鷩雉,中藥材名。本品為雉科動物紅腹錦雞的肉。功能主治為:"功用同雉(溫中補虛,益肝和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鷩雉
- 漢語名稱:Bi Zhi
- 別名:赤鷩(《山海經》),鵕鸃(《漢書》),采雞(《逸周書》),錦雞(《禽經》),金雞(《綱目》)。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
來源
本品為雉科動物紅腹錦雞的肉。
性味歸經
①《綱目》:"甘,溫,微毒。"
②《醫林纂要》:"甘辛,溫。"
功能主治
《醫林纂要》:"功用同雉(溫中補虛,益肝和血)。"
形態特徵
體長約100厘米。嘴短而堅,呈角黃色。眼褐色,瞼部裸出,呈肉黃色。雄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覆蓋頸上;臉、頦和喉銹紅色;後頸圍以金棕色的扇狀羽,形成披肩狀,各羽邊緣有藍黑色雙條細邊;上背濃綠,羽緣為絨黑色;背的餘部和腰均深金黃色,腰側轉深紅,各羽羽支散離如發;尾長占體長的3/4,中央尾羽極長,黑褐色,滿布桂黃色點斑;外側尾羽呈桂黃色和黑褐色波狀橫斑相間狀;尾上覆羽基部亦然,端部轉為深紅色;肩羽暗紅,最內側飛羽及其覆羽深藍色;次級飛羽及其覆羽均黑色而綴以栗色;初級飛羽暗褐,其邊緣棕黃色。下體自喉以次幾純為深紅色,肛周淡栗。腳短而健,呈角黃色。雌鳥頭頂和後頭黑褐而雜以肉桂黃色;上背棕色而具黑褥橫斑;翼上黑斑更粗;上體餘部棕褐,密綴以黑色蟲蠹狀紋;尾端形尖而色亦較淡;胸和脅棕黃色雜有黑斑;腹幾為純棕色;尾下覆羽亦具黑斑。
分布區域
分布地區自青海東南部、甘肅和陝西南部,南抵貴州、湖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平時常單獨或成對棲息於多岩的山地及岩坡,出沒於矮樹叢和竹林間。善賓士,很少見其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