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池書院(清江寧府考課書院)

鳳池書院(清江寧府考課書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池書院可以被視為晚清南京書院中的代表,它是南京僅有的舉辦童生試的兩所書院之一,以“造就應童子試者”聞名,且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學者張裕釗擔任山長,他為曾國藩門下之士,學問淵博,長於歐蘇之文法,書法熔北碑南帖於一爐,創“張體”;另有如張謇、范當世、馬其昶等出自鳳池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池書院
  • 地理位置:南京箍桶巷附近
  • 原名:文會樓
  • 性質:考課書院
  • 相關人物:張裕釗 張謇
歷史沿革,相關人物,

歷史沿革

在《同治上江兩縣誌》中記載,“府城故設鳳池書院以養正。原在忠義祠後,名文會樓。乾隆四十二年改建,亦不過規制粗建,祠中舊有承訓樓。”
今長樂路國小位置(百度地圖)今長樂路國小位置(百度地圖)
承訓樓為陳桂生所建。陳儼亭在乾隆四十三年曾任鳳池院長,教士有法,他去世後,其子江蘇巡撫陳桂生於嘉慶二十五年派其弟桐生,買來張姓人家的房屋建了承訓樓,並且且捐銀一千生息,以廣內外課各十二名。
其後道光二十一年,太守俞德淵改建書院於舊王府東北角之繡春園,《金陵待征錄》言“本在學內,後移王府之繡春園地,則俞太守德淵為之”,當時的鳳池書院有池館亭閣之勝,內祀康方伯基田。《白下瑣言》中描繪說“號舍、講堂規模井井,原為童生肄業而設。講堂之後,池塘亭榭花木蓊然,猶是孫氏五畝園之舊,過其地者流連不忍去”,只可惜迭遭水災,屢為有司強藉以作客官公館,久借不歸,又經太平天國戰火,所藏書籍及各號器物,多被殘失,書院中景致不再。
同治七年再次修建,塗太守宗瀛購大夫第東新廊民舍為之,分上、中、下三等,以課文童,而去內外課之名。每月二日,一府兩縣分主之,既望時院長課之,二十三日亦課,以試帖、律、賦。已亥庚子間,天津沈公兆沅任鹽巡道時,洞察其弊,於大門外豎石碑,大書深刻“永遠禁止借作公館”。
鳳池書院是為考課書院,以參加科舉為目的辦學,在後期發展乏力,積弊難盡,如1895年的《申報》上就有“整頓場院”的通告,其中提到“鳳池書院已久不堪聞問矣”。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書院多改為學堂,鳳池書院也在虞際唐任山長時,與宏育學堂合併改名為津逮學堂。如今南京長樂路國小的前身即是津逮學堂,而若追根溯源,我們便會發現鳳池書院的存在,今長樂路國小的位置也與史書所記書院在院門口以東、槽坊巷以南相合。

相關人物

張謇,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原為通州秀才,其出身家庭債務繁重,為養家償債,進入上層群體獲得更好發展,在同治十三年來到江寧,並投考鐘山書院與惜陰書院,後拜在鳳池書院山長張裕釗門下。
范當世,清末文學家、桐城派後期作家,擅長對聯,兼長古文,從張裕釗學習古文法,後得張裕釗等介紹,主持觀津書院,曾與張謇等一道致力興辦家鄉教育,參與籌辦南通國小堂。
朱銘盤,著有《桂之華軒詩集》傳於世。他的書法甚為著名,與張謇、范當世並稱為“通州三生”。
《范伯子文集》言“張裕釗客江寧,當世偕張謇、朱銘盤往謁,裕釗大喜,自詫一日得三士,文章之事有付託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