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韋

鴻韋

李鴻韋,當代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紐約。200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07年畢業於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紐約州立陶瓷學院陶藝系。2015年和2019年,分別應邀成為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訪問藝術家。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法國泰勒基金會(成立於1844年)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鴻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80年9月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紐約州立陶瓷學院陶藝系
個人簡介,主要成就,作品欣賞,名家評價,碎片化的時間,

個人簡介

李鴻韋,當代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紐約。他以早期的“沉思的重量”系列作品被大家所熟知;近年來,他的瓷和不鏽鋼相結合的作品,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稱讚。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以色列國家博物館、哈佛藝術博物館和費城藝術博物館等永久收藏;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新墨西哥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福克斯藝術館以及愛爾蘭都柏林古堡等藝術機構展出。2013年獲得法國國際沙龍泰勒大獎。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收藏評論:“不同於目前流行的幾何形抽象雕塑,鴻韋用現代藝術的材料和抽象形式表現了藝術家對古典審美的獨特認知和重塑。”

主要成就

2019年 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邀請成為訪問藝術家
2019 作品被美國阿爾弗雷德陶瓷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9 作品被美國肯塔基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8 作品被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8 應美國肯塔基大學邀請成為訪問藝術家
2017 作品被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7 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
2017 作品被以色列國家博物館收藏
2017 被評為北京市“優支人才”
2016 作品被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2016 被評為北京文化創意“領軍人物”
2015 作品被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收藏
2015 應美國哈佛大學邀請,成為訪問藝術家
2014 作品被中國APEC雁棲湖國際會都收藏
2014 被評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2013 獲法國國際沙龍"泰勒大獎"
2012 作品被美國聖安吉洛美術博物館收藏
2007 作品被美國術音約瑟夫國際陶瓷藝術博物館

作品欣賞

名家評價

碎片化的時間

我們體會到歷史時間在進行或已消逝,但這只是一種心理體會,也就是說這只是一種隱藏在我們身體內部的、不可名狀的感覺。試想我們是否能把這種不可視、不可觸的感覺用某種物質、形式描繪出來?比如說,歷史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質感?
鴻韋的動態裝置作品《碎片化的時間》給予了“歷史”一個零散的形態。陶瓷、不鏽鋼、銹鐵,這些物質材料產生於不同的文明時期,因而攜帶了不一樣的時間記憶。這些記憶存在於人的意志之外,構成了材料本身獨立的意義。歷史時間的概念,不僅鑲嵌在這些物質內部,同時也因這些物質所隱喻的文化意義開始逐漸顯現。鐵,人抗衡自然得以生存的佐證。瓷,中國封建文明通過海上貿易輸向世界的文物。拋光的不鏽鋼,映照了現代工業下人們日益透明化的社會生活。在這裡,每種材料都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生鏽的鐵片傲立在作品頂端,立出了作品的稜角,也立出了人與自然對抗的鋒芒;瓷以碎片的形式布滿在不鏽鋼架和銹鐵片表面,給予作品一個零散且溫和的基調,它提醒了東方文明曾經的輝煌與落寞。不鏽鋼作為支架出現,它纖細、隱秘,但因撐起了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物質材料而形成了作品的整體架構。在這裡,時間也被塗上了色彩。銹鐵表面的黃色厚重且質感粗糙,散出時間的蒼味。瓷片表面的黃與孔雀藍花紋色彩奪目,有盛世的氣派。青綠的瓷片留下了一抹宋代獨有的韻味。這幾個強烈的色彩對比在不鏽鋼管支撐下的零散結構中被消解得足以同處而不顯得彼此衝突。
瓷所隱喻的時間碎片、不鏽鋼架重組碎片的架構、以及作品動態的裝置形式共同為觀者創造了主體與歷史時間的共時經歷。根據作品的主要材料-瓷與不鏽鋼-以及它們呈現的形式,我將從兩個方面來解讀該作品暗含的歷史時間的觀念。第一個方面是關於零散分布的瓷片,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歷史在我們當下是以什麼狀態存在?”第二個方面是不鏽鋼對陶瓷碎片的架構以及動態裝置的形式,它回答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處理這種歷史狀態?”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我與歷史時間的關係?”
-------李伊晴(加利福尼亞大學藝術史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