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寺(江蘇鎮江鶴林寺)

鶴林寺(江蘇鎮江鶴林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鶴林寺是鎮江南郊最古老、寺院規模最大,古蹟、典故最多的寺院。有著與鶴林寺相得益彰的典故和傳說,遂使寺院勝跡佳話,傳於千古而不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林寺
  • 位置鎮江市南郊
歷史沿革,寺院八景,寄奴泉,米顛墓,逢僧處,太傅松,濂溪祠,杜鵑樓,香花橋,馬祖塔,

歷史沿革

鶴林寺 :hè lín sì 寺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南郊。始建於晉代。
鶴林寺舊名竹林寺,位於黃鶴山麓,是著名古寺之一,創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幼年家貧,青少年時代到黃鶴山砍柴時,頭頂常有黃鶴翩翩飛舞。稱帝後,遂改寺名為鶴林寺。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僧人元素任該寺住持,名為古竹院。
鶴林寺在唐時範圍較大,據說出了山門就到城門——鶴林門。後幾經興廢,規模逐漸縮小。由於該寺靠近城市,山明水秀,風景幽美,自古文人墨客常留連其間,覽物生情,吟詩作畫,留下許多佳話。唐人李涉《題鶴林寺壁》寫道:“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明永樂(1403-1424年)中,寺燼廢,僧得月稍葺治之於磨笄山下,就是現在鶴林寺所在的地方。弘治(1488年-1505年)中,僧了心開始建殿宇。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秀水鐘庚陽招僧德乘居之。吏部尚書陸光祖捐金復寺,傍侵地重建天王殿、方丈、僧寮、蓮亭、竹院。康熙乙巳(1665年),僧淨能無怠重修寺夾山丈室。乾隆十二年(1747年),鶴林寺被毀得以修復。鶴林寺有桐城文宗方苞的重建鶴林寺的碑記。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鎮江水泥廠占據寺廟,碑記是否還在,不得而知。

寺院八景

寺院中相傳有寄奴泉、米顛墓、逢僧處、香花橋、杜鵑台、濂溪祠、馬祖塔、太傅松八景。

寄奴泉

是當年劉裕在黃鶴山下務農時,用於灌溉農田的一口井。相傳,泉中有白龜,人們疑為龍種,所以,又叫龍泉,大旱不涸。宋紹興年間有僧求雨獲甘霖。

米顛墓

即米元章墓。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遷建在黃鶴山上。傳說米元章自願死後,英靈為鶴林寺的伽藍神,永護名勝。果然在米元章剛死之後,鶴林寺里的伽藍神忽然無故倒塌,寺內鐘鼓梵樂皆自齊鳴起來,他的生前好友都以為他的英靈來償宿願於此了。於是,便在寺外左側建了一座小伽藍廟。伽藍廟與米元章墓相距不遠,遙遙相對。墓是他的埋骨之所,伽藍廟是他的英靈寄託之所。

逢僧處

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壁》的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逢僧處”典故就在這首詩上,逢僧處替代了竹院名。宋蘇東坡來游鶴林寺,培竹蓮池上,即為蘇公竹院。

太傅松

據說鶴林寺曾經有十三棵古松,年代久遠。到了明代,寺里有不爭氣的和尚,擬將這十三棵古松砍掉賣錢用。這件事被楊一清知道了,楊一清特地出錢把十三棵古松贖了回來,“十三松”就被人們稱為“太傅松”了。清人余京《謁米南宮墓》的詩,講的“山荒樵經十三松”,就是此松。

濂溪祠

宋代理學大師周敦頤祠,在鶴林寺西。周敦頤讀書寺中,在古竹院東谷中,旁鑿蓮池,後人在其地建祠祀之。明知縣龐時雍增修石蓮池和光風霽月亭。光風霽月亭,是黃庭堅取周敦頤語名之。周敦頤以愛蓮著,也就是在鶴林寺門前開鑿了一個大水池種植蓮花。此池後來被稱為“濂溪池”,又稱白蓮池。白蓮池上還有座蘇軾詩中提到的鬥雞庵。

杜鵑樓

又名杜鵑台,因重陽開花得名。相傳唐貞元(785年-804年)中,有一位外國和尚,自天台將以藥養根在缽盂中的杜鵑花,來到鶴林寺種植。每年開花,杜鵑花有一丈多高,有二位花神女子游於花下。周寶自涇源調任浙西節度使,神仙殷七七亦來鎮江,上演了一場杜鵑花在重陽二度開花的傳說。後兵火焚寺,杜鵑花根株不存。宋鹹淳八年(1272年),寺僧植,後枯死。元延祐丙辰(1316年),里人戈道恭家圃有杜鵑,乃移植鶴林寺。杜鵑台旁建造的杜鵑樓,乾隆初歙州進士程崟重修。此樓現在仍在,總算還有杜鵑之痕跡。

香花橋

香花橋,又叫升仙橋。傳說是司杜鵑花的仙女,往返天上人間的一座橋。因為杜鵑花是仙花,天上仙女司完杜鵑花後,就從這座橋上返回天庭。這座橋就在靠近杜鵑花附近的寺外。

馬祖塔

又叫馬素塔,又叫玄素禪師塔。是玄素禪師圓寂後,在磨笄山腰處建的墳塔。在杜鵑台後,有李華撰寫的塔銘。
鶴林寺八景以外,歷史痕跡還有古墨林,不幸的是毀於鹹豐戰火。曾有宋高宗書籍田詔;蘇東坡書所作鶴林、招隱詩呈刁景純詩;米芾書“城市山林”四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僧法永書“黑漆光菩薩贊”;嘉定甲申(1214年)八月,岳珂題古竹院僧房詩;紹定元年(1228年),馮多福次韻詩;淳祐乙巳(1245年)三月,王野鶴林寺二絕句;景定五年(1264年),陳均二絕句;明董其昌書元素禪師簡友詩:“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少,能得幾時為弟兄。”立在屋中;還有唐李華撰故徑山大師碑銘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