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浙江省杭州市鳳凰山)

鳳凰山(浙江省杭州市鳳凰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凰山杭州市的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吳越國將杭州設為國都,築子城。南宋在鳳凰山麓建造皇城(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松嶺,方圓4.5公里。大內有城門3座,南稱麗正,北為和寧,東曰東華)。風景秀麗,引來無數遊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山
  • 外文名稱:Phoenix mountain forest park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不需要門票
  • 著名景點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
  • 主峰海拔:178米
目錄,鳳凰山簡介,

目錄

鳳凰山簡介

鳳凰山簡介

鳳凰山在杭州市的東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吳越將杭州設為國都,築子城。南宋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後,在北宋州治舊址修建宮城禁苑。以鳳凰山為皇城。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松嶺,方圓4.5公里。大內有城門3座,南稱麗正,北為和寧,東曰東華。皇城內,宮殿巍峨林立,光耀奪目。有金鑾殿、垂拱殿、選德殿、福寧殿、勤政殿、復古殿等殿、堂、樓閣約130餘座。“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台六、亭十九”,此外還有華美的御苑直至鳳凰山巔。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築。南宋亡後,宮殿改作寺院。第二年,即元至元十四年(1277)因為民間失火延及,南宋朝廷在鳳凰山的殿宇焚毀大半。十年之後,楊璉真珈奏請元廷,利用南宋大內的建築基座、殘餘建築物和建築材料在鳳凰山上修築了五座佛寺,名曰“鎮本”,以示壓鎮江南人民之意。這五座寺廟在元代也先後湮滅,最後在元末的戰爭中徹底毀損。宋元時代鳳凰山是在城內的,元末張士誠新築杭州新城垣的時候將鳳凰山攔在了城外。至明代成為廢墟,到明末,鳳凰山已經完全成為一塊人跡罕至的荒蕪之地。鳳凰山緊鄰錢塘江,又是鳳山門的一個制高點。太平軍攻打杭州時,就搶占過這裡作為重要的攻城基地。整個鳳凰山宮苑的殘址,南起苕帚灣,北到萬松嶺,東沿中河南端之西岸,西達鳳凰山東麓,周長九里。現還有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現遺址上建有軍隊用房和杭州捲菸廠等大型建築以及民房,國家文物部門正在進行考古發掘。鳳凰山御苑內石刻、石景頗多,規劃闢為"南宋故宮遺址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