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祥鎮彩船,始於清朝光緒年間,已有200餘年歷史。鹹祥鎮位於象山港口,東海之濱,自然形成了一種用彩船慶祝捕撈、鹽業豐收。隨著時間延伸,每年農曆八、九月間,棉花、早稻獲得豐收,大家以廟會形式製作彩船以示慶賀,行會時,民眾要對其製作工藝進行品評,故而彼此間頗具競爭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祥鎮彩船
- 形式:流動性踩街、邊抬、邊奏
- 朝代:清朝光緒
- 規格:寬1.2米,長3米,高3米
歷史背景,彩船具體介紹,彩船規格,名稱,內容,活動形式,
歷史背景
解放後,為慶祝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工商聯、互助合作社、人民公社、革委會成立及重大國慶活動、黨的生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鹹祥彩船成了人民心中的吉祥物,是民眾文化活動形式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傳統項目,民眾總是百看不厭,邊參與邊欣賞。1992年鹹祥鎮有四個村彩船代表鄞州隊參加寧波國際文化旅遊節;1993年、1997年二屆文化藝術節皆有鹹祥彩船隊;1999年鹹祥鎮雙龍彩船破格調到杭城,參加浙江省群星視覺藝術展覽;同年十月三隻彩船參加了中國第一屆梁祝婚俗節,並在寧波中山路參加踩街活動,其中鹹六村彩船代表鄞州參加寧波市元宵燈會比賽,榮獲一等獎。本縣歷屆藝術節,商之鄉貿易節,都有鹹祥彩船隊。
彩船具體介紹
彩船規格
俗名紗船:寬1.2米,長3米,高3米。
名稱
龍船、鳳船、魚船、葵花船、花嬌船,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到南湖船,天安門,坦克船等。
製作材料:原來小竹做架子,紮上彩紙彩花,目前木材,油漆,雕刻替代竹、紙,規格也增大,現在高5米,長4米。
內容
一隻彩船參加活動。先有高5米左右的旗牌,(俗稱大肚)開路,四人抬,跟八人輪換(現在改成輪子推),一組民間樂隊15左右人,總共20餘人,船內裝有大中小三隻鼓,配一人進內敲打,船邊裝有四面銅鑼,也配一人,再有小鑼(狗叫羅)撥各一人,打擊樂共四人;拉弦樂有:板胡、二胡、中大胡、小提琴,吹奏以竹笛為主,也有哨吶、小號等;彈撥、三弦、月琴、電子琴。曲目內容:《梅花三六》、《柳青娘》、《戲則》、《賣花絮》、《紫竹調》、《學大寨》、《縴夫的愛》、《大中國》等。
活動形式
流動性踩街、邊抬、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