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屬

鱉屬

中華鱉又稱甲魚、團魚、水魚、王八等,喜歡棲息在底質為泥質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等淡水水域,為水陸兩棲的卵生爬行動物。

鱉渾身都是寶,鱉的頭、甲、骨、肉、卵、膽、脂肪均可入藥。其肉具有雞、鹿、牛、羊、豬5種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稱。不但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補珍品,能夠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及調節人體的內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質量、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補佳品。鱉類養殖品系繁多,有中華鱉、大陸鱉、台灣鱉、日本鱉、泰國鱉、黃沙鱉之分等。此外,山瑞鱉及美國引進的佛羅里達鱉

基本介紹

分類,中華鱉,日本鱉,泰國鱉,黃沙鱉,養殖環境,水深,水溫,水色和透明度,溶解氧,繁殖技術,親鱉選擇,性成熟年齡,親鱉的飼養,產蛋,孵化,中華鱉養殖技術,鱉塘的選擇,鱉塘消毒,施足基肥,選種,鱉種的消毒,稚鱉飼養,日常管理,病害防治,主要價值,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存在的問題,鱉種質退化,合法養殖意識淡薄,鱉類市場信息不暢,外來鱉類的入侵和生態安全問題,疾病防治和防疫不到位,

分類

中華鱉

中華鱉又稱甲魚、團魚、水魚、王八等,它生活在淡水水域,用肺呼吸,陸地產卵,四肢爬行,為水陸兩灑的卵生爬行動物,在中國除青海、西藏、新疆和寧夏等地未報導外,其他區域均有分布,湖南是盛產中華鱉的省份。中華鱉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高,鱉肉蛋白質含量高,賴氨酸、谷氨酸、EPA和DHA含量高,微量充懂主元素豐富,味道鮮美、深受中國、日本、東南亞等地人們的喜歡。中華鱉不但可以食用,而且還有一-定的藥效,肉、甲、卵、血、膽等均可入藥,能滋陰補陽、平肝熄風、散結消瘀等,可治療陰虛發熱、小兒驚癇、骨蒸癆熱、下痢等。
鱉屬
中華鱉

日本鱉

體形呈橢圓形,體表光滑,色澤晶亮,背甲扁平,背甲表皮為青黑色,體背後部呈扇形,腹部白底並有暗色斑花點,裙邊腹面呈淡黃色,裙邊厚實寬大,肉質豐滿,裙邊與背甲長的比例為35.8% (普通中華鱉為25%左右),體色為“青背白肚”。日本鱉以鱉甲為中心有微白色細條斑,中心以外有小米粒狀微白色小斑。體表覆蓋皮膚,厚度為8微米,較中華鱉皮膚厚,且可以整張剝離。
鱉屬
日本鱉

泰國鱉

泰國鱉苗進入我國較多,每年有4000萬~5000萬隻,其親本情況不明,暫稱泰國鱉為宜。在生產中,有些泰國鱉是帶病的,死亡率較高,儘管其價格較便宜,但在養殖中因發病死亡產拘甩遷生的負面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購苗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鱉屬
泰國鱉
中華鱉和泰國鱉相比較而言,內地中華鱉苗腹甲表面沒有黑點,而泰國等地整苗腹甲表面呈藍黑色的斑點;內地中華鱉苗“裙邊”稍寬,而泰國等地鱉苗辨愉棗“裙邊”稍窄。

黃沙鱉

個體大,外觀體形呈圓扁平狀,背甲橢圓形,微隆起,呈淺土黃色或黃綠色,有脊椎骨和肋骨結構排列形狀的梅花斑,腹板扁平,稚鱉時腹部紅黃色,成鱉時淡黃色,並隨著體重的增加而腹部黑灰色斑逐步消退,最後只剩2對。裙邊寬而硬,後部裙邊邊緣呈金黃色,尾裙,上有廡粒,黃沙鱉頸長,能完全伸縮至背甲後緣和殼內,頭和頸的長度達鱉甲的2/3~3/4,指和趾間有蹼,3爪,尾呈錐形,雌鱉尾部與裙邊持平或不露出裙邊。整個身體可分為頭、頸肯鍵達項、軀幹、四肢和尾5個部分。
鱉屬
黃沙鱉

