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詞作(陌上柔桑破嫩芽))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般指本詞條

《鷓鴣天·代人賦》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歌詠江南農村美好景色的詞,上闋寫近景,下闋寫遠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厭棄城市繁華,熱愛鄉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農村生活的基礎上,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清新、美麗的山鄉風景畫,反映了他陶醉於農村優美景色的心情。這首詞畫面優美,情致盎然,意蘊深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鷓鴣天·代人賦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句》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詞牌:鷓鴣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鷓鴣天·代人賦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樹。古樂府有《陌上桑》歌。破:長出。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蠶。些(sā),句末語助詞。
⑷平岡: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樹林。暮鴉:傍晚歸巢的烏鴉。
⑹山遠近,路橫斜:遠處近處都有山,小路縱橫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賣酒。
⑻薺(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莖葉嫩時可以吃。

白話譯文

田間路旁,桑樹柔軟的新枝上綻出了嫩芽,東邊鄰居家的蠶種已孵出了小蠶。平坦的山脊上長滿了細草,有小黃牛在哞哞地叫,夕陽斜照著春寒時節的林間,樹上點綴著幾隻傍晚的烏鴉。
青山遠遠近近,小路縱橫交錯,飄著青布酒幌子處有賣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雖則華麗,但害怕風雨吹打,只有長滿了溪邊的蕎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創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遭遇彈劾,隱居上饒帶湖。詞題是“代人賦”,表明集會時某人不善詩詞,請作者代作。若按所賦的內容,則此篇所寫,應當是“春日即事”或“鄉間所見”,為作者寓居帶湖期間的作品。隨著退閒時間的推移,作者對農村的觀察體驗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經習慣了鄉居生活的恬淡,漸漸把自己融入到淳樸的農民人群之中,同時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別是官場生涯的紛擾和囂亂,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裡選的這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詞中初發的桑葉芽、剛孵出的青蠶、悠然吃草的牛犢、 斜日林中的歸鴉以及村頭風中飄揚的酒旗、溪邊盛開的薺菜花,每種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尋常可見,詞人從不同視角描繪鄉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隨意下筆,卻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遠近有致、動靜相生、有聲有色、情致盎然、意蘊深厚的田園早春圖。
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膨脹,終於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讓人感到桑芽萌發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 ”“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聯的,黃犢在牛欄里關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 。“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閒,神態。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於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發生了變化。“點”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從表面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這裡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於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村推遠到城裡。“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來很平常,全詞都在寫自然風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儘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須加入一些人的情調,有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議論。這兩句決定了全詞的情調。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是很愉快的。但詞人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還在節節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裡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這首詞實際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點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訊息,到了“桃李愁風雨”句便把大好錦繡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託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徵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這裡的“城中桃李愁風雨”也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詞中用了反襯手法,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於失望,“春在溪頭薺菜花”句可以見出詞人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託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下句說明“詩可以興”。
詞人發現和捕捉農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風光景物和生活情境,運用清新明快的筆調、素淨淡雅的色彩,描繪出一幅幅意象鮮活、層次清晰、生機盎然的圖畫,富有美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心弦的共鳴。

名家評價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別集》:······善讀此詞,便許看陶詩,許作王、孟。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春在梨花,春落薺花,仁見謂仁,智見謂智。
清·陳廷焯詞則》:“城中”二語,有多少感慨。信筆寫去,格調自蒼勁,意味自深厚,有不可強而致者,放翁、改之、竹山學之,已成效顰,何論餘子。
清·陳廷焯《雲韶集》:“斜日”一七字,一幅圖畫,以詩為詞,詞愈出色。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簡析》:稼軒集中多雄慨之詞,縱橫之筆,此調乃閒放自適,如聽雄茄急鼓之餘,忽聞漁唱在水煙深處,為之意遠。
近代·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調乃作者退居時所作。詞中鮮明畫出一幅農村生活圖像,而末尾二句,可見作者之人生觀。蓋以“城中桃李”與“溪頭算菜”對比,覺“桃李”方“愁風雨”摧殘之時,而“薺菜”則得春而榮茂,是桃李不如薺菜,亦即城市生活不如田野生活也。此詞與東坡《望江南》後半闋······用意相同,皆以城市繁華難久,不如田野之常得安適。再摧言之,則熱心功利之輩,常因失意而愁苦,不如無營、無欲者之常樂。此種思想與道家樂恬退、安淡泊之理相合。蓋稼軒出仕之時,歷盡塵世憂患,退居以來,始知田野之可樂,故見溪頭薺菜而悟及此理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