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熱

鸚鵡熱衣原體肺炎一般指本詞條

鸚鵡熱又稱鳥熱,是鸚鵡熱衣原體所引起,這些衣原體主要在多種鳥類之間傳播和感染,偶然由帶菌動物傳染給人;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以後發現許多鳥類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類,故認為稱鳥熱更為合適。通常表現為高熱、惡寒、頭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潤性病變等特徵。

基本介紹

  • 別稱:鳥熱
  • 英文名稱:psittacosis
  • 就診科室: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
  • 多發群體:玩賞鸚鵡者
  • 常見病因:鸚鵡熱衣原體所引起
  • 常見症狀:高熱、惡寒、頭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潤性病變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人鳥接觸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鸚鵡熱衣原體隸屬於衣原體目,衣原體科,衣原體屬。衣原體屬共有四個種:鸚鵡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及牛羊衣原體。後者未發現對人類有致病性,對人類致病的前3種衣原體,是能通過除菌濾器的專性細胞內寄生物,在宿主機體的上皮細胞內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並有其獨特的發育周期。在易感的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嗜鹼性染料及革蘭染色陰性。在無活細胞培養基上不能增殖,而是從真核細胞獲取熱能。在鸚鵡熱衣原體細胞壁上分布有屬和種特異的兩類不同的抗原結構。

臨床表現

潛伏期1~2周,長者可至45天。鸚鵡熱臨床表現有多樣性,可緩慢起病,體溫在3~4天或更長時間內逐漸升高,但多為急性起病,高熱、寒戰,伴相對緩脈。有全身不適,疲憊無力,納差。劇烈的頭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見的主訴,四肢和軀幹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頸部肌肉的痙攣和僵直可誤診為腦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約l周出現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煩躁、譫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若出現黃疸則為累及肝臟。
恢復期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有時發生晚期併發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還可能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黃疸性肝炎、化膿性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併發症,但均不多見。
輕者體徵很少,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細小濕囉音,重者可有肺實變體徵,肝、脾和淺表淋巴結可腫大。

檢查

1.末梢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有增減,淋巴細胞始終正常,嗜酸細胞減少,多數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現中毒顆粒,血沉加快。
2.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檢標本中分離病原體,陽性率通常僅11%~17%,且有實驗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於診斷。
3.取發病2周內及恢復期(6周后)的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效價4倍以上增長即可確診,若效價在1:16以上也有診斷意義。間接免疫螢光檢測特異抗體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4.必要時對接觸過的可疑鳥類作病理及病原學檢查,以確診傳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過程。
5.胸部X線片可見支氣管炎型的肺浸潤灶,以下葉為多。或表現為間質性肺炎,有時可見粟粒樣實變灶。

診斷

有高熱、相對緩脈、劇烈頭痛、肌痛、肺炎表現。與禽類接觸史,應考慮本病。血或支氣管分泌物中找到病原體,或雙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抗體效價4倍或以上增加者,可確診。

鑑別診斷

在疾病早期尚無肺炎症狀時,應與流行性感冒、傷寒、粟粒性肺結核、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鉤端螺旋體病等相鑑別。當肺炎症狀明顯時,應與支原體肺炎、各種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結核等相鑑別。劇烈頭痛、意識障礙等應與腦膜炎鑑別。

治療

患者隔離治療,以防經呼吸道傳播。針對病原體的首選藥物為四環素,其次為紅黴素口服。服藥l~2天即可退熱及症狀緩解,療程3周左右。對症治療很重要,不能進食者給予補液,呼吸困難者應予吸氧,作輔助呼吸。

預後

此病恢復期較長,預後良好。

預防

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後,應在飼料中混加四環素以預防和控制鸚鵡熱流行。改善禽類養殖和加工場所人員的防護條件,一旦發生疫情,對患者、病禽應隔離治療,感染場所房舍以及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應徹底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