養殖環境

水深

水過深,鱉上下運動呼吸,消耗體力大;過淺,水溫易變化,水質不穩。因此,依照季節的變化和鱉的不同生長階段,及時調整水位,避免水位忽高忽低,防止水溫頻變、驟變。實際生產階段,稚鱉水位為20~30厘米,幼鱉為50~80厘米,成鱉池水位一般保持在1.0~1.5米。早春、晚秋,氣溫不穩,可適當提高水位;初夏,水溫達到25℃時,可適當降低水位,使水溫儘快紙戀乎局達到適溫範圍;盛夏,水溫達到35℃左右,及時加深水位以調節水溫。

水溫

鱉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生存活動也完全受環境溫度的影響,體溫與環境溫度差異不超過0.5℃~1℃,故其對水溫變化十分敏感。整在適宜水溫範圍內能有效地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生長速度。水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鱉食量開始下降,抵抗細菌侵害能力減弱,水中有機物分解加快,耗氧量大,生長與呼吸受到影響,患病率大為提高,甚至攝食減弱或停止,潛居陰涼處避暑,出現“伏暑",即“夏眠”或中暑死亡。高溫擾亂了鱉生理功能,造成內分泌混亂,食慾不正常,體內營養不能滿足能量的消耗,導致體重下降。同時水溫每升高10℃,水體內污染源的毒性就會增加2~3倍,水體中細菌快速繁殖,病原菌數量成倍地增加。
低水溫時,鱉吃食少,主要靠消耗體內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體質較弱,免疫力差,容易被病原菌感染,造成生病或死亡。水溫再低時,鱉停止攝食,開始潛伏泥沙中,停止活動和覓食,進入冬眠狀態。鱉“冬眠”和“夏眠”習性是適應環境的變才戲化而產生的行為,並非是生理需求。冬眠時往往幾隻鱉聚集在一起,鼻孔微露泥沙表面,雙目緊閉不吃不動,依靠皮喇遙蜜膚和咽喉部進行輔助呼吸,依靠體內積蓄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
鱉能忍受的水溫變幅為1℃~3℃,變幅過大時,易造成鱉的死亡,幼鱉比成鱉更敏感。所以人工養殖過程中,在換水、轉池或放苗的操作過程中,注意調控好水溫差,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水色和透明度

池塘水色主要是通過水體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及有機質的變化來實現的。養鱉池適宜水色為油綠或深綠色,浮游生物綠藻門、甲藻門、藍藻門、裸藻門及硅藻門的浮游植物為主。水色為暗褐色、黑色、灰白色、紅色等,水表面形成一層浮膜時,表明水質嚴重變壞,需及時換水。鱉下塘前,施放底肥,培育浮游生物,達適宜水色。飼養中水質過瘦時,可適當投放磷肥,並根據鱉池的肥瘦情況,套養一定數量鰱、鱅魚,栽植水葫蘆等水草,可淨化水質,控制水色。定期排污、注水,有助於水色和透明度的調節。適宜透明度能較好地隱蔽鱉,減少彼此咬斗斷殺,提高成活率。

溶解氧

根據GB11607規定,水體溶解氧連續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必須大於5毫克/升,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毫克/升。鱉養殖過程中,殘餌及排泄物多,水體耗氧量大,為保證中華鱉的正常生長、生活,水體溶氧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擋板食台,進行水上投餌,每天及時清掃食台,減少餌料流入水體;中華鱉生長旺季,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3小時,保證水體底層溶解氧。pH值是一個重要的水化學因子和生態因子,中華鱉最適的pH範圍為7.2~8.2過大或過小的pH值,對其皮膚和口腔黏膜有不同程度損壞。飼養過程中,嚴禁酸性水或鹼性水入池。鱉是一種耐低鹽的水產動物,養殖水應為純淡水,不宜用海水養殖。鹽度在0.5%以下,中華鱉能良好生長,鹽度1.0%以上,中華鱉不能生存,在沿海、鹽鹼地區須特別注意。水中氨氮對鱉有很強的毒性,即使濃度很低,也會抑制生長,甚至中毒死亡。

