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膾

鱸膾

鱸膾。音lú kuài。亦作鱸鱠、鱸魚膾、思鱸、思蒓鱸等等。喻思鄉賦歸之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鱸膾
  • 拼音:lú kuài
  • 釋義:喻思鄉賦歸之典
  • 出處:《晉書》
典源,釋義,同源典故,引用示例,

典源

語出《世說新語》,《晉書》亦有所載。
  • 《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 《晉書·文苑列傳·張翰》:“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冏時執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釋義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人。曾在齊王(司馬冏)手下任大司馬東曹掾。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現在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一年,張翰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回憶起家鄉吳地蓴菜羹和鱸魚膾等佳肴美味。於是說道:“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我怎能跑到幾千里之外,做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就在季鷹辭官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謀反被殺,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張季鷹倖免於,人們都稱讚他有先見之明。

同源典故

張翰思歸 張翰悲秋 張翰憶江東 張翰歸 張翰浮誇 張翰知機 張翰知終 張翰辭東府 張翰鱠 思歸張翰 思歸待秋風 思菰米 思鱸 憶膾 憶鱠 憶鱸魚 戀鱸魚 扁舟為鱸魚 故鄉魚美 故鄉鱸鱠

引用示例

  • 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勞思。”
  • 唐·鄭谷《舟行》:“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自古難。”
  •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
  • 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 宋·無名氏《水調歌頭》:“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
  • 元·朱希晦《和韻簡天則上天》:“故鄉鱸鱠牽歸思,近砌蛩聲攪夜眠。”
  • 明·王世貞《送顧舍人使金陵還松江》詩:“汝豈因鱸膾,吾曾識鳳毛。”
  • 清·陳夢雷《秋興》之八:“當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娛親請尚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