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鵝膏

鷓鴣鵝膏

鷓鴣鵝膏(學名:Amanita hunanensis Y.B. Peng & L.H. Liu)是鵝膏科、鵝膏屬真菌。擔子果中等至大型;菌蓋灰色至褐色,具深色花斑,邊緣有較長的棱紋;菌褶白色,褶緣灰褐色;菌柄有菌環,被灰褐色鱗片;菌托白色,其中膨大細胞豐富;擔子基部有鎖狀聯合,擔孢子橢圓形、非澱粉質。

鷓鴣鵝膏分布於中國湖南,於夏秋季在由馬尾松和櫟樹等樹木組成的針葉林、混交林或純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屬樹木外生菌根菌。

鷓鴣鵝膏可以食用,集貿市場有售。

鷓鴣鵝膏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近危(NT)。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鷓鴣鵝膏
  • 拉丁學名:Amanita hunanensis Y.B. Peng & L.H. Liu
  • 別名:鷓鴣菌、湖南鵝膏、湖南鵝膏菌、絲茅菌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擔子菌綱
  • 傘菌目
  • 鵝膏科
  • 鵝膏屬
  • :鷓鴣鵝膏
  • 命名者及年代:Y.B. Peng & L.H. Liu,1981
真菌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近種區別,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真菌學史

彭寅斌等(1981年)發表該種之後,一直沒有關於鷓鴣鵝膏的新報導,也未見有人重新採到鷓鴣鵝膏的標本,在《湖南大型真菌志》(李建宗等1993年)中該種名下亦只引用了主模式標本。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們對該種的特點不甚了解。在原描述中,彭寅斌等(1981年)強調鷓鴣鵝膏的菌蓋“表面密被深灰褐色鱗片,稍作同心圓輪狀分布”,“有時菌蓋表面附有大塊的白色外菌幕殘片”。事實上,所謂的同心圓輪狀分布的深色鱗片實為隱生的深色斑紋,這個特徵從主模式、等模式中保存較好的個體和鄧叔群5184(HMAS 20504)上能清楚地看到。

形態特徵

鷓鴣鵝膏的擔子果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5-12厘米,初期半球形,後期扁半球形至平展,中央不凸起,幼時色較深,後期灰色至褐色,具直徑1-2毫米的深色隱生花斑;邊緣有較長的棱紋(0.2-0.3R);表面常被有一至數塊破布狀、膜質、污白色的菌幕殘餘。菌褶離生,白色,較密,不等長;短菌褶近菌柄端多平截;褶緣灰褐色。菌柄長7-15厘米,直徑(0.5)1-2厘米,近圓柱形或向上稍變細,白色,被蛇皮狀、灰褐色鱗片,中空;基部稍粗,但並不呈球形,無球狀體。菌環著生於菌柄的上部,膜質,上表面灰白色,下表面灰黑色,宿存。菌幕殘餘(菌托)白色至污白色,袋狀至杯狀,高1.5-4厘米,直徑1.5-3.5厘米,柔軟,下半部貼生於菌柄基部。
鷓鴣鵝膏
鷓鴣鵝膏
擔子44-65微米×10-15微米,棒狀,具4小梗,稀具2、3小梗;小梗長3-5微米;擔子基部橫隔上常有鎖狀聯合。擔孢子(8.0)9.5-12.5(15.5)微米×6.5-8.5(10.0)微米【Q=(1.22)1.29-1.62(1.71),Q=1.47±0.10】,橢圓形,稀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非澱粉質,無色,光滑,薄壁,有一側生小尖。褶緣不育,膠化,由菌絲和膨大細胞構成:膨大細胞豐富,近球形、卵形至球頭短柄狀(20-35微米×15-25微米),薄壁,有淺褐色至褐色胞內色素,常2-3個連成念珠狀;菌絲豐富,直徑2-5微米,有淺褐色至褐色胞內色素。菌蓋表皮厚80-160微米,其中上層厚60-130微米,強烈膠化,由近輻射狀排列較為疏鬆的菌絲(直徑2-4微米)組成,常具淺褐色至赭色胞內色素;下層厚20-30微米,由近輻射狀排列緊密的菌絲(直徑3-7微米)組成,具淺褐色至赭色胞內色素;油質菌絲稀少。菌托外表面由直徑2-8微米的菌絲組成,罕見膨大細胞。菌托內部主要由膨大細胞和菌絲組成:膨大細胞豐富,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20)40-100微米×(15)30-80微米,無色,薄壁,單個頂生,有時2-3個連成念珠狀;菌絲豐富,直徑2-7微米,無色,薄壁,常有鎖狀聯合;油質菌絲稀少。菌托內表面由膠化的菌絲(直徑1.5-3微米)組成。菌蓋上菌幕殘餘的結構與菌托的相似。菌柄菌髓主要由縱向排列的長橢圓形至棒狀的膨大細胞(220-350微米×24-40微米)構成,多單個頂生,其間夾雜的菌絲稀少,但在菌柄表面菌絲很多,直徑1.5-7微米。鎖狀聯合在擔子果的各部位都很常見。

產地生境

鷓鴣鵝膏分布於中國湖南,一般於夏秋季在由馬尾松和櫟樹等樹木組成的針葉林、混交林或純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近種區別

鷓鴣鵝膏與可食鵝膏(學名:Amanita esculenta Hongo)和袁氏鵝膏(學名:Amanita yuaniana Zhu L. Yang)十分相似,它們三者間可能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與鷓鴣鵝膏的區別在於:可食鵝膏菌蓋表面無花斑;袁氏鵝膏菌蓋邊緣有較短的棱紋,菌柄上有淺色的鱗片,菌托內部有較少的膨大細胞。
此外,鷓鴣鵝膏與劇毒的灰花紋鵝膏(學名:Amanita fuliginea Hongo)也較相似。二者的主要區別是鷓鴣鵝膏菌蓋邊緣有明顯棱紋,菌柄基部不膨大,擔孢子橢圓形、非澱粉質,菌絲有鎖狀聯合,而灰花紋鵝膏菌蓋邊緣平滑、無棱紋,菌柄基部近球狀,擔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澱粉質,菌絲無鎖狀聯合。

主要價值

鷓鴣鵝膏屬於食用菌,可以食用,集貿市場有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鷓鴣鵝膏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