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雀街上的孤島

鳥雀街上的孤島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一段故事。德國納粹分子在波蘭華沙大肆屠殺、虐待猶太人,。。猶太兒童亞歷克斯在爸爸被抓走、媽媽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得到了父親好友的幫助,逃到了鳥雀街78號躲藏。這裡曾是他們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樓房殘垣斷壁,成了一片廢墟。十二歲的亞歷克斯獨自一個藏身在破樓的頂層,等待著父親歸來。他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臨危不懼,用爸爸留下的手槍擊斃了一個德國鬼子,救了自己的同胞兄弟。他靠著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衣服、食物,在孤島似的破樓里生活了五個月,終於等到了父親。

基本介紹

  • 書名:鳥雀街上的孤島
  • 作者尤里·奧萊夫
  • 類別:小說
  • 頁數:200
  • 裝幀:精裝
作家簡介,書評,

作家簡介

尤里·奧萊夫是一位大屠殺倖存者。他1931年生於華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父親被蘇聯人所抓,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在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中生活了約有兩年。後來,母親被納粹殺害,奧萊夫兄弟倆被偷偷接出猶太人居住區,並藏匿在好心的波蘭人的家中。二戰結束後,奧萊夫搬到了以色列。
鳥雀街上的孤島
奧萊夫將自己在隔離區中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反映出大屠殺背景下猶太人的生存境況。奧萊夫多次獲得以色列國內及國際性的文學獎項,其中包括1996年國際安徒生大獎。書評家們對他的評語是“作為一個成長在飽受戰爭之苦的波蘭的猶太男孩,奧萊夫的作品同他的童年生活緊密相關。無論他作品的背景是在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還是在以色列,他從未失去他的童真。奧萊夫讓我們看到,在艱難的環境下,孩子們依然能夠帶著幽默感度過困境。”
奧萊夫說,他整個一生都受到一種東西的驅動,這就是講故事的需要,這種需要引發出越來越多的故事,架起了年齡、文化截然不同的人們之間的橋樑。成年後的奧萊夫一度只為成年人寫作。但從1976年開始,他開始為青少年寫小說、劇本。他收到許多孩子的來信,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以自己的眼光來讀他的作品。