繁殖技術

親鱉選擇

親鱉的個體大小、年齡差異、健康水平與產蛋數量和質量有密切關係。優質種鱉,每年可產蛋和5批,每批產蛋20個以上.蛋重平均在6g左右,其受精率和孵化率較高,而且稚鱉生長發育也快。選擇親鱉,應先正確識別雌雄,然後選擇符合上述要求的優質種鱉。凡是性成熟的鱉,雌鱉的尾部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邊外,反之雄鱉尾較尖,能自然伸出裙邊外。親鱉選定放養時,雌雄搭配比例一般以3:1為宜。此外,有的鱉不宜人工養殖,應注意選擇。

性成熟年齡

依各地氣候不同,鱉的性成熟年齡也不同。在溫帶、亞熱帶地區鱉需要冬眠,全年只有幾個月或半年多的生長發育期。在熱帶地區,鱉可全年生長發育,如果全年生長期較長,其達到性成熟年齡則較短,反之性成熟年齡就較長。鱉性成熟的年齡,在華北地區需5~6年,長江流域需4~5年,華南熱帶地區需3~4年,台灣只需2~3年。關於親鱉的適宜年齡,國內外看法不一致。有人提出最佳年齡為15~20年之間,這樣的親鱉每批可產出50個優質的蛋,年產蛋可達200個以上。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認為一般在6年左右為宜,此時其個體有500 g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體重為3~5kg的鱉繁殖能力最強。

親鱉的飼養

親鱉放養前,要放乾培育池中的水。每667m用75kg生石灰溶成漿後,潑灑全池消毒,池底要多潑一些。潑灑後將淤泥和石灰混合一遍,15d後再進水放養。親鱉放養在池中如果發現池水淺,第2天可用萬分之一濃度的福馬林將池水消毒1次,以使鱉不易得病。每667m可放養300~400隻,換水條件好或1kg以下個體占多數的可多放。鱉放養最佳水溫為15~17℃。放養後,鱉往往頭幾天吃食不多,甚至不吃,此時可停食數天后,用鱉最喜吃的蛙肉、蚌肉等引食,直到正常吃食為止。親鱉餌料以小魚、小蝦、蚯蚓、蠅蛆、動物內臟、熟動物血、蠶蛹、螺肉、蚌肉等為主,鱉尤其愛吃蛙肉、鼠肉、蛇肉。它也能吃熟麥粒、餅類、瓜類、蔬菜。魚粉和非親鰻用的配音飼料也可用來飼養親鱉。每日投飼量,鮮飼料為池中鱉總重量的7%~20%。水溫適宜,天氣好,水質清爽,鱉較活躍,可多投,反之則少投。
在鱉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飼養環境的安靜,揚水落水時儘可能不要有水流聲,尤其在鱉的交配期,因水流聲會造成鱉之間的咬斗;要注意水質清爽,絕不能讓水發臭,必要時要更換新水;要經常檢查防逃設備有無損壞,發現損壞立即修好。如有鼠、蛇等進入傷害鱉或吃其所產的蛋,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親鱉在水溫15℃以下時開始鑽入土中冬眠,此時可停止投飼,並在晴天將池水放淺,待鱉全部鑽入土中後,即將池水加滿保溫,以防止鱉冬眠期被凍壞。

產蛋

鱉產蛋是從半夜到天亮期間,有時可延遲至11:00。鱉產蛋的方法與海龜相同,用後肢的蹼爪挖掘成直徑約7 cm、深12~15 cm的洞穴,將蛋產於內,產完蛋即用砂土蓋上。而後返回水中,產蛋時間.在常溫池中鱉的產蛋是從6月上旬~8月下旬。一般在該期間產蛋3~4次。若在加溫池中採取長光照處理,可全年產蛋。

