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屬

鱘屬

鱘屬,學名:Acipenser (Linnaeus, 1758),鱘形目鱘科的一屬魚類。體被五縱列骨板,魚吻較長,能用尖長的吻來攪動泥沙,口在腹面,善於伸縮,便於攝食,口前面有四條觸鬚,喜食水底無脊椎動物和小魚。頭長不到體長的1/3,無齒。口前具觸鬚2對。奇鰭悉具支鰭板。具有許多與軟骨魚相似的特徵,如體形似,具長吻,口橫位於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為軟骨,脊索發達,終生存在,腸內有螺旋瓣

鱘類由海入江,喜聚於河口。成熟群體10-11月在江河上游產卵於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積處 。性成熟 9-25齡。懷卵量47.5-144.5萬。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國海南島以東到黃渤海等海區和珠江錢塘江長江黃河等淡水河流。為洄游性的底層魚類。

我國有6種。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點,該屬物種,生活習性,產地分布,保護級別,主要價值,經濟,藥用,

簡介

鰓膜連鰓峽,分離。約19種:亞伯達鱘Acipenser albertensis、西伯利亞鱘Acipenser baerii、短吻鱘Acipenser brevirostrum、達氏鱘Acipenser dabryanus、湖鱘Acipenser fulvescens、俄羅斯鱘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中吻鱘Acipenser medirostris、納氏鱘Acipenser naccarii、裸腹鱘Acipenser nudiventris、麗鱘Acipenser ornatus、尖吻鱘Acipenser oxyrhynchus、波斯鱘Acipenser persicus、小體鱘Acipenser ruthenus、史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i、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閃光鱘Acipenser stellatus、大西洋鱘Acipenser sturio、高首鱘Acipenser transmontanus等。我國分布有6種,即分布於長江的中華鱘達氏鱘,前者主要分布於我國,後者為我國特有;分布於黑龍江的史氏鱘;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的西伯利亞鱘小體鱘及伊利河的裸腹鱘

形態特點

體被5行骨板。吻圓錐形。口中等大,橫裂,有噴水孔。鰓蓋膜與峽部不相連。眼小,側位。鼻孔大,每側2個,位於眼前緣。口腹位。口前吻須2對。成魚無頜齒。鰓耙短小。無鰓蓋骨、鰓蓋條。背鰭1個,後位。尾鰭歪形,有時尾端呈絲狀延長(擬鏟鱘屬Pseudoscaphirhynchus)。尾鰭兩側密生多行硬鱗。
中國分布有6種,即分布於長江的中華鱘達氏鱘,前者主要分布於中國,後者為中國特有;分布於黑龍江的史氏鱘;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的西伯利亞鱘和小體鱘及伊利河的裸腹鱘
中華鱘因產於中國而得名。體長1.7-3米;體重 40-378千克,最大個體重達500千克以上。體梭形。吻尖長。尾歪形。體具5縱行骨板狀大硬鱗 。 一般頭部和體背側青灰色或褐色 , 腹部白色,各鰭均為青灰色,側、腹板間的側板下方體色有過渡區。分布於太平洋西北及中國海南島以東到黃渤海等海區和珠江、錢塘江、長江、黃河等淡水河流。為洄游性的底層魚類。由海入江,喜聚於河口。成熟群體10~11月在江河上游產卵於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 積處 。性成熟 9~25齡。懷卵量47.5~144.5萬。卵沉性,橢圓形,灰綠色 ,具粘性。生長較快。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產卵期一般停食。該種為重要大型經濟魚類。近年來產量明顯降低,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亟待保護和進行人工繁殖。中華鱘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達氏鱘外形與中華鱘相似,但成魚體長較短,體重較輕;幼魚皮膚粗糙,體背部灰黑或灰褐,側板和腹板間體色乳白,其間側板下方體色無過渡區。分布於中國的長江乾支流及沿江大湖泊,長江的大型經濟魚類之一。史氏鱘是中國現存鱘魚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優質珍稀魚類(一般見於餐館食用的所謂“中華鱘”實為史氏鱘的人工飼養種的幼魚),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它身體細長呈細紡錘形,裸露無鱗,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魚骨板帶有尖棘,為軟骨硬鱗魚。其身體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魚為黑色或淺灰色,腹部均為白色。史氏鱘具有個體大、壽命長、幼魚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集觀賞、美食於一體,可在魚池等人工水環境中正常攝食生長,最大個體可達100千克以上。
史氏鱘是中國現存鱘魚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優質珍稀魚類,它身體細長呈細紡錘形,裸露無鱗,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魚骨板帶有尖棘,為軟骨硬鱗魚。其身體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魚為黑色或淺灰色,腹部均為白色。
鱘屬鱘屬

