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鶴城(商州區別稱))

商州區(商州區別稱)

鶴城(商州區別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商州區,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東與丹鳳縣毗鄰,南與山陽縣接壤,西以秦嶺山脈為界,與藍田柞水二縣相連,北與洛南縣相接,介於北緯33°38′—34°11′,東經109°30′—110°14′之間,總面積2672平方千米,下轄4個街道、14個鎮。距西安117千米。是商洛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商州區境內7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周為若方國,春秋時為上鄀、上雒(晉、魏)、秦、漢、隋唐宋均有上洛建制。商州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森林覆蓋率達68.6%。商州文化積澱豐厚,歷史遺存眾多,境內有江山景區、仙娥湖、秦王山、恐龍遺蹟、紫荊遺址、大雲寺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2019年,商州區實現生產總值156.74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2%。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第一產業15.904億元、第二產業47.511億元、第三產業93.333億元。同比增長4.5%、4.6%和4.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州區
  • 外文名:Shangzhou District
  • 別名:鶴城
  • 行政區劃代碼:611002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陝西商洛
  • 地理位置:陝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
  • 面積:2672 km
  • 下轄地區:4個街道、14個鎮
  • 政府駐地:城關街道南街
  • 電話區號:0914
  • 郵政區碼:7260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半濕潤季風山地氣候
  • 人口數量:54.03 萬(2019年) 
  • 著名景點:文廟、商州城垣、二郎廟、商州城隍廟、龍山雙塔、蒲峪生態園
  • 機場:商洛機場(規劃腰市鎮)
  • 火車站商洛站商洛西站
  • 車牌代碼:陝H
  • 地區生產總值:156.75 億元(2019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壤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戲劇,民樂,歌謠,故事,傳說,社火,工藝,風景名勝,綜述,主要景點,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商州,漢以名縣,北周以名州。歷代設州置縣,或州縣同設,交替沿革複雜。
遠古為虞司徒契所封之國,夏屬梁、豫之交;周屬雍、豫。春秋戰國,先是分屬秦、晉(魏),後統屬於秦。
秦代(前221—前207年)
地屬內史南境。治所設鹹陽,統轄境域相當於今關中平原及商洛地區,領42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設商縣,包括今商州區、丹風縣、商南縣、山陽4縣,因商山而得名。早在前351年,秦國就在這裡修了城,地址在今丹鳳縣城西2.5千米古城嶺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000米。出土文物帶有“商”字的瓦當,確認系前340年秦封給商鞅之封邑。商鞅變法,使秦國出現了政通人和的興旺景象,秦孝公為表彰商鞅變法之功而封地15邑。但秦太子駟繼位後,聽信讒言,誣鞅誨法,並車裂商鞅於鄭(今華縣)。
商州苑商州苑
西漢(前206—24年)
地屬弘農郡,隸司隸校尉部,郡轄區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貌略鎮北),領11縣,在陝西境內的上洛、商縣兩縣,即大體相當於現今的商洛地域。上洛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戰國時即有。漢朝忌水,將上洛改為上雒,這是用“雒”字的開始。包括今商州區、洛南縣兩地。今丹風、山陽、商南3縣時為商縣。旬陽縣北部(今鎮安、柞水縣東南部)是漢中郡轄區;杜陵縣南部:(今柞水縣西北部)是京兆尹轄區。
東漢(25—220年)
地屬京兆尹,仍隸司隸校尉部,轄區相當於今關中平原西安以東、渭南及商洛地區。尹治設在長安,仍領10城,其中上洛、商兩縣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區大體相當。
三國(220—265年)
地屬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244年)設,治所在長安,領11縣。仍稱上洛縣,魏文帝曹還又將上洛的“雒”字改為“洛”字。轄今商州區、洛南兩地。
西晉(265—316年)
地屬司州,轄區相當於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陝西省商洛地區。州治設在洛陽,領12郡。泰始二年,晉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領上洛、商、盧氏三縣(盧氏今屬河南省)。
南北朝(317—589年)
南北朝時期,中國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亂。郡縣朝設夕廢,統屬複雜。由東晉開始的南朝,在轄區的北部僑設了上格的州、縣,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遷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這裡不詳敘。北魏時屬洛州。太延五年(439年)於上洛城設荊州,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上洛縣北部劃設拒陽縣,太和三年(479年)將荊州遷往盧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遷往襄陽,撤上洛郡,於上洛城設立洛州,領5郡,其中3郡屬今商洛:上洛郡,領上洛、拒陽2縣;上庸郡,領商(今丹鳳)、豐陽2縣;萇和郡,領南商1縣,即今商南。
西魏時屬洛州和雍州管轄。洛州治所設上洛,領上洛郡(今商州區)、拒陽郡(今洛南縣)、上庸郡(今山陽縣西北部、鎮安縣及柞水縣東南部)、商縣(今丹鳳)及山陽漫川、商南縣。柞水西北部屬雍州管轄。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為商州;治所設上格(即今商州城)領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陽、丹鳳;商南4縣及鎮柞部分地域);拒陽郡(今洛南地)。
隋代(589—618年)
開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兩郡,保留商州;大業三年(607年)撤商州復設上洛郡,治所仍設上洛,領上洛縣(今商州區)、商洛縣(商洛即從前的商縣,隋文帝改稱商洛,這是“商洛”二字連用起來稱呼地名的開始),洛南縣、豐陽縣(今山陽、鎮安縣及柞水縣東南部)上津縣(今湖北省境內)5縣;大興縣東南部(今柞水縣西北部)仍屬京兆郡管轄。
唐代(618—907年)
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設商州,貞觀元年(627年)劃歸山南道,開元二十五年歸山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撤商州又改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撤上洛郡再改為商州,治所設上洛,領上洛(今商州區)、商洛縣(今丹鳳、商南兩縣)、洛南縣(今洛南)、豐陽縣(今山陽)、乾元縣(今鎮安及柞水縣東南部)、上津縣(今湖北省境內)。今柞水縣西北部屬京兆府。
五代十國(907—979年)
五代十國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於分裂割據,各國疆域均不遼闊,道一級遂廢,為州(府)統縣的二級制。當時陝南東部經歷了後梁(907一923年)、後唐(923—936年)、後晉(936—946年)、後漢(947—950年)、後周(951—960年)等5個期代。後梁時,商州領上洛、商洛、豐陽、乾元、上津5縣;洛南縣改屬華州;萬年縣東南部屬京兆府。後漢時,商州領上洛、商洛、豐陽、上津4縣;南縣仍屬華州;乾佑縣(949年改乾元縣為乾佑縣)、萬年縣東南部屬京兆府。後周時,商州領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5縣;乾佑縣、萬年縣東南部屬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960—1279年)
北宋時,商州初屬陝西路,後屬永興軍路,治所設上洛,領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5縣。金、南宋時,商州屬金國京兆府路。金貞元二年(1154年)將商洛、豐陽兩縣降為鎮,併入上洛、洛南兩縣;鹹寧縣東南部屬京兆府;旬陽縣西北部(今鎮安縣)屬金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五月改屬河南路。領上洛(今商州區、丹風、商南、山陽4縣及柞水縣南部),至元元年(1264年)廢上洛縣,以州代縣,由州直轄,定名商州。轄地包括今商州、丹鳳、商南、山陽及柞水縣南部,並統領洛南縣地。
元代(1279—1368年)
商州先屬安西路,後屬奉元路管轄。元代實行省、路、府、縣四級行政建制,商州下領洛南l縣,原來的上洛為在郭,仍不另設縣,由州直管,商州所轄的地域和今天大體相當。
明代(1368—1644年)
地屬西安府,時稱商州,轄今商州區、丹風縣兩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降商州為縣制。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復升為州,領洛南、商南、山陽、鎮安4縣。天啟元年(1621年)為避明興宗朱常洛名諱,又改“洛”為雒”。
商洛有闖王建立政權的記載。祟幀十六年(1643年)十月,闖王軍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朝,稱永昌元年,派魯大儒為商州牧,給山陽也派了縣令(其它各縣不詳)。永昌二年正月,闖王政權結束。
清代(1644—1911年)
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直隸商州,直屬陝西省,領商南;雒南、山陽、鎮安4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鹹寧、藍田、鎮安3縣之地置孝義廳,屬西安府,這是柞水縣的前身。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設商縣(轄今商州區、丹風縣西南部)、洛南縣(今洛南及丹風縣東北部)、柞水縣(今柞水縣西部及鎮安縣東北部)3縣,屬關中道;山陽、商南、鎮安3縣,屬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撤銷道制,以省直接領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在商縣城設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商縣、雒南、商南、山陽、鎮安、柞水6縣,一度管轄藍田縣。是年在龍駒寨成立設定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49年5月,商洛地區各縣陸續解放,在商縣設定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主任分署第工分區,轄商縣、雒南、商南、丹鳳、山陽、鎮安、柞水7縣。1949年7月13日,商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改名陝西省商洛分區專員公署,仍轄以上7縣。1955年,將縣人民政府更名為“縣人民委員會”。1958年12月,撤銷丹風、柞水兩縣(丹風分屬商南和商縣轄,柞水與鎮安縣合併),商洛地區轄商縣、洛南、商南、山陽、鎮安5縣。1961年10月又恢復為7縣。1964年9月,因“雒”字生辟,經國務院批准,改“雒”為“洛”,時稱商洛專區,行政公署駐商縣城。1968年,商洛專員公署改稱為“商洛專區革命委員會”,各縣人民委員會易名為“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商洛專區革命委員會改名為“商洛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更地區名為商洛地區行政公署。1981年元月,改縣革命委員會為縣人民政府。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商縣為商州市。200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商州市為商州區。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7月7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商洛市商州區紅門河鄉併入黑龍口鎮,撤孝義鎮、白楊店鎮併入夜村鎮,撤張村鎮併入沙河子鎮,撤李廟鄉併入腰市鎮,撤蒲峪鄉、龍王廟鄉併入板橋鎮,撤硯池河鄉、麻池河鄉、西荊鄉、三岔河鄉、上官坊、閻村鄉鄉的建制,相應設立鎮的建制,商州區轄4個街道、19個鎮。
2015年2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麻池河鎮、硯池河鎮,併入楊斜鎮,撤銷上官坊鎮,併入閆村鎮,撤銷西荊鎮,併入大荊鎮,撤銷黑龍口鎮併入牧護關鎮、在原麻池河鎮、硯池河鎮、黑龍口鎮、上官坊鎮、西荊鎮所在地分別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商州區並鎮後轄14個鎮、4個街道。撤併130個村,保留255個村。保留31個社區不變。

