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籠夫人傳

《鵝籠夫人傳》是清代文學家周容創作的一篇散文。鵝籠夫人即明末大臣周延儒的夫人。文章前部分以鵝籠夫人安貧守道,助夫求學上進的事跡寫出鵝籠夫人的品行;中段寫鵝籠夫人的出嫁與安葬時的顯榮與尊貴,以及十年相夫從政不違法度的事跡;後部分寫鵝籠縱淫恣亂政終至賜死的淒涼結局,文末概嘆“夫之得罪於國也,固先得罪於婦矣”。文章讚美了鵝籠夫人不同世俗的偉識雅度,揭露了一些封建官僚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自取末路的歸宿。文章採用對比和襯托寫法,辛辣嘲諷,人物形象十分生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鵝籠夫人傳
  • 作者周容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出處:《春酒堂文集》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後世影響,

作品原文

鵝籠夫人傳
鵝籠刪膠淋殼陵提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時,父知女必貴,慎卜婿。得鵝籠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為家也。”家果貧。數年,猶不能展一禮。妹許某,家故豪,遽行聘。僮僕高夜祝帽束絛者將百人,筐篚亘里許。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樑。門外雕鞍駿騎,起驕嘶聲。宗戚壓肩視。或且問:“乃姊家何似矣?”媼婢共圍其妹歡笑吃吃。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一日,母出妹所聘幣,裁為妹服。忽慍曰:“爾姊勿復望此也,身屬布矣。”夫人聞之,即屏去絲帛,內外惟布。再數年,鵝籠益落魄,夫人妹已結鴛鴦枕,大鼓吹,簇鳳輿出閣去。夫人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
壬子秋,鵝籠歲二十四,舉於鄉。夫人母謂已出意外,即鵝籠亦急告娶。夫人謂母曰:“總遲矣。”於是鵝籠愧而赴京,中兩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聞狀元貧,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夫人仍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已而,鵝籠奉特恩賜歸,以命服娶。撫按使者以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鵝籠親迎,自毗陵抵鵝籠家,絳紗並兩岸數十里。縣令角帶出郊,優道左。女子顯榮,聞見未有也。十年為相,夫人常以禮規放佚。故鵝籠當時猶用寡過聞。
壬申,夫人卒於京邸。朝廷閥迎妹賜祭者匕,遣官護喪歸,敕有司營葬。紼引日,公卿勛貴,奠幄鱗次,東郊如雲。水陸南經二十餘里,几筵相接。卒時語鵝籠曰:“地高墜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為幸。”
閱歲,鵝籠予告回里。久之,復夤緣再相。縱淫恣亂政,賜死。
