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溫泉

小海溫泉

小海溫泉,華東石油勘探隊在此探礦,當探頭鑽至1741.71米深的地層時,一股溫熱的泉水噴涌而出。據科學測定,該泉水屬氯化物重碳酸鈉型水,礦化度175g/L,井深1750米,孔口水溫為48℃,自然流量為每天72 噸,經科學權威部門化驗鑑定:泉水中含有硫磺、碳化物、鐵、鈣、氯等12種化學成分,對醫治皮膚病、腸胃病、關節炎、運動損傷等多種疾病都有明顯療效。江蘇省衛生廳因此拔款建立溫泉醫院,大豐區人民政府1995年在此設立“小海溫泉管理處”。小海溫泉管理處占地23畝,景色秀麗,風光宜人,是一園林式的建築群,四周圍是琉璃瓦封頂的高大圍牆。有“蘇中、蘇北第一泉”之稱的小海溫泉擁有一流的療養醫師隊伍和設施;這裡擁有先進測試手段的溫泉地震測報站,是全國僅有50家地震測報站之一;這裡舒適的客房、高檔的洗浴游泳設施、特色菜餐廳、功能齊全的會議廳、器械多樣的活動場地,與奇樹異花、曲折木橋、六角涼亭、溪流、魚塘等組合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海溫泉
  • 地理位置:大豐區小海鎮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發現時間:1961年
形成原因
溫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活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 二則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涌而上。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升。上升的熱水再與下沉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覆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涌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穀穀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涌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說來,溫泉的形成需具下列條件:
(一)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
(二)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