區劃詳情

2019年,商州區下轄4個街道、14個鎮。商州區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1002001000
城關街道
611002002000
大趙峪街道
611002003000
陳塬街道
611002004000
劉灣街道
611002101000
夜村鎮
611002104000
沙河子鎮
611002105000
楊峪河鎮
611002106000
金陵寺鎮
611002107000
黑山鎮
611002108000
楊斜鎮
611002109000
麻街鎮
611002111000
牧護關鎮
611002112000
大荊鎮
611002113000
腰市鎮
611002114000
板橋鎮
611002115000
北寬坪鎮
611002119000
三岔河鎮
611002121000
閆村鎮
611002400000
二龍山水庫
611002401000
南秦水庫
611002402000
二龍山國營林場
611002403000
商丹循環工業園
611002404000
荊河工業園
611002405000
荊河農業示範園
611002406000
高校園區
611002407000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611002408000
氟化矽產業業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商州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東與丹鳳縣毗鄰,南與山陽縣接壤,西以秦嶺山脈為界,與藍田、柞水二縣相連,北與洛南縣相接。介於北緯33°38′—34°11′,東經109°30′—110°14′之間,東西長67.5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2672平方千米。城區位於丹江之濱,北依金鳳山,南望龜山,面積24平方千米,距西安117千米。
商州區政府

地質構造

商州地跨兩個大地構造單元,以鐵爐子一馬角一線分界,北部屬華北準地台西南緣商渭台緣褶皺帶,南部屬秦祁地槽東秦嶺褶皺系加里東和華里西兩個褶皺帶。

地形地貌

商州地貌屬東秦嶺山地地貌重要組成部分,結構複雜,是一個中、低山為主體的土石山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區最高點秦王山海拔2087米,最低處孝義劉一村南灣海拔543米,相對高差1544米。境內主要山系,西北部有秦嶺主脊通過,北有蟒嶺橫亘,南有流嶺逶迤,中有熊耳雄踞,構成北西南三面高崇,向丹江河谷傾斜的趨勢。登高遠眺,由丹江河谷向兩側山脊地貌呈層狀起伏。境內地形地貌按特徵分為河谷川塬地貌區、低山丘陵地貌區和中高山地貌區3個類型。河谷川源地貌區分布於丹江及其主要支流兩岸,包括陳塬以東至孝義以及楊峪河、大荊、腰市、李廟等地川道和兩側坡塬,海拔900米以下,相對高程小於100米。川區地面平坦,以小於5度的坡度向河床傾斜,坡塬坡度一般小於10度。該區分布面積約588.6平方千米。低山丘陵為複合地貌類型,低山大致成馬蹄狀分布,丘陵為侵蝕切割而成,成為低山的下沿部分,主體位於境內北部和東北部及中部的廣大地區,海拔800—1200米,相對高程100—300米,總面積約1211.8平方千米。中高山地貌分布於境內西北部和西部秦嶺南翼、西南部和南部的流嶺,東北部的蟒嶺海拔1200—2000米,相對高程500—1000米。總面積約837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商州地處中緯度,西北部有秦嶺天然屏障,冷空氣不易侵入,向東南開口的山川地形有利於暖溫氣流伸進,因而形成暖溫帶南緣過渡帶季風性、半溫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春長,夏秋短,水熱同季,氣溫,降水年際變化大,旱澇風雹災害多。年均氣溫12.8℃,最熱月為7月,平均24.8℃;最冷月為1月,平均為0.3℃。

