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鍋峽水電站

鹽鍋峽水電站

鹽鍋峽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距蘭州市70公里。是在黃河幹流上最早建成的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上的第一顆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鍋峽水電站
  • 外文名稱:Yanpan gorge hydropower station
  • 所屬地區:中國 甘肅省
  • 下轄地區:甘肅省永靖縣
  • 建立時間:1958年9月
  • 地理位置:甘肅省永靖縣,距蘭州市70公里
  • 學科:水利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簡介,地理位置,工程構造,組成,興建,優勢,壩址基岩,管道構成,灌溉引水管,艱苦創業,發展歷程,創新管理,

簡介

鹽鍋峽水電站是中國在黃河上第一座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4萬千瓦,1958年9月正式動工,1961年11月第1台機組投產發電。
鹽鍋峽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距蘭州市70公里。是在黃河幹流上最早建成的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上的第一顆明珠"。
水電站水電站
該電站由西北勘測設計院設計,集團公司水電四局施工。工程於1958年9月開工,1961年11月第一台機組發電,工期僅3年2個月,是施工較快的一座水電站,1970年全部建成。土石方工程96萬立方米,混凝土51.2萬立方米。水庫移民僅5925人,淹地11258畝。工程總投資1.48億元,單位千瓦投資420元,是造價很低的水電站。

地理位置

樞紐壩址位於鹽鍋峽峽谷出口,壩基以白堊紀砂岩為主,次為砂礫石、粉砂岩及頁岩夾層或瓦層。壩型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重力壩,壩頂全長321米,最大壩高57米,壩頂溢流,6孔12×10米,最大下泄流量7020立方米/秒,消力池消能。廠房為壩後封閉式,主副廠房及變電站布置在廠壩之間,廠房安裝8台單機容量4.4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電站設計水頭38米,蝸殼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蝸殼包角270度,採用彈性理論差分法設計。
鹽鍋峽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

工程構造

組成

鹽鍋峽水電站由溢流壩、檔水壩和壩後式廠房三部分組成。大壩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全長321米,最大壩高57.2米,總庫容量2.2億立方米。設計裝機容量44萬千瓦 (10(4.4萬千瓦)。

興建

鹽鍋峽水電站1958年9月27日正式動工興建, 1961年11月 18日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1975年第8台機組發電後,因故停建。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和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又分別擴建安裝了9號、10號機組,使總裝機容量達45.2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2.40億千瓦·時,總投資3.07億元(含9號機3900萬元和10號機 1.2億元)。
鹽鍋峽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

優勢

鹽鍋峽水電站素以工期短、造價低、效益高而聞名全國。38年來,年年超額完成發電任務。截至 1999年 12月底,累計發電600.15億千瓦·時,創工業總產值40.32億元,相當於建站初期總投資的29.2倍。
鹽鍋峽水電站位於中國甘肅省永靖縣黃河幹流鹽鍋峽出口處,距蘭州市70公里。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效益。設計灌溉面積0.3萬公頃。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最大壩高55米,水庫總庫容2.79億立方米,水電站裝機容量35.2萬千瓦,年發電量22.8億千瓦·時。
1958年9月開工,1962年1月第一台機組發電。至1970年共有6台機組投產。7號和8號機組於1975年投產。

壩址基岩

壩址基岩以白堊系砂岩為主,夾有砂礫岩,粉砂岩及頁岩。
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8.28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7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75億立方米,年輸沙量7600萬噸。

管道構成

工程由主壩、廠房及灌溉引水管道組成。
主壩全長321米,溢流段位於大壩右側,設有4個12米×10米溢流孔。採用消力池水躍消能。大壩按200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洪峰流量7500立方米/秒。
廠房位於大壩左側壩後,裝有單機容量4.4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3台和4.5萬千瓦機組6台,設計水頭38米,蝸殼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保證出力13.9萬千瓦。

灌溉引水管

灌溉引水管設在大壩兩端。
主體工程量:土石方開挖109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53.5萬立方米。工程截流採用立堵法,由左岸單向進占。工程投入運行後,曾出現漂浮物嚴重堵塞水電站進水口攔污柵的情況。

