麛

麛,漢語拼音為mí ,指幼鹿或泛指幼獸。可組詞語如不麛不卵揜麛取犢、放麛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麛
  • 注音:ㄇㄧˊ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20
基本解釋,基本資料,基本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組詞,字源字型,字源演變,字型對比,

基本解釋

基本資料

麛拼音:mí
漢字“麛”漢字“麛”
注音:ㄇㄧˊ
部首:鹿
部外筆畫:9
總筆畫:20
五筆86:YNJB
五筆98:OXXB
倉頡:IPNSJ
鄭碼:TXYC
四角號碼:0024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E9B

基本字義

● 麛mí ㄇㄧˊ
幼鹿幼鹿
◎ 幼鹿:“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
◎ 泛指幼獸:“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卵。”

方言集匯

◎ 粵語:mai4 nei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台灣四縣腔] mi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批切《正韻》緜兮切,𠀤音迷。《說文》鹿子也。
獸初生皆曰麛。《禮·曲禮》春田,士不取麛卵。《注》生乳之時,重傷其類。
同麑。《禮·玉藻》麛裘靑豻褎,絞衣以裼之。《論語》作麑。

說文解字

【卷十】【鹿部】麛
漢字“麛”漢字“麛”
鹿子也。從鹿弭聲。莫兮切

組詞

1、不麛不卵bù mí bù luǎn ㄅㄨˋ ㄇㄧˊ ㄅㄨˋ ㄌㄨㄢˇ
不獵小獸,不取鳥卵。《商君書·畫策》:“ 黃帝 之世,不麛不卵。”按《禮記·曲禮下》“士不取麛卵” 孔穎達 疏云:“麛乃是鹿子之稱,而凡獸子也得通名也;卵,鳥卵也。”
2、揜麛取犢yǎn mí qǔ dú ㄧㄢˇ ㄇㄧˊ ㄑㄩˇ ㄉㄨˊ
捕殺幼獸。語出《禮記·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穎達 疏:“麛乃是鹿子之稱,而凡獸子亦得通名也。”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論》:“故曰:殺胎破卵,則鳳皇不翔。揜麛取犢,則麒麟不至。”
3、放麛fàng mí ㄈㄤˋ ㄋㄧˊ
《韓非子·說林上》:“ 孟孫 獵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與之。”後以“放麑”為仁德之典。《東觀漢記·光武紀》:“仰視天,俯視地,觀於放麑啜羹之義,二者孰仁矣?”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四:“吾聞 中山 相,乃屬放麑翁。” 明 張居正 《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書》:“蓋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適愜其平生之願。”
4、鉏麑chú ní ㄔㄨˊ ㄋㄧˊ
亦作“ 鉏霓 ”。
(1)春秋 時 晉國 力士。《左傳·宣公二年》:“ 宣子 驟諫,公患之,使 鉏麑 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 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唐 歐陽詹 《暗室箴》:“昔者 趙盾 ,假寐兢莊。天廻厥害, 鉏霓 以亡。”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哎,罷了罷了,都似這義負恩辜,俺索做 鉏麑 槐根一命殂。”
(2)泛指刺客。 梁啓超 《新民說》七:“身斃於 鉏霓 之手而不悔者,則 荷蘭 之 維廉額們 其人也。”按, 鉏麑 ,《呂氏春秋·過理》作“沮麛”, 漢 劉向 《說苑·立節》作“鉏之彌”,《漢書·古今人表》作“鉏麛”。

字源字型

字源演變

小篆小篆
楷體楷體

字型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中國大陸宋體
日本明朝體日本明朝體
韓國明朝體韓國明朝體
舊字型舊字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