水系水文

商州區河流密布,流域面積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1條;10平方千米以上的72條;100平方千米以上的5條;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1條。流域總面積2620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丹江、南秦河、板橋河、大荊河、會峪河。丹江橫穿全境,經丹風、商南入漢江,全長443千米,境內87千米,流域面積2242平方千米。商州河流均發源於境內,上官坊河、閆村河、黑山河、硯池河向南入金錢河;牧護關境內的溪流向西入灞河,使商州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

土壤類型

商州區境內土壤分為水稻土、潮土、新積土(淤土)褐土、黃棕壤、棕壤、紫紅土7個土類,16個亞類,29個土屬,82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商州區境內水質多屬低礦化重碳酸鈣型,污染少,水色清亮,宜於人畜飲用和工農業生產使用。全區地表水年產約5.7億立方米,枯水年產約3.5億立方米,河流落差較大,水能蘊藏量3.4萬千瓦。

土壤資源

商州區山地棕壤面積112.83萬畝,主要是森林土壤,分布於秦嶺、流嶺、蟒嶺山系1300米以上的山地。石碴土面積216.44萬畝,包括粗骨性棕壤、黃棕壤、粗骨性褐土,面積大,分布廣,是境內主要農業土壤。黃瓣土面積19.78萬畝,主要分布於丹江河谷及大荊、腰市等地的坡源地,是耕地中的低產土壤。黑瓣土面積17.49萬畝,分布於丹江沿岸村莊周圍,土層深厚,肥力高。紅砂土面積3.71萬畝,分布於丹江北部丘陵地帶,系紅色砂礫石發育而成,土層薄,質地粗,肥力差,怕早怕澇,屬低產土壤。黃墡土面積2.65萬畝,分布於丹江兩岸坡地及一些殘樑上部,土層深厚,但有機含量差。紅膠土(俗稱膠泥土)面積2.37萬畝,分布於丹江北部以及大荊、腰市等丘陵地帶,質地粘重,肥力較低,適耕性差,是亟需改良的低產土壤之一。淤泥沙土面積2.14萬畝,分布於丹江及其支流兩岸,含泥量較多,熟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為優良耕作土壤。

植物資源

商州區境內有植物1079種,有利用價值的750餘種,以暖溫帶為主,兼及亞熱帶種類。海拔1200米以上廣大山區為油松、白皮松、華山松、紅樺、櫟類等用材林所覆蓋;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及兩側坡塬和山地為經濟林適生區。野生氣藥材有140餘種,是陝西省天麻、二花、五味子傳統產地。

動物資源

商州區野生動物有5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羚羊、貓頭鷹、大鯢、水獺、梅花鹿、黑熊等。

礦產資源

商州區境內查明的礦產有21種,產地65處,其中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鋁、鋅、銻、鎢、鉬、金、銀10種,產地42處;非金屬礦產有煤、螢石、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花崗石、石膏、黃鐵礦、透閃石、蛭石、粘土11種,產地23處。商州礦產資源中,非金屬礦產占絕對優勢;非金屬礦產中,建築材料用礦占絕對優勢。境內儲量大,具有開採利用價值的礦產有:銅礦,主要是兩水寺和三十里舖礦點,礦石儲量26.08萬噸,金屬儲量2437.27噸;鉛鋅礦,主要有鐵爐子道岔溝礦床和龍王廟銀廠溝礦點,道岔溝礦床鉛鋅金屬儲量78.16萬噸,金532.5公斤,銀56.7噸,硫6.7萬噸,屬中型工業礦床;螢石礦,主體分布於松樹嘴、麻池河赤水峪一帶;石灰岩,主要有金陵寺水泥灰岩和大趙峪灰岩,儲量約500萬噸;大理石、花崗石探明的有21個品種,主要分布於黑山至楊斜、大荊至腰市、北寬坪等地,地質初探圈定礦體可采儲量2100萬立方米;透閃石礦,位於韓子坪,已圈定7個礦體,儲量500萬噸;蛭石礦,位於楊斜至管坪一帶,礦帶長度3000多米,厚度1—2米。

人口

2019年末,公安戶籍總戶數197497戶,比上年同期198238戶減少741戶。戶籍總人口557332人(其中:男294062人,占總人口52.76%;女263270人,占總人口47.24%),比2018年末560374人減少3042人,下降0.54%。總人口中農業人口340243人,非農業人口217089人。
全年出生人口5911人,出生率10.58‰,比上年下降0.66個千分點。死亡人口5357人,死亡率9.59‰,比上年上升3.3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減少率0.99‰,比上年下降4個千分點。
2019年末,轄區常住人口540300人,同比增加242人。其中城鎮人口267200人,同比增加12064人。城鎮化率49.5%,同比增長2.3個百分點。

經濟

綜述

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156.74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2%。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第一產業15.904億元、第二產業47.511億元、第三產業93.333億元。同比增長4.5%、4.6%和4.0%。三次產業構成為10.16:30.31:59.53。各產業對經濟成長的拉動力為0.46、1.38和2.36個百分點;三產業貢獻率分別為:10.89%:32.78%:56.3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9006元,同比增長8.3%。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商州區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98個,當年新納統99個,同比增長27.7%和-7.5%。億元以上項目119個,增長48.8%,當年新納統億元項目67個,增長32%。其中5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法人單位66個,當年新增30個。全社會投資額完成137.4億元,增長12.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134.3億元,增長13.3%(民間投資額增長8.2%,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下降3.7%);農村農戶投資額3.14億元。當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9.2%。全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一二三產業增速分別為415.4%、-26.5%和29.2%。受國家扶貧政策帶動,一產投資增長迅猛,二產受國際大環境及市場波動的影響,投資下降,三產保持平穩增長。
財稅收支
2018年,商州區財政總收入6.8億元,同口徑增長8.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085億元,同口徑增長6.5%;稅收收入2.6043億元,增長15.5%。地方財政支出36.69億元,增長20.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832億元,下降5.2%;教育事業費支出7.2528億元,增長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9717億元,增長115.5%;農林水事務支出7.6109億元,增長44.6%;科學技術支出371萬元,下降53.6%;醫療衛生支出4.8741億元,增長11.3%;節能環保1.1191億元,下降35.4%;城鄉社區事務9755萬元,下降68.5%;文化體育傳媒支出5514萬元,下降9.3%。
人民生活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5元,比上年同期(22706元)增加1929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0元,比上年同期(8981元)增加839元,增長9.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4元,比上年同期(14023元)增加1341元,增長9.6%。
2018年,商州區物價水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2.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5%,衣著價格下降0.6%,居住價格上漲4.3%。

