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產業,邊貿,工業,特色農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交通,氣候,旅遊資源,人文資源,古村屯,古建築,自然景觀,周邊景點,兔耳嶺風景區,白溪草場,翠屏湖,
概況
古田縣轄鎮。位於縣境西部。常住人口15376人(2010年六普)。轄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珠,距縣城10千米。名勝古蹟有觀音堂寺、石飯甑及玉田八景之一的“華頂秋霞”等。
沿革
宋代屬建東鄉和平里。元至明代屬建東鄉五都。清末屬西鄉五都。民國時期改為第四區鳳仕鄉。解放初期屬第四區,1955年改為鳳都區,1956年2月併入局下區。1958年成立鳳都公社,1984年10月改稱鳳都鄉。1990年,面積215平方千米,轄鳳都、雙珠、洋頭、溪頭、碗廠、東村、梅洋、石坑、上地、石烽、漈面、羅坑、仕坂、坑裡、桃溪、雙山、村尾、小吉、新建、桃源、上坪、長坑22個行政村和1個村級林場,人口6853戶35693人,其中畲族1724人。2000年常住人口33080人(五普)。2004年將桃溪、仕坂、坑裡、羅坑、雙山5個行政村劃歸新設立的城東街道。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922106:~201 220鳳都村 ~202 122洋頭村 ~203 220桃源村 ~204 220際面村 ~205 220新建村 ~206 121雙珠村 ~207 220溪頭村 ~208 220碗廠村 ~209 220東村 ~210 220村尾村 ~211 220小吉村 ~212 220梅洋村 ~213 220上坪村 ~219 220石坑村 ~220 220石峰村 ~221 220上地村 ~222 220長坑村 ~500 220林場
行政區劃
轄鳳都村、雙珠村、洋頭村、溪頭村、碗廠村、東村村、梅洋村、石坑村、上地村、石烽村、漈面村、羅坑村、仕坂村、坑裡村、桃溪村、雙山村、村尾村、小吉村、新建村、桃源村、上坪村、長坑村、林場村23個村委會。2004年將桃溪、仕坂、坑裡、羅坑、雙山5個行政村劃歸新設立的城東街道。
經濟產業
邊貿
鳳都鎮是閩東北重要的邊貿視窗,改革開放以來,鳳都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形成了以食用菌、水果、蔬菜、竹木、養殖為主的五大支柱產業,農民收入得到穩固提高,社會各項事業日趨進步。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5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42億元,工業總產值2.13億元,1989年還被列為省定首批科技示範鄉鎮。
工業
鳳都鎮認真實施“以工興鎮”戰略,工業企業不斷茁壯成長,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全鎮現有私營工業企業達271家。豐富的物產資源、廣闊的勞動力市場、優質的行政服務吸引了許多外地客商前來投資辦廠,已有3家外資企業落戶鳳都,全鎮已形成了塑膠製品、林木加工、食用菌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
特色農業
境內物產資源豐富。鳳都茭白名揚四海,堪稱“無公害蔬菜”,“鳳都茭白”品牌享譽國內市場,鳳都鎮因此還被福州市列為“福州遠郊蔬菜基地”,至今,鳳都鎮的茭白基地面積已拓展至六千多畝,年產量達9000多噸。鳳都鎮水果產業蓬勃發展,全鎮已形成了鳳都、洋頭、際面、新建、雙珠、溪頭等多個水果基地(其中際面油洋亭還被列為“古田縣水蜜桃示範基地”),源源不斷地出產各類水果,青皮梨、黃金梨、雪青、翠冠、築花玉露、湖景蜜露、雨花露、水蜜桃、油萘、臍橙、蘆柑等品種廣受國內外顧客的青睞,全鎮水果面積達8500多畝,年產水果4000噸以上。鳳都鎮食用菌歷史悠久,生產技術經驗純熟,現建有銀耳、姬松茸、茶樹菇、香菇四大生產示範基地,各類食用菌乾品年產量達 3000 噸以上。鳳都鎮林竹資源豐富,全鎮林地面積23萬畝,另有石峰、長坑、上地、際面等四大毛竹墾復基地,木材、竹木製品、筍類產品等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鳳都鎮畜牧業規模頗大,境內牛、羊、兔、豬、鴨等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禽畜生肉、蛋、奶等產量居古田縣前列。
