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之味”麥香大包是一家全國連鎖的包子店,力爭做消費者最喜歡的包子店,做消費者最愛吃的包子。
“麥之味”麥香大包師承武漢“味必居”。“味必居”醬肉包是武漢地區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已有80餘年的歷史。 “味必居”創辦於20年代的武昌,當時的老闆姓尹,是武昌人。由於味必居的包子用料講究、操作嚴格,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生意越做越紅火。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尹老闆將“味必居”從武昌遷到漢口人和街(原名戲子街)經營,直到“三反”、“五反”運動時停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之味
- 所屬行業:食品
- 創立時間:20世紀20年代
- 創始人:麥之味
簡介,起源,
簡介
“味必居”包子之所以能夠名噪一時,與其原料和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密切相關:首先從選料上規定,麵粉要用精製麵粉(現為高筋粉),餡肉只用漢陽農村飼養的、不超過 60千克(120斤)重的嫩豬;其次從操作上規定,包子面中要加入“皮糖”、“皮油”,不能將面發過或不足(發酵時間太短);再次從程式上規定,包子上籠前必須進烘箱烘烤,使之定型;最後制餡時餡肉必須透味,要先將餡肉切成塊狀,放入自製密醬中浸漬4個小時後、再放入鹵鍋中滷製,待取出晾乾後,切成肉丁,再回鍋中燴炒成餡。正是由於這樣精良的選料、講究的工藝,才使得味必居醬肉大包享譽大江南北。
起源
我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郭沫若等人也品嘗過“味必居”的包子。那是抗戰時期保衛大武漢的階段。周恩來、郭沫若等同志在武昌曇華林開會,散會後已過了開飯時間。這時,與會者中有人提出“到味必居買包子來吃”,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待吃過包子後,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果然是味必居的包子,好吃!”毛澤東解放後在武漢居住期間,也經常吃味必居的包子,不過專做給毛主席的包子,是加了很多辣椒的。1976年,為了挖掘祖國的傳統飲食,經武漢市飲食公司批准,由原“味必居”的一紀姓廚師領銜操作,在漢口黃陵街86號恢復了傳統的味必居包子館。後來另一魏姓廚師在漢口南京路又開了家包子店,以防與原先的“味必居”店名衝突,起名為“雪晶大包”,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麥之味——麥香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