第一產業

2018年,商州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7676億元,同比增長4.4%(可比價),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8775億元,同比增長3.4%。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479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完成無公害農產品一體化認證4個。
商州區商州區
種植業
2018年,商州區糧食產量90416噸、同比增長4.3%。其中,夏糧30830噸,秋糧59586噸。種植烤菸207畝,實現產值87萬元。
林業
2018年,商州區綠化造林全年完成各類造林42000畝,其中飛播造林4.2萬畝。森林覆蓋率68.5%。核桃、板栗、花椒產量分別為6300噸、1917噸和44噸。中藥材產量達到32608噸,設施大棚2153個,面積達到2583畝。
畜牧業
2018年,商州區畜牧業產值完成45971萬元,同比增長(可比價)1.0%。
生產條件
2018年,商州區農用機械總動力104657千瓦;年末有效灌溉面積2572.13公頃;化肥施用實物量24593噸,每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1152千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696.8千克/公頃;油料單位面積產量2052.8千克/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商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其中當年新納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91.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工業產品銷售率96.8%,比上年同期降低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39.81億元,同比增長14.1%。規下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增長3.2%。(增加值為快報評估數,其餘為年報上報數據,下同)。四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0.34億元,占總產值的89.0%。其中,有色金屬冶金和壓延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1.38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25億元;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05億元;醫藥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66億元。
建築業
2018年,商州區資質以上建築企業32家,其中當年新增企業3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1.45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建築安裝工程產值38.27億元,增長3.1%。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9.92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5%。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簽訂契約額84.78億元,增長11.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29.13萬平方米,增長19.9%;房屋竣工面積122.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商州區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7家,當年納新3家。其中批零企業36家,當年新增納統企業3家;住餐企業11家,與上年保持穩定。轄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7531億元,增長10.9%。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分別為92.4755億元、36.5587億元,分別增長4.0%、12.1%;住宿、餐飲業營業額分別為1.7914億元、11.0677億元,分別增長11.2%、14.3%。
房地產業
2018年,商州區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19家,完成房地產投資額9.3297億元(占城鎮投資額總量的6.9%),比上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商品房施工面積207.41萬平方米,增長17.5%;商品房銷售面積37.95萬平方米,下降7.0%;商品房銷售額12.9822億元,下降10.9%。
旅遊業
2018年,商州區累計接待國內旅遊人數789.7萬人次,增長21.7%;旅遊總收入44.2億元,增長25.1%。
金融業
2018年,商州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83.6375億元,增長10.7%。其中:住戶存款223.4311億元,增長10.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99.8732億元,增長3.1%。其中短期貸款47.1212億元,下降14.9%;中長期貸款145.3748億元,增長13.2%,票據融資7.377億元,下降26.1%。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商州區境內等級公路里程2494.3千米,其中高等級公路(高速路)143千米。
商州境內通航河流唯丹江。據記載,唐廣德初,“河運不通,漕輓由漢沔至商山,達京師。”“於時周鄭路塞,東南貢賦之入,漕漢江,轉商山。”可見當時長安的糧食供應,除依靠運河外,漢水至商山一線亦為重要通道,所以唐代稱此路為“貢道”,是唐京城與東南各地的一條交通運輸動脈。唐人對商山道上的綱運情況載述頗多。明、清兩代,丹江水運更形繁盛。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由華山南及雲、貴、兩廣考察,即於龍駒寨覓舟而下。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以關中、西鳳飢,將襄陽存倉米二十萬石由丹水運至商州,轉運西安減糶濟民。命學士德珠、楚督丁思孔、襄鎮殷化行董其事,造舟浚流,二月六日自襄裝發,三月杪達龍駒寨即轉遞,四月初抵西安開糶。會時和麥登谷價驟平,流散者悉歸,始報罷。
計自襄陽府城溯漢江,歷谷城、光化至均州之小江口,二百八十里。入小江口經河南內鄉境至淅川一百六十里。又百五里至淅屬之荊紫關。又百一十五里竹林關。百一十里龍駒寨。自襄迄寨水路凡八百七十餘里,其間多支河流入,其灘之險而可名者一百三十有奇。
1990年3月,政府決定,將312國道穿過市區部分移于丹江北岸二道沙堤,稱為過境路。工程於1990年4月開工,按國家二級公路標準修築。
省道商州市境內省道包括洪箭公路(商州段)和商沙公路(商州段)。商州段全長75.9千米。
洪箭公路起自商州洪門河、蒲峪鄉,經洛南縣城,至陝西、河南兩省交界的箭桿嶺,全長110千米。商州段30.3千米(洪門河—葡萄嶺)。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自黑龍口迤東洪門河至洛南縣城段通車,初稱商(縣)洛(南)公路,後改稱黑(龍口)洛(南)公路,為長坪公路支線。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黨三十六集團軍駐守洛南箭桿嶺,為保證軍事運輸,國民黨政府投資400萬元,組織軍工興築,使黑洛公路展至箭桿嶺。因系軍用臨時專線,線型不順,路窄坡陡彎急,加之長期失修失養,至解放初已許久不通汽車。
1955年,商縣、洛南兩縣先將洪門河至洛南段修復通車。1956—1957年商縣段兩次進行整修,其中紅土嶺盤坡公路120米,縱坡由13%降至4%—5%,使路況有了較大改觀1959年11月至1960年4月,對洪門河至洛南縣城段(49.85千米)進行大的改建,投工30萬個,投資65萬元(商縣段50萬元),完成土方量20萬立方米,路基加寬到8米,路面鋪以砂石,最大縱坡降至9%,平曲線最小半徑加至15米,基本達到三級公路標準。1973年6月試鋪渣油。1987年全線均整修為黑色渣油路面。1990年日交通流量755車次。
商沙公路又名商向公路。起點商州丹江橋北端,中經山陽、鎮安、柞水3縣,終於寧陝縣向陽街(即沙溝,也稱廣貨街),全長313.7千米,商州段45.6千米(丹江橋-下官坊),為新中國成立後商洛地區修建的第一條幹線公路。
1956年4月17日,商(縣)山(陽)段簡易公路開始施工,同年12月10日完工。國家投資34萬元,民工建勤折價28萬元,投工35萬個。完成土石方67萬立方米,修建橋涵72道。1959年11月10日至1960年4月15日,商縣段按六級甲簡易公路標準改建,新線改經三十里舖、岔子嶺、殿嶺、沙河灣、安武至下官坊,與舊線投合,全程67.1千米。

運輸

2018年,商州區完成公路貨運量350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3450萬噸/千米;全年公路客運量620萬人,公路客運周轉量2950萬人/千米。全年公共汽車客運總量1622萬人。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01輛,實有出租汽車319輛。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州區高新技術企業累計10家,全年科技研發投入11041.6萬元,完成專利申請420項,專利受權228項,其中1項獲獎。實施科技成果專項2個,累計簽訂技術交易契約5項,實現技術契約交易額2360萬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州區共有國小138所,比上年減少8所,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其中女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升學率100%;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人數3766人,同比減少499人;國中畢業升學率98.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高中升學率97.0%,與上年同期持平;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比上年同期提高一個百分點。各類學校在校學生7314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0986人,增長0.4%;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009人,同比下降26.4%;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7352人,同比增長15.1%;國小在校學生33797人,較上年同期上升6.5%。中等職業專任教師126人,同比減少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764人,同比增加76人。國小專任教師1905人,同比增加36人。