艱苦創業

1958年9月27日,伴隨著新中國建設的響亮號角,荒瘠的鹽鍋峽谷響起了第一聲開山禮炮,一批又一批水電建設者祖國各地來到這裡,投身到黃河水電建設的火熱場面中。
當時,正值國家的三年困難時期,工作與生活條件十分簡陋。在機械化施工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建設者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土法先上馬,方法多樣化,土洋相結合,逐步機械化”的施工方法,邊設計、邊施工、邊安裝,在一個枯水期內,就連闖第一期圍堰堆築、溢流壩基礎開挖及澆築三道難關,並且首次在大流量、高流速河流上成功運用了草土圍堰,成為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大創舉,為整個工程建設節省了大量資金。
鹽鍋峽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
緊接著,又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截流、二期圍堰、擋水壩和廠房澆築、機電設備安裝等施工任務。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電站建設者們克服了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重重困難,僅用了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就在黃河上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電站,邁出了開發黃河水電堅實的第一步。
電站投運後,由於黃河來水泥沙含量大,加之電站無有效的排沙設施,電站運行不到兩年,水庫容量就急劇減少,機組出力根本無法達到銘牌要求。面對這種情況,鹽電人沒有被困境所嚇倒,他們全員皆兵,以高昂的鬥志投入到清沙排沙的激烈勞動中,“多撈一根草、多發一度電”成為當時最響亮的口號;在與黃河泥沙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過程中,他們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整套在多泥沙河流上確保大型水電站安全運行的方式,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居國內同類電站前列,使鹽鍋峽電站在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的黃河上築牢了根基,為日後黃河電站的開發建設樹立了典範。

發展歷程

永靖縣一帶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黃河、洮河大夏河在此處匯合,三條孽龍各逞暴虐,掀起滾滾濁浪,蕩平四野村莊,吞噬雞犬牛羊,造成連年災禍。大明洪武年間,劉伯溫率領兩萬人西征永靖一帶,見此情景,就在臨津渡口設立壇台,施展法術,踏星步斗,揮劍斬龍脈。隨後又在此建造一座白塔,以鎮三龍,並預言將來龍吐明珠。歷史就這樣巧合,六百年後,這個神奇的傳說變成現實,三顆晶瑩奪目的明珠--鹽鍋峽、劉家峽、八盤峽水電站鑲嵌在隴塬的峽谷之中。
鹽鍋峽水電站於1958年9月27日與劉家峽水電站同日開工建設,英雄的水電建設者從官廳、豐滿、三門峽長途跋涉,來到千里隴塬,支起帳篷,點燃燈籠火把,向黃河宣戰。鹽鍋峽水電站按照施工要求,首先要在河的右邊修築圍堰,以便開挖溢流壩基坑。這一工程原設計為木棧橋土石混合圍堰,需木材2500立方米,塊石和反濾料5600多立方米。根據當時情況,上述材料在短時間內難以備齊,工程局經過研究決定採用草土圍堰,以爭取時間,闖破第一關。
鹽鍋峽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
1958年11月17日草土圍堰開始堆築,經過20天奮戰,一條長498米的草土圍堰堆築成功。草土圍堰的堆築成功,鼓舞了職工士氣,接著連續奪得基坑開挖、混凝土澆築和截流的勝利。1959年5月至11月進行第二期截流施工,左岸上下游圍堰採用土石圍堰、管柱立堵,單項進占法截流,自1959年4月24日14時至26日2時30分,歷時36小時30分,完成截流,河水由左岸6個導流孔和長32米的過水圍堰宣洩。
1959年11月至12月,修建三期圍堰,圍護4號溢流壩段以右部分。
1960年1月至4月,封閉1號至6號導流底孔,河水由7、8號底孔宣洩。1960年4月至5月,封閉7、8號底孔,洪水由溢流壩堰頂宣洩。基坑開挖分兩期進行,1959年截流前為一期,截流後至1960年底為二期,主體工程共開挖石方49.39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施工初期(1959年1至2月),骨料用斗車運輸,混凝土用人工拌合為主,用手推車入倉,人工搗實。後期骨料採用斗車、汽車或762軌距機車運輸、拌合機拌合,混凝土用汽車、輕軌斗車、皮帶機、滑槽等工具運輸,架子車送料入倉,大部分為人工搗實。機電安裝自1961年11月18日完成4號機組安裝後,到1975年11月8日機組全部安裝完畢,運行發電。金屬結構安裝總量為3337.12噸。
1988年3月開始擴建9號機,1990年6月28日擴建完工併網發電。
1997年2月25日,10號機組擴建工程土建部分開挖施工全面開工,1998年12月8日正式投產發電。
10號機組的投產發電,使鹽鍋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5萬千瓦,也使整個電站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鹽鍋峽水電站.
2001年10月22日,鹽鍋峽水電廠對8號機組開始進行增容改造,改造後出力提高0.5萬千瓦,計畫從2000年至2002年改造4台,2003年至2005年改造後4台。項目改造完成後,單機容量淨均增長0.6萬千瓦,8台機組淨增容量4.8萬千瓦,年增發電量2億千瓦時,並對系統調峰及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證。
2002年2月13日、11月18日先後完成8號機、5號機增容改造工作。截止2002年底,鹽鍋峽水電站累計發電654.5億千瓦時,創工業總產值45億元,相當於累計總投資的15倍,為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甘肅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底,電站從原甘肅電力公司劃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管轄。
2004年7月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決定鹽鍋峽水電站隸屬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2005年1月12日,以"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為改革目標組建的黃河水電公司隴電分公司正式成立,代表黃河水電公司負責鹽鍋峽、八盤峽兩個水電站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肩負起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使命。