該屬物種

鱘屬(18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亞伯達鱘
Acipenser albertensis
2
Acipenser baerii
3
Acipenser brevirostrum
4
Acipenser dabryanus
5
Acipenser fulvescens
6
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7
中吻鱘
Acipenser medirostris
8
納氏鱘
Acipenser naccarii
9
Acipenser nudiventris
10
麗鱘
Acipenser ornatus
11
Acipenser oxyrhynchus
12
Acipenser persicus
13
Acipenser ruthenus
14
Acipenser schrenckii
15
Acipenser sinensis
16
Acipenser stellatus
17
Acipenser sturio
18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生活習性

鱘類由海入江,喜聚於河口。成熟群體10-11月在江河上游產卵於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積處 。性成熟 9-25齡。懷卵量47.5-144.5萬。卵沉性,橢圓形,灰綠色 ,具粘性。生長較快。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產卵期一般停食。該屬種類為重要大型經濟魚類。鱘屬魚種具有個體大、壽命長、幼魚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集觀賞、美食於一體,一些魚種人工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可在魚池等人工水環境中正常攝食生長,最大個體可達100千克以上。

產地分布

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國海南島以東到黃渤海等海區和珠江、錢塘江、長江、黃河等淡水河流。為洄游性的底層魚類。
我國分布有6種,即分布於長江的中華鱘和達氏鱘,前者主要分布於我國,後者為我國特有;分布於黑龍江的史氏鱘;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的西伯利亞鱘和小體鱘及伊利河的裸腹鱘。
鱘屬分布圖鱘屬分布圖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主要價值

經濟

在北美,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認識到鱘熏制肉、鮮肉、魚籽醬和魚膠的價值,在俄羅斯,自20世紀初捕鱘業急速發展,使鱘魚資源量急劇下降,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採取科學的工人增養殖措施,鱘魚資源量逐漸恢復。中國的鱘魚資源量不大,又沒有採取人工增養殖措施,長時期沒有鱘魚供應市場,才開始發展養殖。由於水環境變遷,污染及人為過度捕撈等原因,天然鱘魚資源日趨減少,有的已瀕臨滅絕,不少國家已將其多數品種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中國已加強人工增養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滿足人們對鱘魚美味的生活需要。

藥用

本草綱目》詳細記載了鱘魚的藥用價值:“(鱘魚)肝主治惡瘡;肉補虛溢氣,令人康健;煮汁飲,治血淋;鼻肉作脯,補虛下氣;子狀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內蟲”。另外,鱘魚還是一種很神奇的魚,不同的臟器,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的藥效。加拿大和美國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鱘魚軟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鯊魚軟骨的15-20倍。鱘魚肉長期食用,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脫髮和胃病有明顯作用;魚鰓可清熱解毒,魚肝主治瘡疥,魚油治療燙傷有特效,魚鼻補虛下氣等等。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檢測:鱘魚肌肉含有八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脂肪含有 12.5的“DHA”和“EPA”(亦稱腦黃金),對軟化心腦血管,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預防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軟骨和骨髓(俗稱“龍筋”)有抗癌因子,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鯊魚翅,鱘魚骨”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