鸏

鸏 (中文méng) ,鳥類的一屬,生活在熱帶海洋上,吃魚類。沒有生毛的幼小水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鸏
  • :動物界
  • :鸏科
  • 英文名稱:tropic bird
生長習性,鸏科分類,

生長習性

構成鸏屬的幾種鳥的泛稱 [tropic bird]。它們生活在遠離陸地的熱帶海洋上,大致像海鷗,但更接近于軍艦鳥和鰹鳥,羽衣具有緞子般的質地,大部分白色,有少數黑斑,中央的一對尾羽特別長,喙的顏色鮮明。
鵜形目(Pelicaniformes)鸏科(Phaethontidae)的3種海鳥。在數對中央尾羽,幾乎與身體等長。體羽白色,有光澤,有時帶粉紅或橙色,眼部和雙翅有黑斑。常成群營巢于海島陡崖上,潛入水中捕捉魚和烏賊。每窩只產一枚具灰色斑點的卵,產於無遮蔽的地面上,雙親均參與孵化,孵化期約一個月。幼雛出殼10周後即羽毛豐滿。紅尾鸏(Phaethon rubricauda)是最大的一種,體長約50公分(20吋,紅色中央尾羽不計),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
鸏

鸏科分類

鸏科有紅尾鸏,白尾鸏和紅嘴鸏三種,我國都有出產。
(1)紅嘴鸏 海南亞種繁殖在海南島東南的西沙群島。
(2)紅尾鸏 台灣亞種台灣(迷鳥)。
(3)白尾鸏 台灣亞種 台灣(蜂須賀)。
紅尾鸏
體型略大(46厘米,不包括尾的飄帶)的白色或偏粉色鸏。成鳥新羽初為粉紅色,但很快褪成白色。與白尾鸏的區別在嘴紅色,體羽黑色較少,且尾延長部分為紅色;與短尾鸏的區別為尾上飄帶紅色,初級飛羽外側白色,僅羽軸黑色。亞成鳥嘴偏黑,上體具黑色橫斑。虹膜-深色;嘴-紅色;腳-藍色,蹼黑。叫聲:飛行時發出似鐘擺齒輪聲pirr-igh,在巢時發出大聲尖叫。分布範圍:熱帶、亞熱帶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分布狀況:於台灣附近海上有極少記錄。 習性:棲於海上。飛行似白尾鸏。
白尾鸏
體型略小(37厘米,不包括尾部飄帶)的白色海鳥。尾部長飄帶白色。成鳥:主為白色,具黑色眉紋,黑色翼尖,翼上有兩道黑色斜紋。亞成鳥:尾無延長,上體具黑色粗紋,初級飛羽上的黑色比紅尾鸏多。體型比其他兩種鸏為小。虹膜-深色;嘴-橘黃或黃色;腳-近灰,蹼黑。
紅嘴鸏
(鸏科鸏屬的一種。因嘴紅色而得名。又稱熱帶鳥,短尾鸏。分布於整個熱帶海洋。體長約100厘米,形長
的中央尾羽白色,長約體長的1/3;嘴紅色,大而直,長55~60毫米;眼線有1黑斑,經眼後延至頸,形成1條寬闊的貫眼紋;背具黑色橫斑;初級飛羽黑,內翈具寬闊白緣。除繁殖季節登入產卵育雛外,其餘時間均在海洋上飛翔。有時長期跟隨漁船飛行,於桅桿上歇息。多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飛魚、烏賊為食,亦吃甲殼類動物。3月末~4月初到海島岸邊岩石上或岩縫中產卵,每次1枚。卵為白色,有褐色斑紋;大小為(54.5~64.0)毫米×(41.3~48.1)毫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