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福村

鴻福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南6公里處,海拔325米。當地李氏先祖從龍涓宏坑港頭徙居崇善里谷山(今官橋鎮內村村),再析居該地。為緬懷原發地,取名鴻卿,俗稱衡坑、橫坑,後改為鴻福。村裡有西墘溪、大婆溪和三林磜溪。村委會設在格仔尾,轄20個自然村。清時,不少鄉親移居新加坡等地。村民主要為李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鴻福村
  • 別名:鴻卿
  • 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
  • 海拔:325米
  • 轄管:20個自然村
  • 歷史:明清屬修仁鄉崇善里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交通位置,人口土地,領導班子,村容村貌,其他信息,公路,橋樑,

地名含義

鴻福古稱鴻卿,在初級社鴻卿、福黎溪、洋山三社合拼一個大隊,後分開時各出一個字,鴻卿改為鴻福,福黎溪改為福洋,洋山改為植洋,由此得名。鴻卿從此改為鴻福,別稱“鴻卿”。

歷史沿革

明清屬修仁鄉崇善里。民國三十五年屬蓬萊鄉鴻福保。1952年屬第三區鴻福鄉,1958年成立蓬萊公社鴻福大隊,1984年改為鴻福村委會。

交通位置

鴻福村位於蓬萊鎮政府所在地偏東邊5公里,東臨竹林村,西連植洋村,南連登山村,北連嶺南村。政府駐地鴻福格仔尾。

人口土地

現鴻福村全村人口近2800人,700戶左右,24個村民小組。全村區域約有面積3平方公里,山地4000畝,耕地1000畝。後墘、北墘角落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紅軍活動的據點,革命的聖地。

領導班子

李存金
書記
李瑞興
村主任
李瑞芳
副書記
李甲山
支委
李福川
支委
李加祥
支委
李金忠
村委
劉藝玲
村委

村容村貌

鴻福村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僑親近20000人,僑親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興建紅星大橋、鴻福學校、禮堂、三世祖宇、公路、濟山廟、安溪敬老育才基金樓等公益事業,造福村民,現村各角落水泥路基本通車,交通便捷。
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逐漸改變舊的生產方式,引進多種種植的農作物,引進農業結構調整,利用科學技術和市場的理念進行多樣性的農業生產,農業增收和致富之路越走越好。在2008年村生產總值近1428萬元人民幣,人均純收入近5100元,村民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充滿信心和希望,村的面貌始有改變。

其他信息

公路

標準名稱
鴻福公路
別名
簡稱
設立年份
70年代初
起點
嶺南村
止點
鴻福村北墘
長度
5公里
路面質地
水泥硬化
道路等級
鄉村3級
寬度
5米
沿途重要地物
村委會、衛生所、學校、三世祖
始建時間
1966年
建成時間
2008年冬
途經行政區
鴻福村
地名含義
早時只有一條人行小路,海外僑親熱心捐資興建公路。
歷史沿革
隨著社會進展,1991年春海外僑親踴躍捐資修造水泥硬化路面。
其他信息
2007年冬,政府重視,鄉賢熱心,進到水泥路面拓寬2米,水泥路面硬化。

橋樑

標準名稱
紅星大橋
別名
溪南大橋
簡稱
所在河流(道路)
溪南村溪南溪
最大載重量(噸)
5
長(米)
40
寬(米)
5
高(米)
10
最大跨度(米)
結構
石拱
始建時間
1966年
建成時間
1968年秋
所在行政區
鴻福村
地名含義
鴻福村於1966年文革期間因反三封破四舊易名為“紅星大橋”,賢人海外僑親捐資而建,所以命名為“紅星大橋”。
歷史沿革
其他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