文化事業

2018年,商州區廣播綜合覆蓋人口55.8萬人,綜合覆蓋率為98.81%;通有線電視村(居委會)284個,有線電視用戶49505戶,有線電視入戶率38.52%;電視綜合覆蓋率99.34%,衛星地面接收站12座,其中收轉站2個,單收站53364座。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州區共有各類醫院45家,市直醫院7家。轄區病床床位數4131張,每萬人擁有床位73.71張,比上年同期增加2.34張/萬人。全區衛生技術人員4469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1450人,註冊護士2018人。防疫人員25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75‰,其中嬰兒死亡率1.54‰,下降0.55個千分點。產婦住院分娩率100%。農合療參保人數40.5732萬人。

勞動就業

2018年,商州區轄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人,失業率控制在2.96%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7334人,比上年同期(78964人)增加8370人。城鎮職工全區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62409人,比上年增長0.2%;其中國有單位35653人,下降10.8%。集體單位和其他單位分別為3139人和23583人。平均人數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0318人,下降0.9%,其中國有單位34767人。勞動報酬全區城鎮單位全部從業人員勞動報酬33.2378億元,其中國有單位20.7104億元、集體單位1.5016億元、其他單位11.113億元。全區城鎮單位全部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55104元,增長13.8%。其中國有單位59569元。

社會保障

2018年,商州區城鎮失業保險職工參保人數39694人;職工參加醫療保險人數53539人;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85704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46864人;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參保人數304196人。年末城鎮就業人員35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6%。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商州區擁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個,床位38張;社會福利院12個,床位1368張;社會服務設施數85個。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年末城市居民全年保障1557人;農村居民全年保障14622人,“五保”人數2361人。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實現了城鄉醫療救助的全覆蓋。

環境保護

2018年,商州區環境質量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1天。轄區污水池處理廠2個,全年工業化學需氧排放量4301噸;化學需氧量消減率60%;二氧化硫排放3419噸;二氧化硫消減率25%。轄區能源消費總量81.97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降低率6.07%。

安全生產

2018年,商州區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1起,死亡12人。按事故標識分:依法登記註冊單位發生事故8起,死亡3人。其他單位發生事故13起,死亡9人。按行業分:道路運輸業發生事故15起,死亡6人;建築施工和設備安裝業發生事故4起,死亡5人;冶金行業發生事故2起,死亡1人。

歷史文化

戲劇

商洛花鼓
俗稱“花鼓子”、“鑼鼓戲”。起源於湖北、安徽等省。清鹹豐年間傳入商洛,後與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形成別具特色的商洛花鼓。商州為其形成、流布的中心地域。花鼓戲的唱腔主要以流傳於秦楚山地的山歌民歌、民間小調和勞動號子曲調為基礎音樂,其曲牌為小調、八岔、筒子3種。小調全由民歌組成。八岔分為陰八岔、陽八岔兩種。筒子戲以慣常使用大筒子胡胡而得名。常用曲調有緊板、慢板、陰調和老生調、小生調等。筒子戲結構較完整,調性較統一,富有細膩纏綿的抒情色彩,適宜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為商洛花鼓的主體音樂。
商洛道情
為陝西“三大道情”(陝北道情、關中道情、商洛道情)之一,商州為其中心流布區域。舊時多與皮影戲配唱,無演員掛衣化裝演唱者。一般以清唱為主要演出形式。一人領唱,數人幫和。此外,還有站唱、坐唱、單口唱、對口唱等講究。伴奏樂器主要有漁鼓、簡板,後逐漸配以絲弦和吹管樂器。因皮影戲多於晚間演出,故道情又有“夜戲”之稱。道情音樂屬於板腔體,即梆子戲類。其特點是有說有唱,形式活潑,節奏自由明快,曲調開闊、優美、細膩、幽雅。尤其是主唱、合唱配合默契,此伏彼起,餘韻連綿、感染力較強。其劇目題材可分為4類:一是神仙道化戲;二是神仙故事戲;三是歷史故事戲;四是生活故事戲。
二簧
又名“漢調二簧”,商州人俗稱“土二簧”,與弋陽、崑腔、梆子一起,被稱作中國古老的“四大戲曲聲腔”。四五十年代在本地影響較大的是大荊、腰市一帶的“十大股”劇團,是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演唱形式。今境內已無演唱此聲腔的專業表演團體。二簧何時傳入,已無史籍可考。據《陝西戲曲劇種志·第一輯》記載,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在商洛活動期間,軍中已有戲班存在。清同治、道光年間,商州二簧班社頗多。其音樂屬板腔體,唱腔主要有二簧(即“上把”)和西皮(即“下把”)兩種。二簧曲調具有平穩、肅穆的特點,慣於表現沉痛、抑鬱、悲憤、婉惜的情緒,多用於正劇悲劇的演唱。西皮旋律起伏較大,歡快流暢,善於表達舒暢、豪邁、灑脫、愉快的氣氛和情緒。二簧戲做工細膩,表演認真傳神,道白唱腔婉轉與粗獷並存。表演程式靈活自如。主要流行劇目有《二度梅》、《二進宮》、《蘆花盪》、《八義圖》、《六月雪》、《田才吃饃》等。
秦腔
是以秦聲為聲腔體系的一種歌舞戲。因為用梆子擊節,所以又叫“梆子戲”,或叫“桄桄子”、“亂彈”等。該劇種唱腔樸素、明快、粗獷、豪放、激烈、昂揚,氣勢雄渾,字字真切,剛柔相濟,迂迴悠蕩,感染力強。其表演程式融文學、音樂、舞蹈與技藝於一爐,即唱、做、念、打渾然一體。臉譜講究莊重、大方、乾淨、生動和美觀。其圖案壯麗,寓意明確,性格突出,格調豪放明快。尤其是秦腔劇目有著自己鮮明、深刻的現實主義傳統,它對現實生活及時的反映與表現,使之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和青春活力。商州秦腔師承易俗社等,並有所創新。既有南路秦腔的古樸粗豪,又有北路秦腔的翻高遏低,東路秦腔的高亢圓潤,西路秦腔的平和細緻。秦腔音樂屬於板腔體音樂,是以板式的變化來表達一定的情感和內容的戲曲音樂結構。其音樂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唱腔的板腔體;二是伴奏性的曲牌音樂;三是打擊音樂(即鑼鼓點)。唱腔又叫板歌,是秦腔在聲腔上的主要標誌。
曲子
亦名眉戶(迷胡)戲。早期的“眉戶”只是單一的民間小曲,如《繡荷包》、《銀紐絲》、《哭五更》等。之後,經過長期實踐,將許多唱曲接連組成套曲,一人或多角唱奏一個完整的有情節的故事。這種形式文人稱之為“清唱”,民眾俗叫“地攤曲子”。清鹹豐、同治年間,興盛於渭南、大荔、富平等縣,並波及全省城鄉。商州曲子即始於其時。由於地域相距較近,班社之間來往較多,所以演唱風格也受“東路曲子”的影響較大。據藝人相傳,民國時期,商縣三十里舖、石鳩河、會峪、夜村、板橋、北寬坪以及西鄉麻街一帶,廣興曲子戲,演唱班社也多,常有“秦腔”、“二簧”不敢同曲子對台演出的情況。至今,民間還流傳有“一清(曲子)、二簧、三桄桄(秦腔)”的說法。曲子戲是最具大眾化的表演形式,富有優美、淳樸、幽雅的地方特色,大本戲少,生活小戲多。內容多是勞動人民自己歌唱自己的生活故事,表演程式也極為大眾化。所以,有善於表現現代題材的特點。

