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崗

鳴條崗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馮村鄉新杜村中條山北,柏王山之南,東起夏縣,西延臨猗的一脊黃土崗丘。

鳴條崗:孟子:“舜卒於鳴條。” 鳴條位於今今山西運城市境內,中條山北,柏王山之南,東起夏縣,西延臨猗的一脊黃土崗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鳴條崗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
  • 史書:《漢徵士衛公諱皓之墓碑》
  • 歷史人物:衛皓、舜帝杜康
鳴條崗簡介,相關歷史人物,衛皓,舜帝,

鳴條崗簡介

《漢徵士衛公諱皓之墓碑》稱山西運城王范村南鳴條崗,“東南數十步臨安邑道,北數十步臨運城道,皆自走茅津入洛陽之大道也。背稷山,帶涑水,面中條山,如列屏障。中開廣原,為虞夏帝都所在。帝舜陵廟在其左,后稷廟在其右。禹都畿內風景此地最佳。”

相關歷史人物

衛皓

衛皓,書聖王羲之的教師--東晉著名女書法家衛鑠之祖。衛皓葬於今山西運城市王范村南鳴條崗上,其子孫亦家居王范。葬於鳴條者還有酒仙杜康(今運城市新杜村村南杜康垴)、紙聖蔡倫(今運城市王范村南鳴條崗)、史學家司馬光等等。可見,鳴條崗遠古至今就是一塊“風水寶地”,鑒此,馬長泰同志曾撰一聯,由著名書法家、馬長泰同志摯交趙友趙望進書寫勒石,懸嵌於鳴條崗下山西運城市新杜村馬長泰同志家門兩邊,此聯是:
舜帝禹王蔡倫杜康溫公衛鑠寢鳴條
此地靈光攬天下誰能與比
雪棉香麥火柿相棗蜜果酥梨妝涑水
其間瑞氣惠後裔傑出無窮

舜帝

舜帝愛民如子,為民奔波操勞,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忽一日,噩耗傳來,舜帝南巡因病長辭,天下同悲,舉民哀痛。
舜帝應葬於何處?蒲坂城內,大家爭論不休。有人主張葬於蒲坂城東土坡下,多數人不同意,說那裡土質含砂多,不牢固;有人主張葬於大河之濱,多數人認為,河水漲落無定,不宜埋葬。有人提議葬於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的鳴條崗上,得到多數人的贊同。
於是,舜帝陵便選在今山西運城市西北30里處的舜帝廟林木蔥鬱、四野開闊的鳴條崗上。
出殯這一天,有些老人打數百里之外,趕來送葬。沿途路邊,人流黑鴉鴉一片,哭聲慟天。忽然,天落大雨,人們佇立雨中,淚落如雨,雨落如淚,痛送舜帝終歸。
東西長12米、南北寬12?5米、高3米的石砌舜帝陵的墓冢之上,長出一顆雙臂難合的古柏,根扣大地,枝如盤龍,氣勢磅礴,遮天蔽日,巍然屹立,數千年不衰。人們說,那就是舜帝的英魂與化身,蔭及萬代。
鳴條之戰
鳴條崗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古戰場是改變夏朝和商朝的歷史命運轉折的地方,當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就是在這裡將夏桀打敗這就是著名的鳴條之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