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雄蝶形態
雄蝶
後翅,4-5室有白斑,2-4室外緣及尾突端,有紅色斑紋。尾突呈彎匙狀。
雌蝶形態
雌蝶斑紋和雄蝶相似,雌體形較大,前後翅較圓鈍。幼蟲以豬籠草屬植物為食。
翅展
翅展
110—130mm
分布地區
昆明、晉寧、玉溪、保山、騰衝、景洪(勐罕)、勐臘、大理、瑞麗;
中國南部、中部、(秦嶺);錫金、越南、緬甸、
泰國、印度。在中國貴州崇山峻岭之中,最容易找得到的是長尾及短尾的麝鳳蝶。
發育溫度
卵、幼蟲、
蛹在16~
31℃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發育,尤以25~28℃條件下最適宜於該蝶的生長發育,發育速率與溫度呈直線關係。用直線回歸法得到卵、幼蟲、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9.3,7.1,6.8℃,有效積溫分別為90.2,387.4,227.9日·度。
編號: | 23104 |
拉丁目名: | LEPIDOPTERA |
中文目名: | 鱗翅目 |
中文科名: | 鳳蝶科 |
拉丁科名: | Papilionidae |
中文亞科: | 鳳蝶亞科 |
拉丁亞科: | Papilioninae |
中文屬名: | 麝鳳蝶屬 |
拉丁屬名: | Byasa |
拉丁種名: | alcinous |
定名人: | (Klug) |
年代: | 1836 |
中文名: | 麝鳳蝶 |
原始文獻: | Neue Schmett. 1:pl.1, f. 1—4. |
俗名: | 麝香鳳蝶、麝香曙鳳蝶。 |
生境: | 寄主馬兜鈴科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成蟲喜訪花吸蜜,常在林間飛舞。卵1—10粒產在寄主植物葉的 |
國內分布: | 海南 |
國外分布: | 日本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五卷 鱗翅目 鳳蝶科:85-86 |
品種
麝鳳蝶Byasa alcinous
蜜源植物
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粉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馬兜鈴屬植物的生活環境分布在海拔範圍為900~1680m,最適範圍為1200~1500m.多分布於山坡叢林內鬱閉度小於0.7且林下有
灌木分布的林間小路、林窗邊緣.鬱閉度大於0.8則分布較少.幼蟲分布的範圍為800~1500m.所以馬兜鈴屬植物的最佳生長環境也是麝鳳蝶幼蟲的最佳生長環境。
鳳蝶科中的長尾麝鳳蝶是一種取食有毒
植物,體內含有毒素的
蝴蝶。連
鳥類等天敵也不敢碰它。它們飛行較緩慢,雄蝶常圍繞大樹盤旋而雌蝶則多在花間縈繞。長尾麝鳳蝶種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中部至北部地區。一年可有3至4個世代,從每年的4至 10月均可見其成蟲飛翔。
長尾麝鳳蝶的幼蟲長相十分恐怖,剛出生的一齡幼蟲全身長有四列小疣,並在小疣上長有堅硬的毛刺。
待脫皮進入二齡後,毛刺便消失,而小疣則發展為較長的肉棘,全身散布有明顯的紅色及白色的警戒色斑紋。
它們以有毒的管花馬兜鈴(Aristolochiatubiflora)為寄主,體內含有毒素,令天敵望而卻步。
生活習性
雌雄成蝶外觀差異不大,前翅黑褐色為底上有灰色斑塊及白色斑點,後翅為紅褐色,同樣也有灰色斑塊及少數白色斑點。其外觀近似青斑蝶類,剛接觸賞蝶的人,非常容易誤判其身份,不過有經驗的人卻可以從翅上淺色斑紋來分辨,青斑蝶通常為澹青色且呈半透明狀,而斑鳳蝶為不透明的灰白色。 分布全島的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本種一年只有一世代,成蟲發生期在三到五月,這段期間錯過,想再看到翩翩蝴蝶,那只有再等一年了。斑鳳蝶的寄主植物為多種樟科植物,如紅楠、樟樹和土肉桂等,成蟲出現後不久,大概就可以開始在這些植物上,觀察到它的幼蟲。由於成蟲出現的時間,剛好遇到春雨綿綿的三月,接著又遇到四、五的梅雨期,一般這種天氣是很少有人從事戶外觀察活動,所以很多人雖然賞蝶數年,卻沒看過這種在發生時期不算稀少的蝴蝶。如果你是住在北部的話,試著找個好天氣,到近郊植被不錯的小山頭,看到它的機會就很大。像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菜公坑山,是筆者每年五月必到的地點,坐在山頭的反經石旁,就可以看到含斑鳳蝶在內的,各種於春季剛羽化的蝴蝶,另外紅楠在本區屬優勢植物,所以想看幼蟲也不是什麼難事。本種成蟲訪花吸蜜,雄蝶有吸水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