贊曰:“予至燕,聞鵝籠小帽青衫,死古廟中,刑部錦衣諸官鑰門,復命去。屍掛三日,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者。未死時,京師盛傳十子謠,十子者,如葉子、附子類。葉子戲初起,鵝籠篤好之,偕客斗,恆通曙。直宿內閣,輒攜女子男妝入。予友徐心水,時為侍御,嘗語予曰:“鵝籠善啖附子,對客不去口,故面如紅玉。其賄也厭銀矣,以金; 金厭矣,以珠。俗稱金珠俱親之以子,故與在十子。餘子予偶忘焉。鵝籠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時所言,固已窺其微也。嗚呼! 夫夫之得罪於國也,固先得罪於婦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鵝籠:指明代大臣周延儒。故事見《續齊諧記》:“陽羨許彥,遇一書生,雲足痛,求寄鵝籠中。彥許之。書生更入籠,與兩鵝並坐,負之不覺重。”陽羨,古地名,即今之江蘇宜興。因寄鵝籠者為宜興書生,周延儒是宜興人,故被戲稱為“鵝籠”。
  2. 毗(pí)陵:古縣名,即江蘇武進縣。
  3. 卜:選擇。
  4. 恃:依靠。
  5. 展:施行。一禮:古代婚姻成立的手續和儀式。有納采、問名直至親迎等六禮。
  6. 豪:奢侈。
  7. 行聘:送櫃漿糠去彩禮訂婚。
  8. 絛(tāo):用絲編織的帶子。
  9. 篚(fěi):盛物的竹器。亘:橫貫,連綿。
  10. 默:閉口不說話。
  11. 次第:轉眼,頃刻。戺(shì):堂前階旁所砌的斜石。
  12. 觳(hú):縐紗。珠釧(chuàn):珠寶首飾。釧,手鐲。
  13. 乃:你。
  14. 針黹(zhǐ):做針線,刺繡。
  15. 幣:禮物,財物。
  16. 屏:除去。
  17. 落魄:失意,窮困。
  18. 鴛鴦枕:本指銹有哿鴦的枕頭。為夫妻所用。亦用以稱男女結百年之好。
  19. 鼓吹:舊式婚禮中樂手們吹奏的樂曲。
  20. 鳳輿(yú):花轎。
  21. 壬子:萬曆四十年(1612)。
  22. 中兩榜:會試、殿試皆考中。明萬曆四十一年,周延儒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
  23. 名哄天下:猶名揚天下。
  24. 南京兆:南京的京兆尹。
  25. 帑(tǎng):官府財庫。
  26. 執事:擔任工作,從事勞役。
  27. 命服:古代官員按其等級所穿著的衣服。
  28. 按:巡按。明代派監察御史分說各省區,考核吏治,稱巡按。
  29. 角帶:裝束打扮。角,結髮為飾。帶,束衣帶。
  30. 規:規勸,約束。放佚(yì):放縱享樂。
  31. 用:以,因此。
  32. 壬申:崇禎五年(1632)。
  33. 邸:府第。
  34. 敕:命令。
  35. 紼(fú)引:牽引靈車的繩索,此指靈樞起程。
  36. 奠幄(wò):舉行祭奠的帷帳。鱗次:排列極多。
  37. 予告:準予休假。告,官吏請假回家稱告歸。
  38. 夤(yín)緣:憑藉關係,進行鑽營。達影翻促
  39. 贊:評語。
  40. 牛車:謂不用馬車。柳棺:柳木棺材,木材差。郭: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
  41. 葉子:一種紙牌,可作為賭具。附子:中藥名,具有壯陽祛寒等功效。
  42. 篤好:十分愛好。
  43. 直宿:值夜班。內閣:官署名。入閣者多為尚書、侍元拜犁郎,實際掌握宰相權力。
  44. 善啖(dàn):喜歡吃。啖,吃。
  45. 夫夫:第一個“夫”,發語詞;第二個“夫”,丈夫。