鳳都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這項工作,先後組織有關人員前往漳州、浙江武義等地參觀考察、進行品種的引進試種與篩選,與此同時,做好本地茭白苗的“提純復壯”工作,特意從省農大邀請茭白專家、教授來鎮指導傳授茭白生產技術。鎮科協辦還與福建師大生物工程學院共同承擔“茭白品種篩選及豐產穩產栽培技術研究”項目。已研究出一套“茭白豐產穩產栽培”模式,並選育出“鳳茭1號”、“鳳茭2號”、“鳳茭3號”等優良品種以適應鳳都區域的栽種。
鳳都鎮作為省定的科技示範鄉鎮,擁有健全的科技網路。整個茭白生產過程的科技含量已越來越高,尤其是該鎮被列為福州遠郊蔬菜基地以來,更有力地促進了茭白產業的發展。那么,當地政府如何更好地將“農民扶上馬,再送一程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進一步提高茭白生產的科技含量,通過網際網路,了解茭白市場的新動態;建立茭白種質資源圃;建立專門的育苗中心,推廣無公害農藥防治及相配套的栽培技術,爭創綠色食品;同時籌建古田縣鳳都鎮茭白綜合市場,以便統一管理。此外,研究、開展相配套的保鮮加工技術,力爭產品上檔次,在國內市場以淨菜方式上市。真正做到育苗專業化、栽培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市場化。
社會事業
鳳都鎮的文化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建有一所中學、三所六年制完全國小,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完善,鳳都中心國小還被評為省級農村示範國小;鳳都鎮17個行政村和林場均已開通了有線電視或閉路電視以及固定、行動電話,信息、娛樂工具一應俱全;鳳都鎮衛生設施較為完善,門診部科室細分,住院部床位多,醫療設備先進,民眾就醫十分方便。
基礎設施
全鎮已開發中小型水力發電站11座(碗廠、新建、盧坪、村尾、奎金山、雙溪亭、山羊坑等),總裝機容量7845千瓦,正常年發電量3800萬千瓦;已建有1115平方米 農貿市場1個、專業水果市場2個、茭白市場多個;已建成了鳳九、鳳東、鳳新、梅洋等水泥路共34.7公里,形成了條條水泥路直通鎮中心的公路網路;17個村均已開通了固定、行動電話、有線電視,信息極為暢通。強大的供電保障系統、活躍的交易市場、便捷的交通、優質的信息服務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來投資貿易。
交通
鳳都鎮地處古南公路沿線,京台高速公於2015年12月通車,交通便捷,距古田城關16公里,高鐵站26公里,南平84公里。
氣候
鳳都鎮年平均氣溫攝氏18.1度,無霜期295天,年降水量1650毫米以上,常年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旅遊資源
人文資源
鳳都原名鳳埔、黃埔,又因古屬古田第五都,亦稱五都,民國時實行保甲制,初設區,後改鄉,並取東西半區的鳳都、仕坂各一字為鳳仕鄉。49年10月劃稱為古田縣第三區,55年9月改稱鳳都區,56年2月併入局下區。59年8月建立鳳都人民公社,84年10月改稱鳳都鄉,91年12月7日拆鄉建鎮。2005年“撤三並二”後桃溪流域的五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併入城東區,面積由原來的210平方千米減為185.5平方千米。鳳都鎮地靈人傑,人才輩出,革命戰爭年代,許多革命志士為了爭取祖國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成為一代英傑,際面村的江作宇、肖江西同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古村屯
小吉村貌一角小吉村是古田縣老區基點村,革命戰爭時期葉明根、江作宇、馬秀花等革命先輩經常過往這裡。葉宗由同志還長期往在該村開展革命工作。該村現有“五老”3名。該村地處鳳都鎮西南,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與南平市洋後鄉村頭村接壤,總面積8016畝,人口205戶767人,貧困以下人口106戶367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元,村財年收入1000元左右,是市定貧困村。
小吉村海拔650主,為高山區。由於海拔較高,年均氣溫16℃,年均霧日80天左右,初霜11月中旬,終霜3月中旬末,無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700mm,一般都能滿足農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這裡山勢陡峻,村莊就座落在幾座高山圍成的小山坳里。全村有耕地面積965畝,山地面積7000餘畝。耕地多分布在山壠谷間,耕作極為不便。山地主要種植有水果1000畝、毛竹林800畝、南紙林350畝、杉木500畝、松木3000畝,林木主要為幼林,多種於十九世紀80年代。