孵化

1、改進的恆溫器孵化
根據鱉蛋孵化的要求把恆溫器加以改造,裡面隔上格子保持30℃的溫度,即可進行孵化。也可利用深度為6~7cm的搪瓷盤作孵化盆。在盆中鋪上2~3cm厚的小粒(0.5mm)沙子,把蛋放在上面(動物極向上),並加以固定。然後,再蓋上3~4cm厚的沙子,放入孵化器中,器內宜保持30℃,為防止沙子乾燥,要經常用噴壺灑水。
2、車床式孵蛋器孵化
利用有設定保溫房和加溫設施的飼養池的孵化方法。把池水放淺至30~40cm,使水溫保持在30℃。把深約20cm的玻璃容器作為孵化盆利用,在盆中放入7cm厚的小粒沙子把蛋同定後,在蛋上覆蓋5cm厚的沙子,之後把容器放入溫度為30℃的飼養池中,不要讓水浸入容器內。使沙子溫度維持在30℃,但沙子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使用該方法孵她的稚鱉可以自然地進入飼養池。這種飼養池較方便給稚鱉餵食。
3、常溫孵化設施的孵化
在一定地段挖一個長1 m、寬3m、深60cm的孵化場,混凝土鋪底,與排水口連線在一起易於排水。在場內填入30~40cm厚的沙子,把蛋埋入沙內12~15cm深處,表面沙子乾燥後。要用噴壺灑水。孵化場上方如蓋上屋頂,可防止雨水浸入。夏季沙子溫度易上升,因此,白天要打開屋頂,晚上要關閉,儘可能使沙子溫度維持在30℃。

中華鱉養殖技術

中華鱉是我國養鱉業的主要養殖對象。

鱉塘的選擇

基地環境安靜、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底質為壤土和黏壤土、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鱉塘東西走向,呈長方形,單口鱉塘面積3×667m~8×667m,池深2m,有效水深1.0~1.3 m,坡比1:3,鱉塘主埂寬2 m,支埂寬1.6 m,底泥深度小於20cm,進、排水口獨立,呈對角設立。

鱉塘消毒

因為是新建鱉塘,用生石灰100kg每667m帶水清塘,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如果利用舊池塘一定要乾塘曝曬,除潑灑生石灰消毒外,還要徹底清除鱉塘中的敵害生物。

施足基肥

鱉塘清塘消毒後,用編織袋裝35~40kg的腐熟羊糞肥,掛在鱉塘的四個角落,以培養浮游生物、水蚯蚓等中華鱉的天然適口餌料。

選種

選種是中華鱉人工養殖的基礎,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戶的養殖效果。其要求包括:用於養殖的稚鱉必須是體格健壯,體表完整且有光澤,背、腹及四肢腋窩處沒有白點或白斑的,活動自如,稚鱉腹部朝向上放在手掌上,能立刻翻轉,用手拉後腳能有力縮回;各稚鱉應規格均勻, 個體大小在3g每隻以上;不同批次的鱉苗應該分級飼養, 實現同池同規格,避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而造成的損傷。

鱉種的消毒

中華鱉苗种放養前要用塘水配製5~10mg/L的聚維酮碘浸泡2.5min,或用3%食鹽水浸泡10~15min,也可以用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2min,以殺滅鱉種體表的病原體。

稚鱉飼養

1、放養
剛出殼的稚鱉體重約為3g至6g,必須在室內大塑膠盆暫養2至3天。選擇大小一致、體色一致、活動能力強、體形豐潤有光澤的個體,放養入池之前,用青黴素溶液浸洗稚鱉30分鐘,以增強稚鱉的抗逆力,然後再放入事先清整好的稚鱉池內,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放養密度為50隻每m ,且要求以一次放足為宜。飼養30天后,個體體重可達到10g左右,這時的放養密度以20至30隻每m為宜。
2、投餵
稚鱉出殼2天至3天后,卵黃囊吸收完畢,開始攝食,起初可投餵一些蚯蚓、水蚤等,並將飼料投放於搭置好的飼料台上;飼養14天后,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10%的鮮魚和2%的青飼料,對其進行強化培育,可將鮮活飼料打成漿後摻入到配合飼料中揉成團掛在飼料台上進行馴化。由於稚鱉池體積小,放養密度較大,飼料投餵較多,養殖水質容易變壞,引起稚鱉發病死亡。因此,稚鱉池中必須按時注入新水,每天未吃完的飼料應清除乾淨,以免惡化水質。池水應有一定的肥度,水體透明度以20cm至25cm為宜 。