注釋譯文

鵝籠夫人是毗陵某人家的女兒。幼年的時候,她父親就看出女兒將來一定會地位高貴,所以慎重地選擇女婿,當他看到鵝籠寫的文章,就決定把鵝籠選為女婿。鵝籠夫人的母親問:“他家境怎么樣?她父親回答說:“我就靠他的文章作為他的家境。”鵝籠家裡果然很貧窮,好幾年過去了,還不能具備一次訂婚的禮儀。
鵝籠夫人的妹妹許配給某氏,這家是從前的富豪人家,很快就舉行聘禮。送聘的僕人戴著高帽,繫著彩色絲線編織的帶子,將近一百人,裝著財物的籮筐隊伍綿延了一里來地。那位媒人頭上插著花朵,穿著拖地的彩裙,不聲不響地安排布置,轉眼就擺滿了堂前庭院,精緻華麗的絲繡品,輕柔的縐紗,珠寶首飾等,色彩斑斕,照亮了屋宇。門外配帶彩繡鞍子的駿馬發出得意的鳴叫聲。同宗親戚們肩挨著肩地觀看,有人還問道:“你姐姐夫家也像這樣風光嗎?”下人老媽子、丫環簇擁在她妹妹身邊,聽了這話,都吃吃地笑起來。鵝籠夫人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點也沒改變。
一天,鵝籠夫人的母親拿出妹妹夫家訂婚時送來的絲綢料子,為妹妹裁製衣裳,忽然惱怒地說:“你姐姐不要再指望穿這個了!穿布衣服去吧!”鵝籠夫人聽了,立即換下所有的絲綢衣裳,身上從裡到外都穿布衣裳。又過了幾年,鵝籠更加潦倒失意。夫人的妹妹這時已經舉行婚禮,吹吹打打,眾人簇擁著花轎,抬著嫁出去了。夫人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一點也沒改變。
壬子年秋天,鵝籠二十四歲,參加鄉試考中了。夫人的母親認為這已經是出乎意料的好事,就是鵝籠自己也認為大功告成急忙來要求成親。夫人卻對母親說:“反正是遲了。於是鵝籠感到慚愧,就去京城參加考試了。結果,會試、殿試都考中了,全是第一名,名聲轟動天下。南京的京兆尹聽說狀元很貧窮,就挪用了官庫里的錢代替鵝籠舉辦聘禮,官吏們為此事奔走效勞,夫人家的親戚奴僕們,比她妹妹婚嫁時表現得更加趨炎附勢。夫人還是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一點也沒改變。
不久,鵝籠受到皇帝的特別恩賜,準許回家鄉,用他那個等級官員的儀節服飾來娶夫人。省里巡撫、巡按御史派來的賀親使者和下面的各級官員以及郡守,都集中在驛站的庭前恭候,鵝籠親自去接新娘。從武進縣到鵝籠家,兩岸幾十里用深紅色的絹紗做成屏幛,縣令穿戴齊整出郊外迎接,恭敬地拜伏在道路左邊。女子這樣顯達榮耀,沒聽說也沒見過呀。
鵝籠當了十年宰相,夫人經常用道德禮教來規勸他,約束他,不使他放縱享樂。所以當時鵝籠還因此很少聽說他有過錯。壬申年,夫人在京城的府第逝世。皇帝七次賜以祭奠,表示哀悼,並派遣官員護送靈柩回鄉,命令官吏操辦安葬事宜。靈車啟程那天,王公大卿、功臣權貴們祭奠的帷帳一個挨著一個,東郊的人馬多極了。陸行水行往南經過的二十多里內,處處有祭悼的宴席。鵝籠夫人臨終時對鵝籠說:“地勢高,摔得就慘重,您可以罷休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覺得現在死去是值得慶幸的事。”過了一年,鵝籠得到朝廷的準予,休假回鄉。很久以後,又憑藉著關係,進行鑽營,再次出任宰相,結果,放縱淫逸,敗壞朝廷政事,被皇上賜以死罪。
評論說:我到河北去,聽說鵝籠戴著小帽子、穿著黑衣服死在古廟裡,刑部錦衣衛的幾位官員鎖了門,向上級報告去了。鵝籠的屍體在廟裡懸掛了三天,直到皇上的批示下來才收屍,用柳木棺材裝著,牛車拉著出城,沿途沒有一個旁觀的人。鵝籠沒死的時候,京城就廣泛流傳“十子謠”諷刺他。所謂“十子”,就是什麼葉子、附子等。葉子遊戲剛開始興起時,鵝籠非常喜歡玩,和賓客斗紙牌,常常通宵達旦。在內閣值夜班時,總是帶著女子裝扮成男子進宮。我的朋友徐心水當時是侍御官,曾經告訴我說:“鵝籠喜歡吃附子,當著客人,嘴裡不停地嚼,所以他的面色像紅色的玉一樣光潤。”鵝籠接受賄賂,對銀子不感興趣了,別人就送金;對金子也膩味了,別人就送珠寶。老百姓說他把金子、珠寶看得像兒子一樣親,所以金子、珠子也在歌謠的“十子”之中,其它的什麼“子”我一時記不起了。鵝籠第二次做宰相竟然這樣,可知他夫人臨終所說的話,早已看出他腐化墮落的苗頭了。唉!一個人對不起國家,一定是首先對不住妻子啊。