小吉村委樓小吉村是個山區農業村,農民主要從事農業勞動。主要農作物是水稻,1991年以來,桃子、油柰等水果種植業逐漸發展起來,香菇、竹蓀、白木耳、茶樹菇等食用菌也有所發展,但由於路況極並差,運輸極為不便,水果種植業、食用菌業終不能大規模地發展起來。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以上三項。此外,家庭飼養業是農民收入的補充。如:家庭飼養的豬、雞、鴨等。
小吉村的居民用房大多是土木結構瓦房,多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新建的磚木結構房屋只有9棟。座落於村西山坡的學校是該村最好的建築,這座建築面積650平方米的三層石混樓房,是1988年村民投工投勞修建的。現村部就設在這裡。學校配套設施仍需完善,學校無操場,課桌椅破舊,教學儀器比較短缺。學校現有24人(遷出就讀的有50餘名學生),老師3人。村醫療衛生設施十分簡陋,村衛生站設在一個私人家中,主要是賣一些普通的藥品,許多極平常的病症在這裡也很難得到醫治,村民醫療保健無法得到保障。村通往鎮區的路況極差,特別是至梅洋的4公里路段,只有兩米多寬,由沙土鋪成,雨天不能通行。路況差,交通落後,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障礙,是造成民眾生活貧困的最直接原因。1998年,村建成了衛星電視接收後,可收看6套節目,2003年底開通光纖閉路電視。2001年,全村基本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選,安裝了程控電話。
古建築
鳳都歷史悠久,聞名於世。早在建縣之初,這裡就有了著名的佛教禪林香寺和道教棲真道院;宋代古田是福建省的“書院之縣”,而鳳都的“螺峰書院”聲名遠揚,大教育家朱熹曾講學於此,並留有手跡。
自然景觀
鳳都自然景觀十分壯麗。從北而西聳立著花山、矮將崗、闊峽崗、五穀仙、銀山頭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2座,最高峰花山更是達到了1478.3米,可謂奇峰競秀,蔚為壯觀。鎮北有石飯甑,石人、石馬、石船、石箭、石雞等自然景觀巧奪天工,名聲遠播,“啞巴帝反朝廷”的傳說更給風景秀麗的石飯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觀光。鎮東有五華山五峰連峙,勁松拱秀,聞名遐邇的“玉田八景”之一“華頂秋霞”即取於此。宋邑令李堪有詩讚五華秋色曰:“何處棲真遠世紛,五華高頂絕塵氛,仙翁自有餐霞法,漫使人間望彩雲。”元代旅行家倪灝稱“余嘗遊歷名山大川,窮極東南之勝,若傑特而出者,莫過五華。”明初大詩人張以寧更以李白未蒞此地為嘆。
周邊景點
兔耳嶺風景區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 與第一旗山山脈相連, 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 ;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白溪草場
古田白溪天然草場位於距離杉洋鎮10公里外的白溪村畔,海拔1000米,總面積2.4萬多畝。這裡重巒疊嶂、風光旖妮,芳草連天 景色秀麗。登上山崗舉目望去,群山起伏,雲霧繚繞,田野、溪流、山岩、人工湖,匯成了一幅幅南國風光的秀麗佳景。在草場上抬頭遠眺,萬畝草場壯觀景色,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有“南國草原”之美譽,
翠屏湖
位於福建省會福州的“後花園”古田縣城東郊,距城區3公里,距福州2小時車程。1958年,國家在此興建“一五”計畫重點工程、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站, 築起長412米、高71米的大壩蓄水,淹沒了逾千年歷史的古田舊縣城,形成了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 湖。因湖背靠翠屏山,遂名“
翠屏湖”。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四季如春;湖面煙波浩淼,空氣清新,水質碧澄,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島湖”之美 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