書評

暗夜中的一顆孤星(鐘志清)
幾年前,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參觀大屠殺紀念館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兒童館。館中央是巨大的蠟燭,閃爍的燭光通過立體稜柱反射到黑黝黝的屋頂,像無數的小星星在夜空中閃爍,四周一片漆黑,一個聲音伴著低回的音樂念著遇難的猶太兒童姓名。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二戰期間那一百萬慘遭恐嚇、凌辱、監禁、槍殺、毒氣熏乃至焚屍滅跡的100萬猶太孩子。那些幼小的生命,就像一顆顆明亮的小星星在黑暗中倏然流逝。輕輕地來,悄悄地去,未見青史垂名,惟有天地恢恢。
由《世界文學》前主編李文俊先生翻譯的這本《鳥雀街上的孤島》描寫的就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段故事。小主人公亞歷克斯就生活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生活在波蘭華沙的一個“格托”內。
“格托”是Ghetto一詞的音譯,又譯作“隔都”,意思是隔離區。有的學者考證說,“格托”一詞源於希伯來文的“隔離”(ghet)和義大利文的“鑄造廠”(getto)。最早的“格托”出現在16世紀20年
代的義大利,指當時在義大利某鑄造廠旁建立一個著名的猶太人居住區,所以後來“格托”便成了猶太人居住區的代名詞。建立“格托” 的目的是為了將猶太人同周圍的世界隔離起來,在社會、政治、文化等角度割斷猶太人同非猶太世界的聯繫。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1938年,納粹分子叫囂要重建中世紀式的“格托”,以便對猶太人進行更為集中的管理與迫害。波蘭的首都華沙是猶太人非常集中的地區,但那裡的大“格托”直到1940年才由華沙總督費歇爾建立起來。“格托”內擁擠不堪,條件惡劣,猶太人被強迫在德國人開的工廠中從事艱苦的勞作,遭受無休止的人格侮辱與肉體折磨。尤其是從1941年初開始,華沙“格托”的景況越來越惡化,飢餓、寒冷、瘟疫造成猶太人成批成批地死去。
1942年7月,納粹頭目希姆萊下達了清除華沙猶太人的密令。幾天之後,“格托”里的猶太人開始遭到抓捕和槍殺,最令人髮指的一幕是一批嚇得戰戰兢兢的孤兒哭泣著被送進毒氣室。納粹分子的暴虐無道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意識,“格托”里的猶太人成立起戰鬥組織。他們設法去弄槍、手榴彈等武器,但是困難重重,而且十分危險。手裡有槍的波蘭人故意抬高槍的價格,賴帳,有些人甚至拿到錢後又向德國人告密。好在波蘭共產黨支援了他們為數不多的一些槍枝和子彈。
1943年4月19日,正是猶太人的宗教節日——逾越節,納粹發動了徹底剷除“格托”的行動,出動了兩千餘名受過訓練的德國正規士兵,並調集坦克、裝甲車大炮等重型武器;而猶太人只有一千多名自衛隊員,以及少量的槍枝和手榴彈。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但這場較量持續到5月16日才結束,十六名德國士兵被打死,九十餘名德國士兵被擊傷,這就是著名的華沙猶太區起義
小亞歷克斯所生活的“格托”當然並不一定就是華沙的大“格托”,但是他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所經歷的不幸遭遇卻在當時歐洲的猶太孩子中帶有普遍性。他的媽媽到另一個“格托”里去拜訪朋友,再也沒有回來,她顯然是遭遇到了什麼不測。胸中燃燒著仇恨火焰的爸爸整天擦拭手槍,發誓要殺德國人,並且教會了小亞歷克斯如何射擊。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家為德國軍隊製造繩子的工廠,爸爸每天到工廠幹活,小亞歷克斯每天則東藏西躲,不斷聽到猶太人在集中營內慘遭殺戮的訊息。突然有一天,德國人、波蘭人、猶太警察包圍了造繩廠,爸爸被抓走了,小亞歷克斯在父親好友博羅契的捨身救助下,逃到鳥雀街78號藏了起來。鳥雀街78號是座被炸毀了的大樓,曾是亞歷克斯和小夥伴們一起嬉戲的地方,而今則成了他的避難所。他需要在這裡默默地等待,等待父親來找他的那一天。孤獨,飢餓,以及各種難以想見的困難出現在眼前,但小亞歷克斯咬牙堅持,頑強地活了下來。
他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臨危不懼,用爸爸留下來的那把手槍擊斃了德國鬼子,救下自己的同胞兄弟。他同波蘭區內小女孩之間的交往則猶如黑暗深海中的一線韻光,給他以溫暖和希望。最後,爸爸終於回來找他,父子倆含著激動的熱淚擁抱。
《鳥雀街上的孤島》通過12歲的小亞歷克斯所見、所聞、所親身經歷的一切,向我們展示出二戰期間華沙猶太人的悲劇命運。情節有奇有險,扣人心弦。該部小說的作者尤里·奧萊夫本人就是一位大屠殺倖存者。奧萊夫1931年生於華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父親被蘇聯人所抓,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在“格托”中生活了約有兩年。後來,母親被納粹殺害,他和弟弟幸免於難,戰後回到巴勒斯坦,在基布茲接受教育,現住在耶路撒冷。奧萊夫將“格托”時期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反映出大屠殺背景下猶太人的生存境況。主要作品有《最後一個暑假》。(1967)、《鳥雀街上的孤島》。(1981)、《大哥》。(1983)、《戴帽子的女士》(1990)、《萊迪亞,巴勒斯坦女王》(1991)等;此外,還寫有大量兒童文學作品。他筆下的主人公雖身陷囹圄,但卻保留著善良的天性,真情如熾,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讀罷《鳥雀街上的孤島》,掩卷眺望星光燦爛的夜空,我仿佛看見了鳥雀街,曾經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在這裡含恨化為幽靈鬼影;仿佛看到一個幼小的身影在78號那座孤島,掙扎、抗爭。如果將那些逝去的生靈比作流星,那么小主人公亞歷克斯則像一顆孤星,在黑暗的夜空中眨動著,奮力欲拼出雲層。我深信,李文俊老師那優美曉暢、娓娓動人的譯文將會在廣大讀者的心目中喚起無盡的遐思與回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