創作背景

“鵝籠”是周延儒的外號。周延儒年輕時家境極為貧寒,故發憤讀書,二十四歲中舉,後赴京趕考,以會試、殿試兩榜第一而名動京城,授編修。明崇禎二年(1629)官至禮部上書兼東閣大學士,次年起為首輔。後因庸駑貪黷,六年後被罷相;崇禎十四年(1641)再起為相。自請督師,與清兵交戰時,因膽怯避敵不戰;待清兵退後,又虛報戰績,加封太師。十六年(1643)被他人揭發,革職、抄家,賜自盡。《明史》入《奸臣傳》。作者有感於鵝籠的結局,創作了此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鵝籠夫人傳》是一篇不長的人物傳記。名為“鵝籠夫人傳”,其實主要篇幅還足在寫鵝籠的身世沉浮,一生榮辱,以及與此有關的明末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態。文章寫到鵝籠夫人的僅僅幾十個字,幾個生活片斷。然而由於作者成功地處理了“多”和“少”之間的關係,始終把表現鵝籠夫人的主要性格放在全文的中心,並且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反覆突出它,因此鵝籠夫人偉識雅度、溫厚賢良、恬淡寧靜的性格,才塑造得如此鮮明。掩卷再思,文章雖無一字寫到鵝籠夫人的外貌,竟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大匠運斤的手筆。
文章在寫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成功地使用了對比手法。用鵝籠和夫人成親時的盛況、鵝籠夫人死後的排場,和鵝籠被賜自盡後的喪事進行對比。鵝籠夫人出嫁時,地方長官“撫按使者以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縣令也整好衣冠,到郊外恭迎;從毗陵到宜興的水路,兩岸結彩幾十里,可說是榮顯無比;鵝籠夫人去世時,朝廷7次賜祭,“遣官護喪歸,敕有司營莽”。出殯那天,“公卿勛貴,奠幄鱗次,東郊如雲。水陸南經二十餘里,几筵相接”。雖是喪事,卻也出盡了風頭,這些和鵝籠被革職、抄家、賜自盡後,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古廟中,“屍掛三日,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者”的悽慘結局相比,除了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因素之外,主要還是鵝籠自甘墮落,昝由自取,厭不得他人——然而這當中發人深省的教訓,實在太值得人們去咀嚼回味了。二是重複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文章曾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先後寫到鵝籠夫人“靜坐治針黹”的細節。第一次是鵝籠夫人妹妹許配的夫家來行聘,面對“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樑”的彩禮,而對媼婢共圍其妹,歡笑聲中“乃姊家何似矣”的討好其妹、嘲笑自己的話語,鵝籠夫人完全沒有任何反映,只是“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第二次是在“鵝籠益落魄”的背景下,夫人妹子在歡快的鼓吹聲中,“簇風輿”出嫁了,鵝籠夫人仍然沒有任何嫉妒和怨恨,依然“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第三次是在鵝籠中舉後,進京應考,兩榜俱第一,“名哄天下。南京兆聞狀元貧,移公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面對此情此景,鵝籠夫人仍然“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這一細節的反覆出現,不斷渲染,對鵝籠夫人不貪戀容華富貴的性格,顯然作用很大。一個貧窘時不憂傷憤懣,富貴時不高傲竊喜的鵝籠夫人的形象,就在讀者的面前展露無遺。也為她後來嫁給鵝籠後,成為首輔的賢內助,作了有力的鋪墊。
總之通觀全文,這是一篇立意高,開掘深,涵量大的好作品。不僅有力地鞭撻了像鵝籠這樣的人間醜類,還留下了許多生活問題去讓人們回味反思。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和選擇,對素材的組織和駕馭,都表現出很高的水平,因此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優秀散文。

名家點評

南昌大學教授段曉華:這是一篇故事性強、情節生動的傳奇文字。鵝籠夫婦的行為形成鮮明對照,揭示了驕奢必敗的道理。(《續古文觀止譯註》)

作者簡介

周容(1619—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字茂三,一字郯山,浙江鄞縣人。明末秀才。明亡以後曾出家為僧。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開設詞科,召周容入京,他堅辭不就。著有《春酒堂文集》。

