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鎮海禪寺

鹽城鎮海禪寺

位於大豐市小海鎮鎮海村三組境內,和小海溫泉近鄰,是大豐市旅遊景點之一。相傳明末某一日,海水泛漲至防倭寇及避潮的小海萬盈煙墩,隨潮飄來一尊木雕公侯像,潮退後民眾見木像,認為神靈保佑,並籌資在煙墩上建立一廟,取名為公侯廟。清乾隆49年(1784年),苦難深重的海濱黎民,把“公侯廟”更名為“鎮海禪寺”,以示海不揚波。建國後鎮海禪寺曾一度被毀,1989年9月30日,鎮海寺在原址重建,1993年10月,經大豐縣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鎮海寺為佛教活動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城鎮海禪寺
  • 位置:大豐市小海鎮鎮海村
  • 前身:公侯廟
  • 重建:2001
鎮海禪寺歷史,鎮海禪寺現狀,

鎮海禪寺歷史

據《兩淮鹽法志》載:明朝嘉靖中期(約在1525年),為防倭寇入侵,在大慶團(小海古地名)東十里王港口(古小海運鹽河)建煙墩,起名萬盈墩,以備舉煙報警。入海漁民和附近灶丁也賴此墩避潮。
相傳於明末某一日海水泛漲至煙墩,隨潮飄來一尊木雕公侯像。潮退後民眾見木像,以為神靈保佑,籌資在煙墩上建立一廟,名為公侯廟,並推舉地方高僧高圃和尚主持廟務。自此香火不斷,佛事演化。高圃圓寂後,定一,成章兩和尚相繼守業。清乾隆49年(1784年),東台三昧寺主席脫穎和尚退院回來住持,重新改建,廟貌煥然一新。是時,苦難深重的海濱黎民,憧憬於不受潮災的太平生活,立意更廟名為“鎮海禪寺”,以示海不揚波。嘉慶元年(1796年)住持志仁和尚,續建左右廂房和客寮、祖社,清修道場,以致規模恢宏,儼然釋家盛地,佛事倍加興旺。
同治五年(1866年)秋,秋潮與河水同時泛濫,寺宇沉淪。及至水退,牆垣頹圮,佛殿倒塌,幾成荒土。幸賴住持岫雲和尚在方來,學禮兩和尚的相助下,於同治七年(1868年)毅然將廟宇修復,較前尤為增色,小海場大夥曾贈匾額予以表揚。民國三年(1914年)沙彌於佛前上晚香不慎,燃香側在案幃上引起火災,前殿遭焚,金碧塗炭,寺觀蕭條。住持學詩和尚,秉執誠懇深意。堅持重修毅力,不剃頭髮,不剪指甲,以表決心,櫛風沐雨,無分曉夜,向全場化緣。小海士紳袁益之,憐憫緣僧苦心,大力贊助,因而受到湧泉般的布施。於是籌辦材料,召集工匠,經過三年經營,工程告竣,眾僧得以安居。學詩和尚因積勞成疾圓寂。宣統三年(1911年)受戒於鎮江超岸寺的徒兒隆濟獲悉,從鎮江金山寺趕回,以禮祭葬。感師公恩德,於民國八年(1919年),歷敘其事勒石立碑,以資紀念。
隆濟住持期間,鎮海寺香火不斷,僧徒20餘人,前後殿房,僧舍20餘間,占地500多平方公尺。抗日戰爭期間,該寺仍保持全貌,未有變更。住持張能開,率僧眾20餘人,仍接受萬盈,竹港,通商等地的佛事。
在鎮海寺門前東側,有一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著"鄒韜奮先生髮表抗日救國演說紀念地",這是大豐縣人民政府於1990年3月建立的,它向人們訴說著鎮海禪寺一段光榮的歷史。
鄒韜奮同志發表抗日救國演講紀念地高清大圖鄒韜奮同志發表抗日救國演講紀念地高清大圖
那是1942年11月,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鄒韜奮先生,在中共地下黨的掩護下,從淪陷的香港輾轉來到孤島上海,根據周恩來的建議,上海地下黨派革命母親華老太與王蘭芬,護送鄒先生進入蘇北抗日根據地。鄒與王扮成夫妻,華扮岳母,順利通過敵人長江封鎖線,蘇中行署文教處長劉季平前往南通迎接,一起來到東台三倉新四軍一師師部住地,粟裕師長、劉炎政委親自接待。由於日偽即將發動對鹽阜區的第二次大"掃蕩",粟裕師長派人護送鄒先生去阜寧。途經台北縣 (今大豐市)小海時,鄒先生在小海鎮海禪寺向各界人士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救國演說,深刻地揭露國民黨統治的大後方黑暗。
在談到皖南事變時,鄒先生義憤填膺,他說,"皖南事變"之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可是,我看到了更多的新四軍,他們仍然浴血奮戰在大江南北,淮河兩岸。國民黨權貴們嘴裡喊"抗日",實際上不過是一塊遮羞布。其實,他們正一個勁地喊捉呀!殺呀!什麼共匪呀!叛軍呀!匪區呀!他們所作所為,只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要把"抗戰"變為"內 戰"……
鄒先生的演說在各界人士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怒火。 鄒先生後來因患癌症,返上海就醫,不幸辭世。黨中央、毛澤東同志等都發來唁電,黨中央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時至今日,鄒先生當年在鎮海禪寺發表抗日演說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銘記在人們的心坎上。

鎮海禪寺現狀

1950年,南、北大殿先後被當地鄉政府拆毀,材料移作他用。其餘14間廟房與“文化大革命”期間盡數拆毀,所有僧眾各回原家,或就地轉農。
原在鎮海寺出家,祖籍萬盈墩的和尚張龍淦,法號蓮舟,在抗日戰爭中遠赴香港,並在該地建修鎮海寺。在與家人取得聯繫後,召其俗家侄孫至港,取名法亮,擬傳其衣缽。獲悉家鄉寺廟毀於戰亂,遂有重建之念。1989年著法亮來小海洽談,達成協定,蓮舟投資20萬港元,小海鎮人民政府提供5畝土地,於原址重建鎮海寺,其規模遠遜於昔。
1989年9月30日鎮海寺建築工程全部竣工,安置佛像,舉行落成儀式,也就是佛家所謂菩薩開光。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雪煩法師和市、縣各有關部門領導人以及各界人士參加了落成典禮。建成後的鎮海寺由蓮舟法師原徒孫季仁義主持,有僧眾8人。1993年10月經大豐縣人民政府大政復(1993)12號檔案批准,同意鎮海寺為佛教活動點。
2001年,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法亮法師自籌資金,征地20餘畝,對原寺廟進行擴建。目前已投資900多萬,現建有大雄寶殿、山門殿、僧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