民樂

除春節社火、花燈、鑼鼓以外,婚喪嫁娶等禮儀活動也各有風格迥異的音樂場面。舊時城內樂戶分東、西兩坊,主要服務於紅、白事。紅事音樂有《大開門》、《小開門》、《擺場》、《壽宴開》等;哀樂曲調有《柳青娘》、《祭靈曲》、《化錢曲》、《上路》等。民間嗩吶藝人中也蘊藏著許多珍貴的演奏曲調,其中《百鳥朝鳳》、《雁落沙灘》兩曲,1957年由本地藝人胡舍、何長壽在省民間藝術匯演時登台演奏,得到同行和專家們的高度讚賞。民歌商州有自己獨特的民歌。其歌雖不免野聲野調,卻純從胸臆中自然湧出,不僅語言樸實無華,表情坦率真摯,而且取喻新穎,充滿濃厚的鄉土氣息。其類型大體可分成勞動歌、時政歌、禮儀歌、情歌、生活歌、歷史傳統歌和雜歌7種。收入《商縣歌謠集成》(1988年4月商縣文化局整理編輯)有500餘首。其中《女想娘》、《看石榴》、《十二辰》、《馬馬歌》、《拜年》等被《中國民歌集成·陝西卷》收錄。

歌謠

民國時期成書的《陝西謠諺初集》中,輯有商縣民謠四首。其篇名是《龍渠水》、《放牛歌》、《白白手,紅指甲》、《作孽驗》。據《商縣歌謠集成》記載,舊時流傳於境內的民謠大約有三四百首之多。其代表作品有:勞動歌謠《擔起擔子豁起風》、《種田苦,種田樂》等;革命歌謠《要翻身,當紅軍》、《飯碗一摔打游擊》等;生活歌謠《賢良女》、《纏腳苦》、《髒婆娘》、《小女婿》等;兒歌《蛋蛋籠》、《雁兒雁兒擺鏵角》、《娘的腳,媳婦的腳》、《豆芽菜》和《月亮爺爺跟我走》等;其它歌謠《十對花》、《顛倒歌》、《說“懸”》等。《盼天亮》、《紅軍會師商州城》、《堅決跟著徐向前》等40餘首歌謠被輯入《商洛紅色山歌》、《川陝蘇區紅色歌謠》、《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歌謠三百首》等書。

故事

商州民間故事大致可分為神怪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以及笑話故事等類。收入《商縣民間故事集成》一書有150則。代表作品有:神怪故事《閻王愛戴二尺五》、《劉秀撒金錢》、《四精救善婆》等;寓言故事《狼謝恩》、《鬼拔毛》、《長蟲有心龜無心》等;生活故事《傻女婿拜年》、《俠盜張老三》、《財東娃訂親》等;人物故事《溫八叉板橋留題》、《韓湘子藍關戲文公》、《王禹稱學詩》等;笑話故事《人長人短》、《德政碑》、《三殘學戲》等。七十年代以來,新編故事有《民兵英雄任君善》、《救牛記》、《送羊》、《漚肥記》、《情深如海》、《戒菸》、《換娃》、《黃蛤蟆算卦》等,這些作品多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傳說

傳說是大眾的文學,存在面廣,其特點是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生動,地域特點鮮明。神話傳說反映了先民們早期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他們希望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和願望。代表作品有《風婆和雨祖的親事》、《老道的鐵鏟》等。地名傳說頗多,幾乎所有村莊河流山川洞穴古樹都附有一個或幾個美麗而又動聽的民間傳說,如《孝義灣的傳說》、《松雲寺的傳說》、《大荊來歷的傳說》、《牧護關因何而得名》等。人物傳說主要是圍繞歷史上一些地方名人,如邵布政(可立)、牛監軍(如晃)、郝貢爺(景星)等,講出來的一些小故事。其中不乏“文曲星下凡,神仙庇護”之類的迷信色彩。動、植物傳說和風俗習慣傳說,則清新可愛,饒有風趣,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稻草、豆子和石頭》、《煨柏朵煙》、《死後要給三年飯》等。紅軍的傳說給古老的商州民間傳說注入了新的內容,其中《一匹大白馬》、《山地鞋》、《劉老漢發財》等,都從不同的角度歌頌了紅軍在商洛同老百姓結下的骨肉情誼。收入《商縣民間故事集成》一書的傳說共74則。

社火

一般於農曆正月十三日下午“龍泄城”之後為始。所謂“龍泄城”,即此日城關各社社火龍燈隊伍,按照“喜神方位”依次登上城頭,逆時針方向遊行一周,然後沿街玩耍,取道回社,活動也即結束。解放以後城牆廢棄,此儀式也隨之消失,唯社火龍燈活動照舊。社火不只在城裡進行,農村多由較大村鎮牽頭組織,參與者不計較報酬的多少。白天的表演項目一般有高蹺、芯子(即“高台”)、馬社火(後代之以腳踏車)、大頭娃、紅猴等。其節目多取材於戲曲回折,如《三戰呂布》、《唐僧取經》、《田才吃饃》、《拾玉鐲》、《天仙配》、《斷橋》等。夜晚則有採蓮船、龍燈、獅子、走馬、云云(也稱“魔女”)等。演出時,以牌燈圍場,上演節目出場有固定程式,鑼鼓點隨節目的不同而變化,節奏也各有快慢張馳。