後世影響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胡四娘》就與此篇有比較明顯的繼承關係。

注釋譯文

鵝籠夫人是毗陵某人家的女兒。幼年的時候,她父親就看出女兒將來一定會地位高貴,所以慎重地選擇女婿,當他看到鵝籠寫的文章,就決定把鵝籠選為女婿。鵝籠夫人的母親問:“他家境怎么樣?她父親回答說:“我就靠他的文章作為他的家境。”鵝籠家裡果然很貧窮,好幾年過去了,還不能具備一次訂婚的禮儀。
鵝籠夫人的妹妹許配給某氏,這家是從前的富豪人家,很快就舉行聘禮。送聘的僕人戴著高帽,繫著彩色絲線編織的帶子,將近一百人,裝著財物的籮筐隊伍綿延了一里來地。那位媒人頭上插著花朵,穿著拖地的彩裙,不聲不響地安排布置,轉眼就擺滿了堂前庭院,精緻華麗的絲繡品,輕柔的縐紗,珠寶首飾等,色彩斑斕,照亮了屋宇。門外配帶彩繡鞍子的駿馬發出得意的鳴叫聲。同宗親戚們肩挨著肩地觀看,有人還問道:“你姐姐夫家也像這樣風光嗎?”下人老媽子、丫環簇擁在她妹妹身邊,聽了這話,都吃吃地笑起來。鵝籠夫人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點也沒改變。
一天,鵝籠夫人的母親拿出妹妹夫家訂婚時送來的絲綢料子,為妹妹裁製衣裳,忽然惱怒地說:“你姐姐不要再指望穿這個了!穿布衣服去吧!”鵝籠夫人聽了,立即換下所有的絲綢衣裳,身上從裡到外都穿布衣裳。又過了幾年,鵝籠更加潦倒失意。夫人的妹妹這時已經舉行婚禮,吹吹打打,眾人簇擁著花轎,抬著嫁出去了。夫人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一點也沒改變。
壬子年秋天,鵝籠二十四歲,參加鄉試考中了。夫人的母親認為這已經是出乎意料的好事,就是鵝籠自己也認為大功告成急忙來要求成親。夫人卻對母親說:“反正是遲了。於是鵝籠感到慚愧,就去京城參加考試了。結果,會試、殿試都考中了,全是第一名,名聲轟動天下。南京的京兆尹聽說狀元很貧窮,就挪用了官庫里的錢代替鵝籠舉辦聘禮,官吏們為此事奔走效勞,夫人家的親戚奴僕們,比她妹妹婚嫁時表現得更加趨炎附勢。夫人還是安靜地坐著做針線活,臉上的表情一點也沒改變。
不久,鵝籠受到皇帝的特別恩賜,準許回家鄉,用他那個等級官員的儀節服飾來娶夫人。省里巡撫、巡按御史派來的賀親使者和下面的各級官員以及郡守,都集中在驛站的庭前恭候,鵝籠親自去接新娘。從武進縣到鵝籠家,兩岸幾十里用深紅色的絹紗做成屏幛,縣令穿戴齊整出郊外迎接,恭敬地拜伏在道路左邊。女子這樣顯達榮耀,沒聽說也沒見過呀。
鵝籠當了十年宰相,夫人經常用道德禮教來規勸他,約束他,不使他放縱享樂。所以當時鵝籠還因此很少聽說他有過錯。壬申年,夫人在京城的府第逝世。皇帝七次賜以祭奠,表示哀悼,並派遣官員護送靈柩回鄉,命令官吏操辦安葬事宜。靈車啟程那天,王公大卿、功臣權貴們祭奠的帷帳一個挨著一個,東郊的人馬多極了。陸行水行往南經過的二十多里內,處處有祭悼的宴席。鵝籠夫人臨終時對鵝籠說:“地勢高,摔得就慘重,您可以罷休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覺得現在死去是值得慶幸的事。”過了一年,鵝籠得到朝廷的準予,休假回鄉。很久以後,又憑藉著關係,進行鑽營,再次出任宰相,結果,放縱淫逸,敗壞朝廷政事,被皇上賜以死罪。
評論說:我到河北去,聽說鵝籠戴著小帽子、穿著黑衣服死在古廟裡,刑部錦衣衛的幾位官員鎖了門,向上級報告去了。鵝籠的屍體在廟裡懸掛了三天,直到皇上的批示下來才收屍,用柳木棺材裝著,牛車拉著出城,沿途沒有一個旁觀的人。鵝籠沒死的時候,京城就廣泛流傳“十子謠”諷刺他。所謂“十子”,就是什麼葉子、附子等。葉子遊戲剛開始興起時,鵝籠非常喜歡玩,和賓客斗紙牌,常常通宵達旦。在內閣值夜班時,總是帶著女子裝扮成男子進宮。我的朋友徐心水當時是侍御官,曾經告訴我說:“鵝籠喜歡吃附子,當著客人,嘴裡不停地嚼,所以他的面色像紅色的玉一樣光潤。”鵝籠接受賄賂,對銀子不感興趣了,別人就送金;對金子也膩味了,別人就送珠寶。老百姓說他把金子、珠寶看得像兒子一樣親,所以金子、珠子也在歌謠的“十子”之中,其它的什麼“子”我一時記不起了。鵝籠第二次做宰相竟然這樣,可知他夫人臨終所說的話,早已看出他腐化墮落的苗頭了。唉!一個人對不起國家,一定是首先對不住妻子啊。

