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富民縣永定鎮,地處永定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2公里。2008年,麥依甸村委會按照鎮黨委、鎮政府的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抓好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鎮黨委、鎮政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撥給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3萬元,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08年,麥依甸村委會投資1.2萬元對從小村山門口到周家包包全長1000米的道路進行了鋪沙路面。人均耕地0.9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依甸村
- 海拔:2050米
- 年平均氣溫:16.5℃
- 年降水量:800毫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特色產業,
村情概況
麥依甸村,隸屬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地處永定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離車站2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公里,交通方便,距縣城22公里。東鄰五華區廠口鄉瓦恭村,南鄰奎南村、大營村,西鄰麥壟村,北鄰赤鷲鄉。截止2008年,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2戶,有鄉村人口652人,其中農業人口644人,勞動力4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12人。該村海拔2050米,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800毫米。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截止2008年,有159戶通自來水、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3戶。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56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數17戶,建有小水窖65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路燈;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等為主,主要種植核桃、板栗、花椒等經濟林果,有經濟林果地8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農村經濟總收入459.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19.59%;畜牧業收162萬元,占總收入的35.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8頭,肉牛25頭,肉羊220頭);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6.09%;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8.71%;工資性收入62萬元,占總收入的13.5%;農民人均純收入2990元;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人,在省內務工38人,外出務工收入18.80萬元。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該村在校學生148人,距離國小15公里,距離鎮中學20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3人,其中小學生80人,中學生43人。
人文地理
麥依甸村委會地處大營鎮東北邊,東鄰五華區廠口鄉瓦恭村委會,南鄰奎南、大營兩個村委會,西鄰麥壠村委會,北鄰赤就鄉,是一個彝族、漢族、苗族混居地。1950年屬麥壠鄉;1958年屬麥壠管理區;1962年與麥壠分開,設麥依甸大隊;1984年4月體制改革後設麥依甸彝族鄉;1986年改設為辦事處;2000年10月改為村委會。麥依甸系彝語,麥-天下,衣-水,甸-壩子,意為天下雨水的壩子。彝語意為在松林中低凹處的小壩子。另一傳說:在一百多年前,此地是途經昆明的交通要道,路過做生意的人很多,往返到此地都要摸夜路,當地人開一個店,過往行人稱之為“摸夜店”,後演變為麥依甸。傳統文化
新農村建設
2007年,麥依甸村委會按照鎮黨委、鎮政府的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抓好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鎮黨委、鎮政府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撥給村委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3萬元,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07年,麥依甸村委會投資1.2萬元對從小村山門口到周家包包全長1000米的道路進行了鋪沙路面,投資2.4萬元對主幹公路,從楊家祠堂到村委會全長4.5公里的路面進行了鋪沙;2007年度用省級扶貧資金10萬元對大小村村內道路進行了786米的道路硬化;上級全額投資對麥依甸村委會全長8.7公里的鄉村主幹路進行了柏油硬化。進村道路改建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及困難
1、制約整個村委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滯後,如路、水;由於地處高寒山區,居住分散,與村委會為中心到各村小組距離為3至5公里。
2、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無建設資金。今後的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一是積極配合和協調好大麥壠與麥依甸大村的油路建設的相關工作;二是修建從村委會油路至各村小組的10公里舖沙面石公路;三是新建煙水配套水窖3個;四是新建大、小村、周家包包人畜飲水蓄水池2個;五是抓好整個村推進建設的計畫、實施工作;六是發展優質經濟林果:核桃400畝,冬桃200畝,梨100畝,甜杏50畝,桉樹200畝;七是發展養殖業,力爭年出欄肥豬600頭以上,年出欄雞5000隻以上;八是加強人才素質教育培訓,一年10期360人次。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94戶,共鄉村人口656人,其中男性327人,女性328人。其中農業人口656人,勞動力45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5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70萬元,有固定資產0.3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4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45人,黨員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4人。 團員4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6.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