解和興趣的人,依舊能讀得津津有味的。
《經濟學人》封麵點名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經濟學人》封麵點名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
麥家先生的處女作《DECODED》,一舉打破了現有的局面。這部以一名前情報局化名特工的口吻完成的作品,以《解密》的書名於2002年在中國出版,如今被奧利威亞·米歐敏翻譯成一部故事磅礴宏大、情節跌宕起伏的英文作品。全書完美的節奏掌控,讓它在眾多的中國小說中脫穎而出,生動離奇的情節和新穎奇詭的講述方式,讓你從第一頁開始就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故事主要圍繞一個名叫容金珍的孤兒展開,他有著極高的數學天賦,在經歷了兩次收養之後,被強行招入中國破譯密碼的情治單位“701”基地。孩童時期的他經常吃著梨花數螞蟻,以此來計算自己跟養父共同生活的日子。成年之後依舊自閉脆弱的他,每天面對著牆上五顏六色的圖表和數字塗塗抹抹,尋尋覓覓。在破解那部所有人都無計可施的密碼(紫密)之前,他在同仁的眼中不過是一個懶散的閒人。
孤獨,揭示密碼破譯者的孤獨,是這部小說的主題。儘管內容抓人眼球,但《解密》並不是一部驚悚懸疑類的小說。書中有一個匿名的旁述者,最後向讀者揭開了容金珍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如何隕落的真相:一個簡單的錯誤造成了一個天才的夭折(小偷在火車上偷走了容金珍的皮包,裡面有他工作用的絕密筆記本,導致他傷心病狂,發病致瘋,成為廢人),曾經的民族英雄最後只好在前任特工同仁的照顧下,在療養院中度過痴呆的餘生。
如果你試圖以此書來了解中國情報組織的機密,或許會失望,因為麥家先生沒有利用密碼破譯的過程向我們揭露這個職業的秘密故事,而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一位天才試圖努力破解另一位天才竭力構造的謎宮——結果卻造成史上最令人心碎的”悲劇故事。本書將沉重的歷史以輕緩的方式講述給讀者,生動好看。比如裡面有一段寫到容金珍因為用“封建迷信”的傳統幫同事們解夢而被罰,寫檢討書。又比如,容金珍的生命一旦受到威脅,那么作為保護他生命安全的保鏢的任務就是要先把他殺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身上的機密不致於泄露。等等。
這樣一個怪異、扭曲、非常的故事,卻被作者用優美生動的散文化的語言書寫了出來。破譯密碼的過程,就好像伸出手試圖去抓飛在空中的小鳥一般神奇。書中的每個角色,甚至是那些非科學工作人員都鮮活如真:好像容金珍試圖去破解的那些無實用的密碼一般“奇異,古怪,心懷不軌”。書中零散地充斥著各類情感,但表達卻是渾然一體,毫不做作。因為脆弱,容金珍無法忍受“其他人身上那些數不清的個性和毛病”,所以他愛上了一個“來無聲去無息”的女人,後來她做了他妻子。
麥家被譽為“中國的丹·布朗”,但除了他們的書同樣高達百萬的銷量以外,兩位作者似乎沒有其它相似之處。我們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也能讀到像彼得·凱里的小說那樣被完全帶入一個全新世界的神秘主義。書中這位如此不平凡的主人公,這個冷漠與溫柔可以如此和諧並存的神秘人物,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湯姆·麥卡錫的經典作品《C》。不僅如此,麥家的寫作方式具有獨樹一幟的特色,他喜歡與讀者們玩文字遊戲:他的傳述經常這樣,前面說,“事情無疑就是這樣可信的。”但緊接著,在下一段落里,他會立刻為了那個被修飾過的真相而道歉,乞求讀者的原諒。總之,麥家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誘人而神秘的中國之旅,這絕對是一次淋漓暢快的閱讀體驗,請盡情享受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