工藝

民間工藝名目繁雜,主要有花燈、藍印花布、針黹品和雕塑等4類。
花燈
民間花燈品種較多。按製作材料可分為竹木燈、鐵絲燈、玻璃燈和盒子燈4類;按表現內容和造型可分為宮燈、人物燈、動物燈、果菜燈、器物燈等。宮燈有球型、圓柱型、四方型和六稜柱型(俗稱“褲腿燈”)4種。一般均由竹篾、鐵絲或木條製作燈筋,鐵絲做燈提,燈提下端安以圓型木製燈座。燈圍皆使用朱紅綢緞或綾絹,上下兩端貼有綠色或黃色的雲紋剪紙,燈座綴以黃色絲織穗子。近年來,市面有中小型塑膠宮燈應市,上鐫“五穀豐登”、“福”、“囍”等陰文金字。春節時,一對宮燈高懸門楣,充滿熱烈、喜慶、吉祥的氣氛。
藍印花布
印花布傳入商州約有200餘年歷史。清末民初,為其興盛時期。嗣後,隨著花紗布的大量輸入,印花布的銷路受到影響。但是花紗布較之土產的印花布價格昂貴。抗日戰爭後期,外來物資運輸困難,物價陡漲,使一度衰落的印花布生產出現生機。當時,城內染坊發展到7家,年產印花布約三百匹(每匹長四五丈,寬一尺二寸至一尺四寸)。其花型圖案,初傳入時有“七點梅”和“菊花”(兩個散點的四方連續圖案)。三十年代後期,原有花型已不能滿足廣大民眾的生活要求和審美需要,為了增加花色品種,藝人們便在吸收借鑑花紗布圖案特點的基礎上,向廟宇繪畫、石刻藝術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學習,創造出許多適宜於印花工藝的新花色品種,如各種卐字、蔓草、方勝、盤纏、佳禾、蝙蝠、雲紋、角花以及柔錦等。在整匹花布圖案設計之外,藝人們還專門為被面、床單、門帘、裹肚、圍裙、枕布等精心設計頗富民族特色的花型圖案。被面、床單圖案有“五穀豐登”、“喜慶豐收”、“蓮鯉生子”、“麒麟送子”、“鳳凰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等。門帘圖案有“富貴平安”、“福祿壽”等,檐水圖案多是“出門見喜”、“喜氣盈門”等詞語構成的圖案。裹肚則在花邊裝飾圖案中刻一“胖娃壽桃”、“胖娃石榴”等。四十年代,印花布工藝發展成多色套版印刷,不僅色彩斑瀾,而且圖案設計也較前更為精細。
針黹品
具有鮮明的地城特色。枕頭頂縫合於長方體枕頭兩端,樣式為正方形,底色多為紅、藍、黑、白等,上以各色絲線繡成石榴、牡丹、荷花、鯉魚等圖案。其繡工精細,色彩紛呈,是頗富地方特色的裝飾物。
花鞋墊鞋墊面料多為藍陰丹布,上用五色絲線(或棉線)繡花。周匝圍以萬字、靈芝、水波浪等花邊,墊心繡梅花、鴛鴦、松竹、麒麟之類,前後繡雙鳳、雙石榴、雙蝴蝶、菊花、牡丹等。姑娘們為未婚夫精繡的鞋墊圖案里還藏以“白頭偕老”或“囍”等字樣。
布老虎黃布為皮,布鞭為尾,四蹄以黑絲線勒成爪子。其工藝技術主要集中頭部。無論耳、鼻、眼、嘴以及鬍鬚都與虎酷似,額皺繡以“王”字。既是兒童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香包為端陽節的一種民間避邪物。用各色花布屑拼成,內裝香草、蒼朮等香料,外型花樣繁多,凡各類動物植物形象皆可摹擬。繡工精湛,維妙維肖,上有系線,下配穗子。舊時姑娘出嫁後第一年端陽節前,要趕製大量香包,到時分贈姑璋叔侄,以示新婦心靈手巧。
針扎以布、綢、緞等料做成,分蓋、底兩部分,內腔呈窩狀,主要用以藏針,也為婦女衣襟飾品。外型如魚或石榴、葫蘆、雞等,並繡以花草圖案。
此外,尚有老虎童帽、貓娃童鞋、繡花裹肚、布圍裙、包袱皮等。
雕塑
主要有泥塑和木雕。
泥胎胖娃學名阿福。系薄殼半浮雕泥塑,多懸於牆壁以供觀賞。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先在木模中托出泥胎,然後塗粉賦彩即可。胖娃造型較為奇特,坐身短而體胖大,呈橫向誇張狀。盤腳搭手,憨態可掬,懷抱物多核桃、石榴、鯉魚、公雞等。也有做成面具,專供兒童玩樂者。
雕花屋脊有陶製品和水泥製品兩種。陶製品又分為脊身(雙面花紋浮雕俗稱“雲瓦”)和脊首(麒麟獅獸或龍頭龍尾)。中脊以藍土、石灰、水泥拌和成泥,拓出“二龍戲珠”或“福”字等圖案。水泥製品為近時興起,圖案與陶製品相似。
壽材頂子為棺材大頭浮雕,一般園形圖案居多。雕刻內容有重閣殿宇、鹿鶴同壽、八仙過海、福祿壽星、夜觀春秋、麻姑獻壽、松竹梅蘭、流雲蝙蝠等,也有單刻“福”、“壽”字樣。邊花有萬字、雲紋、回紋等。墨底金描,富麗堂皇。
狗娃咪膠泥燒制,小僅盈寸,中空吹之發聲,既是兒童玩具,又是具有一定欣賞價值的民間工藝品。主產於城郊東龍山村。造型不僅有小狗,還有小獅、小猴和人騎獅,猴騎獅等。狗娃咪造型重相似,小狗和小獅的區別,僅在於頭上兩丫和四丫。經過民間藝人大膽的誇張變形,狗與獅均昂首挺胸,四腿分立,顯得分外精神。其色分黑、紅兩種,淳樸、粗獷、鄉土氣息濃厚。

風景名勝

綜述

商州區坐落於丹江之北,背靠金鳳山,面對龜山,形如鶴翔,故有“鶴城”之稱。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由於製備覆蓋率高、依山傍水等特點,旅遊景點眾多。

