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茸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麋茸丸
  • 主治  : 五臟虛損,腰腳疼痛
  • 來源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 類型:中藥
基本信息,特點,

基本信息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組成】麋角屑500克(以酥拌炒微黃) 熟乾地黃90克 巴戟 黃耆(銼) 牛膝(去苗) 人參(去蘆頭) 獨活 萆薢(銼) 白茯苓 桂心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皺皮,炙) 附子(炮裂,去皮、臍) 澤瀉 續斷 芎藭 檳榔 防風(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 白蒺藜(微炒,去刺)各30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以生地黃汁300毫升、酒300毫升相和,入酥300毫升,煎成膏,和諸藥末。若硬,即用煉蜜同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加至40丸。
【主治】五臟虛損,腰腳疼痛,鬚髮早白,容顏憔悴。

特點

【藥物組成】麋茸3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雄蠶蛾(隔紙微炒)1兩,桂心1兩,桑螵蛸(微炒)1兩,遠志(去心)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1兩,陽起石(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1兩,肉蓯蓉(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乾)1兩,鐘乳粉1兩,山茱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蛇床子1兩,黃耆(銼)1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九十八。
【方劑主治】下元虛冷,五勞七傷,陽氣衰弱,腰腳無力,虛勞羸損。
【製備方法】上為末,入陽起石等,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日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