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漢字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基本信息

拼音:biē
特點: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以做成湯喝,甲殼可以做成藥材。又叫做“甲魚”和“團魚”;有的地區稱“黿”俗稱“王八”。是烏龜的近親。
鄭碼:KVMR,U:9CD6,GBK:B1EE
筆畫數:19
五行:水
部首:魚
部首筆畫:8
總筆畫:19
繁體:鱉
姓名學筆畫:23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鱉)
biēㄅㄧㄝˉ
◎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黿”;俗稱“王八”。
方言集匯
◎ 粵語:bit3
◎ 潮州話:bih4
漢英互譯
turtl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鱉biē
〈名〉
(形聲。從魚,敝聲。本義:甲魚,一種爬行動物,俗稱“團魚”) 同本義 [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屬於龜鱉目、鱉科,中國特產的一種軟殼水龜,分布於中國南北各地,多棲於池沼、河溝、稻田中,肉味鮮美,一般認為是補品
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墨子·公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字部】鱉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廣韻》幷列切《集韻》必列切。𠀤與鼈同。《乾祿字書》鱉通鼈。《易·說卦》離為鱉。《釋文》鱉本又作鼈。《莊子·秋水篇》東海之鱉。《音義》鱉亦作𪔀。

說文解字

【卷十三】【黽部】鼈
甲蟲也。從𪓑敝聲。並𠛱切〖注〗俗作蟞、鱉。龞,同鼈。

說文解字注

(鼈)甲蟲也。考工記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按鼈骨較龜稍內耳。實介屬也。故周易鼈蟹蠃蚌龜為一屬。從黽。敝聲。幷列切。十五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ped
鼈注內俗體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並列
薛A開
薛A
入聲
三等
開口
仙A
入十七薛
pi̯ɛt
pĭɛt
piɛt
pjæt
piᴇt
piɛt
piat
bie
pjet
piet
魚鼈俗作鱉蟞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ꡎꡦ
bÿa
pjɛ
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車遮齊
車遮
入聲作上聲
齊齒呼
piɛ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必列
五屑
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一先蘚線屑
陰入
介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