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於金興定元年(1217年),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在隋唐應天門遺址東北。
據《老城區志》載:“金明洛陽城四面開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
麗景門始建於金代1217年,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老城區的麗景門是市政府於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占地面積1.8萬餘平方米,復建之初叫麗京門,2009年3月10日名為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由於和隋唐時期的麗景門同名,很多人誤認為該麗景門始建於隋唐,其實這是錯誤的。
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瓮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古時為吊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乾浮雲,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
基本介紹
建設沿革,新麗景門,主要景點,購票須知,交通信息,旅遊線路,
建設沿革
歷史上洛陽有2座麗景門,分別在隋唐時期和金元明清時期,二者名字雖然相同,但並不是同一座城門。
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
麗景門占地面積1.8萬餘平方米,是市政府於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原名麗京門,於20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
新麗景門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
公交路線:火車站至麗景門 41路王城公園至麗景門 9路
更名
2009年3月10日,在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幾名施工人員正將“麗京門”的匾額卸下,換上“麗景門”的匾額。至此,備受洛陽人關注的“麗京門”和“麗景門”爭論有了結果。據了解,2004年“麗京門”竣工後,不少專家和市民提出了“麗京門”應為“麗景門”。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歷史記載和專家考證,最終確定,“麗京門”應為“麗景門”。麗景門上建有天后宮、河洛文化長廊、洛陽帝王史館等景點以及餐飲、住宿、娛樂設施,成為遊客了解洛陽歷史風貌的一個視窗。
主要景點
麗景門城樓內設有帝王史館、河洛文化長廊等河洛文化相關內容。在麗景門古代莊嚴的布局和輝煌的氣勢,可使遊客感觸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氣息。
麗景門是洛陽古城的象徵,又賦予它的新生,當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領略它的大氣,走近它,踏上麗京橋,橋柱上的漢白玉古獅形態各異,扶攬憑弔,河水輕輕在橋下流淌,進入瓮城,抬眼望去,巍巍古廟立於箭樓之上,登城拾級而上,來到最高層的景點,南北兩側,有象徵洛陽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根描金龍柱,似一排昂首而立的勇士守衛著城樓,沿著雕樑畫棟的弧型長廊,這裡曾是歷代進行百官及萬民祭祀神靈祈福納祥之處,這裡有“河洛文化長廊”和“帝王史館”,河洛文化是中化民族文化的祖根文化,河洛文化長廊里展示了眾多的河洛歷史名人及其對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帝王史館裡展出了在洛陽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這裡南可遠看龍門東西山口,近觀洛河兩岸的洛浦公園,北眺邙山,東觀仿古一條街,真可謂“極目楚天舒”。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