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漢字,有三個讀音: [gǔ]、 [hè]、 [hú]。
基本釋義
- 目標,目的
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任威斬斷,而五官之大法無與焉。——章炳麟《商鞅》 - 另見 hú;hè
- (形聲。從鳥,告聲。本義:鳥名。指鴻鵠,又名“黃鵠”,俗稱天鵝)
- 同本義
青雀白鵠舫。——《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脫籠之鵠。——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鵠卵(天鵝蛋);鵠韻鵠鵠(天鵝的鳴叫聲);鵠子(幼鵠) -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
素衣朱繡,從子於鵠。——《詩·唐風》。毛傳:“鵠,曲沃邑也。”
- 治理象牙
象謂之鵠。——《爾雅》。郭璞注:“鵠,治朴之名。” - 佇立如鵠,引申為等候,企盼 。
如:鵠立(鵠鳥延頸而立。形容佇立盼望);鵠企(延頸企盼);鵠侍(在旁侍立)
- 白色 。
如:鵠袍(舊時應試士子所穿的白袍);鵠髮(白髮);鵠纓(白色的垂帶);鵠鬢(白髮) - 通“浩”。大
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呂氏春秋·下賢》 - 另見 gǔ;h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鵠 | 告 | 覺 | 梏 | kuːɡ | 廣韻從隹 |
鵠 | 告 | 覺 | 鵠 | ɡuːɡ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鵠 | 鵠 | 胡沃 | 匣 | 沃 | 沃 | 入聲 | 一等 | 開口 | 冬 | 通 | 入二沃 | ɣuok | ɣuok | ɣok | ɣok | ɦuok | ɦuok | ɦawk | hu2 | ghuuk | hvk | 鳥名又姓姓苑雲今東海人胡沃切八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鵠 | ꡣꡟ | Xu | ɣu |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鵠 | 鵠 | 曉 | 魚模合 | 魚模 | 入聲作平聲 | 合口呼 | xu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鵠 | 縠 | 胡谷 | 一屋 | 東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鵠 | 谷 | 見 | 篤 | 第六東董凍篤 | 陰入 | 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