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丕宗

鹿丕宗(1788~1856)字傑人,號簡堂。直隸定興(今屬河北)人。清嘉慶十八年(1813)拔貢。道光二十年(1840)被選派至貴州。剛至7日,逢開州(治今貴州開陽)有反案,當事者難以捕獲,前任因而負罪,一時無官敢代此職。鹿丕宗奉命審理,不逾月即結案,補授施秉(今屬貴州)知縣。當時,施秉陰雨連綿成災,鹿丕宗開倉放糧賑民,救活數萬百姓。又署桐梓縣,上任即斷一疑案,全縣稱神。時值溫水教初發,鹿丕宗密捕其首領,事遂平,擢昇平越州(治今貴州福泉)知州。任上,代前任償還7000餘金虧空。又權台拱廳(治今貴州台江)事。
道光二十四年(1844),升都勻府(治今貴州都勻)知府。三十年(1850),太平軍攻陷河池(今廣西河池縣舊河池北)、思恩(今廣西平果東北)等地,鹿丕宗奉調增援,築壘練兵,誘降義軍中不堅定者為密探,遂擒獲義軍首領朱三、何大及士卒百餘人,迫義軍東奔。鹹豐二年(1852),護貴東兵備道。游二等據山集眾千人,欲投奔太平軍。鹿丕宗率兵沖入山寨,俘獲游二等。
鹹豐五年(1855),駐遵義太平軍楊鳳部經安順攻麻哈(今屬貴州)。鹿丕宗率兵救援。義軍恐被圍,乘夜改道轉至黃平州(治今貴州黃平)的重安江,正欲渡河,鹿丕宗追至,重創義軍,俘楊鳳,因功獲賞頂戴花翎。同年,台拱苗民舉事,巡撫擬用安撫之策,鹿丕宗反對,巡撫不從,派二人前往招安,苗民不服,殺二人。巡撫急調兵進攻,兵未至,起義軍民已連陷數城。七月,苗民進攻都勻。龍里、貴定苗民乘機起事,兩支義軍東西合攻都勻。時城中官軍僅200人,糧食亦匱乏,鹿丕宗急募民訓練,又令一軍駐城外,一軍駐城內,互為犄角。義軍來攻,鹿丕宗登城督戰,左右皆中炮陣亡,戰況激烈。義軍一時難以攻下城池,遂以重兵據要隘,斷絕糧道,阻隔援軍。鹿丕宗仍死守,糧食漸盡,士民死亡相繼。堅持至鹹豐六年(1856)七月,援兵至,義軍撤圍隱去。
總督恆春偏聽都勻境內已無義軍之言,調離援兵。鹿丕宗請求留兵防備義軍,恆春不聽,並將鹿丕宗免職。後18日,義軍回馬乘夜攻城,城陷,鹿丕宗與妻蕭氏自焚而死。提督孝順、巡撫蔣霨遠據實奏報,詔按三品例賜恤,國史立傳,謚“壯節”,賜世職騎都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