創新管理

科技創新一直是鹽電設備改造中的重頭戲。他們在機組檢修維護過程中,大膽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設備改造的科技含金量,先後完成了直流系統改造、發電機出口開關改造、調速器改造、水導軸承改造、主變壓器冷卻系統改造、機組增容改造工程等十多項重大設備技術改造工程;自1995年起,陸續開發實施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改造工程等,使電站所有機組實現了微機監控,大大提高了設備自動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2002年,電站辦公自動化系統(OA)正式投入運行,“無紙化”辦公全面推行……追求無境、創新不止,鹽電人始終追求著永無止境探索精神,在企業內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創造出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取得了近百項QC成果,先後有15項成果榮獲原甘肅電力公司科技進步成果獎。
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歷程中,鹽電人以超前的管理理念逐步向現代化企業制度並軌,先後通過企業晉等升級、電力系統安全文明生產雙達標、創建文明單位及創一流企業等一系列企業管理活動,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推進企業全面均衡發展。電站先後榮獲“甘肅省文明單位”、“安全生產文明達標企業”、“雙文明單位標兵”、“一流水電廠”、“綜合管理十佳單位”等30多項榮譽。
2004年7月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決定鹽鍋峽水電站隸屬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管理。2005年1月12日,以“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為改革目標組建的黃河水電公司隴電分公司正式成立,代表黃河水電公司負責鹽鍋峽、八盤峽兩個水電站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肩負起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使命。鹽鍋峽電站也同步實現了由過去的一廠制管理模式向專業化管理體系的成功轉變,在黃河上游水電“流域、梯級、滾動、開發”的運營優勢帶動下,電站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
面對時代賦予的新的發展機遇,隴電分公司審時度勢,確立了“對內經營管理型,對外開拓發展型”的科學定位,在繼承電站先進管理經驗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加大建章立制力度,整合企業文化資源,著力培育“誠信奉獻、競爭創新、務實嚴謹”的企業價值觀,不斷錘鍊“講政治、有本事、肯實幹、能自律、業績好”的管理隊伍。截至2006年11月18日,鹽鍋峽電站實現長周期安全生產2041天,並於11月11日完成當年發電量146096.599萬千瓦時,提前50天完成了全年發電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