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虎耳草

麗江虎耳草

麗江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likiangensis),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麗江虎耳草
  • 拉丁學名:Saxifraga peplidifolia Fran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虎耳草亞目
  • 虎耳草科
  • 亞科:虎耳草亞科
  • :虎耳草族
  • :虎耳草屬
  • 亞屬:山羊臭亞屬
  • 分布區域:青海、四川、雲南和西藏(八宿、錯那、定結、吉隆)。不丹
  • 舌形組
  • 亞組對葉亞組
  • 對葉系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小主軸反覆分枝,疊結呈座墊狀。花莖在花初期,埋藏於蓮座葉叢內,極少外露,但在花後期和果期,則增長,露出蓮座葉叢達1.1厘米,被腺毛。小主軸之葉密集,近覆瓦狀排列,呈蓮座狀,肉質肥厚,近倒提琴狀長圓形、狹卵形、狹倒卵形至近長圓形,長3-5.6毫米,寬1-2.1毫米,先端稍外彎,急尖或具短尖頭,具3分泌鈣質之窩孔,兩面無毛,腹面凹陷,背面弓凸,邊緣或多或少具剛毛狀睫毛(稀具腺頭);莖生葉4-8枚,肉質,匙狀長圓形、倒披針狀長圓形至長圓形,長3.3-5.3毫米,寬1-1.5毫米,先端急尖或鈍且稍外彎,具1(稀3)分泌鈣質之窩孔,腹面稍凹陷且無毛,背面弓凸且與邊緣多少具腺毛。
花單生於莖頂;花梗起初幾無,後伸長至2毫米,被腺毛;苞片肉質,長圓形至匙狀長圓形,長3.3-4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急尖且無毛,具I分泌鈣質之窩孔,腹面無毛,背面中下部與邊緣(先端除外)具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肉質,卵形至闊卵形,長2.1-4毫米,寬1.5-2.8毫米,先端通常鈍,稀具短尖頭,通常無毛,通常具3(稀1)分泌鈣質之窩孔,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先端除外)具腺毛,3-7脈於先端不匯合、半匯合至匯合(同時交錯存在);花瓣通常白色,稀淡黃色,倒卵形、倒闊卵形、橢圓形至近圓形,長3.3-9毫米,寬2.3-5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成長0.9-2毫米之爪,5-9脈,無痂體;雄蕊長1.1-6.2毫米;花盤環狀;雌蕊長2-6.3毫米,子房半下位,花柱長1-2毫米。蒴果長約4毫米,2果瓣先端近水平狀叉開。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 000-5 600米的林下、灌叢下和高山碎石隙。

分布範圍

產自青海(囊謙)、四川(寶興)、雲南(中甸、麗江、洱源、維西)和西藏(八宿、錯那、定結、吉隆)。不丹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