主要景點

大雲寺大雲寺
坐落在商州城西街北側。負陰抱陽,依山臨水,原有上寺與下寺之分。上寺在城北金鳳山,清代易名“啟秀閣”,後被拆除,現址為下寺。大雲寺建於唐代,武則天借《大雲經》中有關“彌勒下生做女王,威伏天下”等話,聲稱她自己就是“彌勒轉世”,可以作“閻浮提主”,於是便改唐為周,作女皇帝,詔兩京各州基本都建起了大雲寺。16年後李顯復唐,詔毀大雲寺,一時間,兩京各州大雲寺基本毀盡,唯商州大雲寺被地方官改名“兩岩院”而倖存下來。到元至正年間,商州大雲寺修復。保存下來的這座大雲寺尚有基地面積8000平方米,4座大殿幾經維修,仍然保持著歷史的風貌。1992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系全國僅存,所以顯得彌足珍貴。
牧護關生態旅遊度假區牧護關生態旅遊度假區
牧護關地處秦嶺之巔,位於商州區的西北部,處於中國南北分水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0.3℃左右,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有“天然園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稱,是理想的避暑休閒度假的旅遊目的地。景區分為四大功能區:一是牧護關避暑度假區,包括湘子苑、文公齋、劉秀閣、牧童樂4中風格的別墅群;二是天屏溝生態旅遊娛樂區,包括滑雪(草)場、攀崖、射擊、射箭、垂釣園、匹特博(彩彈氣槍)、徒步觀光遊覽;三是韓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觀遊覽區,包括韓愈祠森林公園、湘子洞、商州人文歷史民俗博物館、秦巴山區生態博物館;四是綠色農業觀光區,主要包括畜牧小區以及玉米、脫毒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
牧護關滑雪場牧護關滑雪場
牧護關滑雪場牧護關滑雪(草)場位於商洛市商州區牧護關鎮天屏溝生態旅遊娛樂區內。這裡地處秦嶺之巔,距西安繞城高速58千米,距商洛市區46千米。牧護關屬黃河流域,暖溫性山地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0.3℃,夏季平均氣溫約26℃,冬季零攝氏度以下時間長達85天。植被覆蓋率85%以上,生長著數百種草木本植物。
蓮湖公園蓮湖公園
蓮湖公園
位於州城西南隅低凹處,東西長近里許,南北寬百丈余,水陸總面積共121畝。蓮湖西、南圍以商州古城牆,廣植刺槐、垂柳。漫步城牆,湖北舊有文廟古建築群,湖東有拱橋綠林,遊船碼頭;湖西北角有一泉,名“慈泉”,俗稱“水泉”,終年溢水成湖;西南角有一泉眼,深不可測,泉眼吐水,蓮湖之水即源於此。蓮湖公園分東、中、西三個景區,各具特色。東區廣植蓮藕,中區兒童樂園,西區碧波蕩舟。據考證,蓮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黃某開闢的花園,名“黃家園”。到清代,“郡人治以為園,種蓮蓄魚,游釣其中。後在湖心築起了“飲霞亭”,在中區建起了“觀魚亭”和五彩繽紛的兒童樂園。
商鞅廣場商鞅廣場
商鞅廣場
商洛市最大的廣場——商鞅廣場,坐落於廣場中心的大型主題性城市雕塑“商鞅”也成為標誌性雕塑。廣場中心的商鞅雕塑高9米,“商鞅”左手持簡,身佩寶劍,剛毅果決,莊嚴威峻,雕塑背後是一堵總長33.8米的浮雕文化牆,主要講述商鞅變法前後的歷史風雲。從雕塑輻射出一個面積達80畝的廣場,廣場上的音樂噴泉、各種健身器材、小型浮雕群以及從全市各縣區移栽來的14棵景觀樹。 商洛曾是戰國時期商鞅的封地,“商鞅封邑”遺址至今尚存,以商鞅作為商洛的城市雕塑最合適。
仙娥湖旅遊區仙娥湖旅遊區
仙娥湖原名仙娥溪,位於商州城西5華里處。仙娥溪是丹江河水在岸邊懸崖峭壁下聚集可泛舟的溪水。1973年此地建成二龍山水庫,全溪積水成湖,人們稱此水庫為仙娥湖。水庫大壩高63.7米,水系面積為96平方千米,湖區水面6000餘畝,湖面成“丫”字形。
商州清明山商州清明山
商州清明山
商州北部大荊街道往北1華里,有座山名叫“清明山”,海拔1200米, 系東秦嶺支脈西峪山的末端峰巒,宛如一條巨龍的龍頭挺立在群山之中,風光秀麗。該山古時候叫玄武山,據民間傳說商州城始建時,有北玄武、南朱雀、左青龍、右白虎之說。後因當地人多在清明時節上山朝拜,改名清明山。
清明山自古殿宇宏偉,香火旺盛,文革中,遭受浩劫,1993年當地政府組織民眾復修了玄武大帝無量祖師殿,還修建了觀音廟、黑虎靈官殿、八仙殿、馬王廟、藥王廟、土地廟。
靜泉山風景旅遊區靜泉山風景旅遊區
靜泉山位於商州城區東南3千米處,歷來有“商州小華山”、“商州莫高窟”的美譽。靜泉山海拔808.8米,遠看宛若一尊盤坐的大佛。山腰有泉,不涸不溢,數千年來,以靜、清、澈、洌著稱,故美其名曰“靜泉”,山因泉而得名。自唐代初,當地民眾就在山上鑿洞拜佛,是商洛著名的佛教聖地。
闖王寨古代軍事旅遊區闖王寨古代軍事旅遊區
闖王寨”原名“鼎龍寨”,因闖王李自成八進八出商洛山,在此屯兵而得名。“闖王寨”位於商州城西十華里處的麻街嶺東段山麓,312國道麻街嶺隧道穿山而過。山寨青石砌壁,大部分寨牆根基完整。山寨分上中下三部分,呈目子形排列,占地約百畝許。

地方特產

商州區大山裡的人,每到金秋十月間,都把摘下的鮮柿子儲藏起來,到了春節前取出來熬糖稀,正二月用它來招待賓朋。這種柿子糖顏色鮮紅,味香柔綿,跟蜂糖差不多。做法是:先把柿子把摘掉,倒入鍋里搗成糊糊,然後用豆腐包過濾,擠壓出汁液,去渣,放在鍋里反覆熬煉,直到汁液熬乾成糊狀,就成了紫紅飄香的柿子糖了。然後,把它裝進罐子裡封嚴,一年四季不變質。吃時割一疙瘩,放在黃酒里或放在洋芋糍粑上蘸著吃,醇甜可口,風味優雅。
商州柿餅
孝義鎮的柿餅是商州區孝義灣鄉的名產,這裡盛產的乾帽盔柿子無核或少核,油質重,糖分足,色調鮮,味甜綿潤。用之製成柿餅品質,體大霜厚,甘甜綿軟。

著名人物

商高
商高黃帝二十五子之昆孫,以地得姓。周成王時,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經》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關係,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
商山四皓
唐秉字宣明,號東園公。
崔廣字少通,號夏黃公。
吳實字子景,號綺里季。
周術字元道,號角里先生。
四人為秦博士。後因逃避秦始皇焚書坑儒共入商山隱居。劉邦稱帝之初,曾召“四皓”佐政,不應。後劉邦欲廢太子劉盈,盈母呂后用張良計,派盈舅至商迎“四皓”,出山佐盈,未被廢。劉盈即位後,欲封“四皓”,不受。仍回商山隱居。
李西華
唐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任職期間,藍田縣至河南內鄉間700餘里道路,崎嶇難行。小遇暴雨,交通阻斷,行人叫苦不迭。他不辭辛苦,動員全線民眾進行整修,使昔日砭路變為通途。
杜無業
俗姓杜,法號無業,商州人。唐代名僧,13歲登壇講經,被人稱為神童。先從學玄素,後游訪長安。長安眾僧敬慕其才學人品,推舉其任“兩銜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黨(今山西省境內)。憲宗兩次召見,他都未去。長慶元年(821),穆宗備禮,派使者多次邀請,他實在難以推辭,笑對使者說:“行即行矣!”當夜端坐而逝。穆宗得悉後,深表哀憐,追封其為“大達禪師”。佛門後世將他尊奉為無業宿盡尊。
邵可立
字三立,商州人。幼貧苦學。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後鎮守山海關時,建文昌書院,購古今藏書以教誨當地優秀子弟。多次減免賦稅,減輕民眾負擔。廉直剛斷,屢次上奏彈劾權貴。後任山西布政司,為官清廉,家居淡素。晚年居商州,宦官魏忠賢的同黨崔呈秀誘其出山,邵謊稱有病予以拒絕。商州遭災後,他捐出皇帝授給的金帶,賑濟災民。70歲去世。康熙慕其賢名,曾授金匾予以褒揚。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首批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區。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區”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榮獲陝西省雙擁模範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