創作背景

“鵝籠”是周延儒的外號。周延儒年輕時家境極為貧寒,故發憤讀書,二十四歲中舉,後赴京趕考,以會試、殿試兩榜第一而名動京城,授編修。明崇禎二年(1629)官至禮部上書兼東閣大學士,次年起為首輔。後因庸駑貪黷,六年後被罷相;崇禎十四年(1641)再起為相。自請督師,與清兵交戰時,因膽怯避敵不戰;待清兵退後,又虛報戰績,加封太師。十六年(1643)被他人揭發,革職、抄家,賜自盡。《明史》入《奸臣傳》。作者有感於鵝籠的結局,創作了此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鵝籠夫人傳》是一篇不長的人物傳記。名為“鵝籠夫人傳”,其實主要篇幅還足在寫鵝籠的身世沉浮,一生榮辱,以及與此有關的明末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態。文章寫到鵝籠夫人的僅僅幾十個字,幾個生活片斷。然而由於作者成功地處理了“多”和“少”之間的關係,始終把表現鵝籠夫人的主要性格放在全文的中心,並且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反覆突出它,因此鵝籠夫人偉識雅度、溫厚賢良、恬淡寧靜的性格,才塑造得如此鮮明。掩卷再思,文章雖無一字寫到鵝籠夫人的外貌,竟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大匠運斤的手筆。
文章在寫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成功地使用了對比手法。用鵝籠和夫人成親時的盛況、鵝籠夫人死後的排場,和鵝籠被賜自盡後的喪事進行對比。鵝籠夫人出嫁時,地方長官“撫按使者以下及郡守,俱集驛庭候”,縣令也整好衣冠,到郊外恭迎;從毗陵到宜興的水路,兩岸結彩幾十里,可說是榮顯無比;鵝籠夫人去世時,朝廷7次賜祭,“遣官護喪歸,敕有司營莽”。出殯那天,“公卿勛貴,奠幄鱗次,東郊如雲。水陸南經二十餘里,几筵相接”。雖是喪事,卻也出盡了風頭,這些和鵝籠被革職、抄家、賜自盡後,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古廟中,“屍掛三日,旨下始殮,牛車載柳棺出郭,無一視者”的悽慘結局相比,除了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因素之外,主要還是鵝籠自甘墮落,昝由自取,厭不得他人——然而這當中發人深省的教訓,實在太值得人們去咀嚼回味了。二是重複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文章曾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先後寫到鵝籠夫人“靜坐治針黹”的細節。第一次是鵝籠夫人妹妹許配的夫家來行聘,面對“錦繡縠珠釧,金碧光照屋樑”的彩禮,而對媼婢共圍其妹,歡笑聲中“乃姊家何似矣”的討好其妹、嘲笑自己的話語,鵝籠夫人完全沒有任何反映,只是“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第二次是在“鵝籠益落魄”的背景下,夫人妹子在歡快的鼓吹聲中,“簇風輿”出嫁了,鵝籠夫人仍然沒有任何嫉妒和怨恨,依然“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第三次是在鵝籠中舉後,進京應考,兩榜俱第一,“名哄天下。南京兆聞狀元貧,移公帑代行聘,官吏奔走執事,宗戚媼婢間,視妹時加甚”。面對此情此景,鵝籠夫人仍然“靜坐治針黹,無少異容”。這一細節的反覆出現,不斷渲染,對鵝籠夫人不貪戀容華富貴的性格,顯然作用很大。一個貧窘時不憂傷憤懣,富貴時不高傲竊喜的鵝籠夫人的形象,就在讀者的面前展露無遺。也為她後來嫁給鵝籠後,成為首輔的賢內助,作了有力的鋪墊。
總之通觀全文,這是一篇立意高,開掘深,涵量大的好作品。不僅有力地鞭撻了像鵝籠這樣的人間醜類,還留下了許多生活問題去讓人們回味反思。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和選擇,對素材的組織和駕馭,都表現出很高的水平,因此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優秀散文。

名家點評

南昌大學教授段曉華:這是一篇故事性強、情節生動的傳奇文字。鵝籠夫婦的行為形成鮮明對照,揭示了驕奢必敗的道理。(《續古文觀止譯註》)

作者簡介

周容(1619—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字茂三,一字郯山,浙江鄞縣人。明末秀才。明亡以後曾出家為僧。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開設詞科,召周容入京,他堅辭不就。著有《春酒堂文集》。

後世影響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胡四娘》就與此篇有比較明顯的繼承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