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孔尚任
- 作品出處:《桃花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鷓鴣天1
院靜廚2寒睡起遲,秣陵3人老看花時。城連曉雨枯陵4樹,江帶春潮壞殿基。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不知煙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誰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廚:通“櫥”,紗櫥,罩在床鋪上,以防蚊蠅。
- 秣(mò)陵:即金陵,即今江蘇南京。秦始皇始改秣陵,明時仍置秣陵關。
- 陵:指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在鐘山甫麓下。“枯陵樹”和下面的“壞殿基”都象徵著明朝的業基將毀。
- “燕子”句:此句引用文天祥《金陵驛》:“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白話譯文
小院寂靜帳內寒,心困身乏睡起遲。秣陵舊人心已老,滿懷悲愁看花時。此城連著孝陵樹,枯樹慘遭拂曉雨:江中春潮頻頻沖刷,衝垮了明宮殿基。
悲傷往事,寓意新詞。背井離鄉,愁夢亂如絲。不知茫茫煙水旁,西村的一片茅屋,燕子今年會飛到誰家住?
創作背景
此詞載《桃花扇》第一出《聽稗》,為劇中江南名士侯方域出場時所吟誦(內容是寫侯方域應朋友之邀去聽柳敬亭說書)。按劇情規定,這齣戲演“祟禎癸未(即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事,時代背景設定在清兵壓境、南明弘光朝形勢危急之際。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從表面上看,是侯方域抒發自已客居他鄉的愁悶和對南明將亡的哀怨。但如果把它抽出來,視為孔尚任的詞作,則可掘出更深一層的意思。也不妨說,這首訶是借侯方域之口來抒寫作家自己的心聲。
“院靜廚寒睡起遲,襪陵人老看花時。”正值仲春季節,乍暖尚寒,早晨起身赴約,恰是金陵人賞花的好時節。“睡起遲”和“人老看花”雖都應和劇情,但又都給人一種慵懶與遲暮之感,這可能與人物心情有關。如果說這兩句對明亡的哀怨還不甚明顯,那么下兩句從擷取的景物中則可明顯感到這種哀思了。“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陵墓旁枯死的樹木,宮殿下毀損的地基,都是破敗的景象。南京本是明代的留都,此處有明孝陵殿和明宮殿。孝陵是明朝奠基人太祖朱元璋之陵寢,現其陵樹枯死,一片荒涼;明宮殿想當初也是舞榭歌台,現在則是殿基姍塌,滿目瘡痍了。“城連曉雨”和“江帶春潮”恐非只是景語,它暗示了一種使人甚為傷感的歷史趨勢。“曉雨”“春潮”並沒有“暴雨洪峰”那樣大的力量,但它終能使陵墓的樹枯死,使殿基坍塌,這種現象很值得玩味。
換頭兩句可從兩個角度看。“傷往事,屬新詞”,從侯方域來看,他本是個自負才高的名士,然而卻落得“南用下第”僑寓他鄉。往事可傷,新詞再屬,但又能寫出的無非是“客愁鄉夢”而已。從孔尚任來說,他雖生於清初,但曾與許多明代遺民交往。他對明亡的傷慟有著很深的基礎。“屬新詞”也不妨看做他的瀝血之作《桃花扇》。此作雖歷經十餘年始成,但若從醞釀階段看,當從少年讀書石門時算起。這一“新詞”正為“傷往事”而作。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過片三句由景入情,發抒客中愁悶。“往事”、“新詞”、“客愁”、“鄉夢”,都可從《桃花扇》第一出《聽稗》的一段生儒獨白中找到詮釋。往事不是別的,而是翻湧在他心中的家事、國事、天下事:清軍進犯,烽火連天。往事的感傷蘊含著深刻的政治內涵。風雨飄搖,家破國亡,他客居異地,難返故鄉。這愁,這夢,紛亂如絲,真正是剪不斷、理還亂。
“不知煙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誰?”結尾兩句以燕子的歸宿比興,抒寫家國情思。“獨為避亂之人”已是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亡國亡家之痛以“燕子”“傍誰”喻之。關注燕子,正是縈念社稷的命運。
這首詞既是劇中人侯方域所吟,當然主要應從人物經歷、感情、性格以及時代背景分析,但從作家的經歷及他“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寫作目的看,此詞也還有深人挖掘的價值。
名家評價
清代詞學家譚獻:“哀於《麥秀》。(《篋中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