日常管理

飼料以鮮活的餌料為主,搭配一些植物性餌料,主要種類包括: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麩類、餅類、南瓜等,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餵量為鱉體總重量的3%至6%,每天投餵1至2次,具體的投餵量視水溫、天氣等情況而定。投餵的同時,可搭配使用少量的光合細菌微生物製劑,一般情況下不使用顆粒飼料,禁止使用含激素類添加劑和有殘留的藥物。日常管理中,應注意對每口養殖池塘建立檔案,做好記錄 。

病害防治

1、病害預防
一是養殖池消毒,無論哪種規格的中華鱉養殖池在放養前都必須進行清整、消毒、曬池,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兌水向全池潑灑。
二是種苗消毒,中華鱉種苗在落池前都必須用0.6%的粗鹽水或0.02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10分鐘左右,然後再放入養殖池中養殖。
三是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池水,堅持每隔15天用20g/m至 30g/m生石灰向全池潑灑1次,既可對池水消毒又可提高池水的pH值,若池水呈偏鹼性,可在高溫季節定時使用水質改良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飼料消毒就是對所有新鮮小雜魚、福壽螺肉在投餵前一定要用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15分鐘左右;樹葉漚水,日常用松樹枝葉或桉樹枝葉每10~15kg捆成一把,每畝水面平均為1m深時用40~50kg,放入進水口附近的池中漚水,可起到預防病害的作用;飼料中拌入藥物製成藥餌進行投喂,如每隔15天在飼料中拌入大蒜素製成藥餌投餵3~5天,每50kg飼料中拌入大蒜頭250g製成團狀藥餌投餵於飼料台上,但應保持飼料新鮮,不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
2、病害治療
仿野生中華鱉養殖的主要病害有白斑病、紅脖子病、赤斑病、腐皮病、癤瘡病等,治療時應對症下藥,千萬不能盲目地使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氯黴素等禁用的藥物.對於紅脖子病,應經常注意保持水質的清新,防止鱉體受傷,或用土黴素拌餌進行投喂,第一天的藥量為0.2g/kg鱉體體重,第二天至第五天的藥量減半,或用病鱉病變組織做成疫苗進行腹腔注射。對於赤斑病,每500g病鱉用5萬國際單位硫酸鏈黴素和10萬單位青黴素配製成2mL溶液進行腹腔注射,1周后即可基本痊癒。對於腐皮病,發現病鱉時要及時隔離治療,用抗生素浸泡病鱉48小時,對其有一定療效。對於癤瘡病,首先要將癤瘡擠出,然後用2%至3%的鹽水將病鱉浸泡15分鐘。對於白斑病,可用10ppm漂白粉浸洗病鱉3~5小時,也可用1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向全池潑灑2~3次,隔天再用2次。對於敵害生物,主要是鼠、蛇最為嚴重,主要危害稚鱉和幼鱉,應採取有效措施嚴加防範。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糖、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呈現一定的差異。鱉肉富含動物膠、角蛋白、鐵、維生素D等營養素。因整的種類和生活地區的不同,其營養成分不盡完全一致。但據分析,每100克鮮鱉肉一般含有水分73~83克,蛋白質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4.9克,灰分0.9~1克,鎂3.9~10毫克,鈣79~107毫克,鐵4.3~38毫克,磷0.54~430毫克,維生素A0.15克,維生素B0.9毫克,煙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黃素0.37毫克,熱量288~744千焦。鱉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占70%以上,其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占25%以上,是牛肉的6.54倍,羅非魚的2.54倍。不飽和脂肪酸中DHA(二十碳五烯酸)和EPA (二十碳六烯酸)含量很高,這兩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腦黃金”,能抑制血小板凝結,防止血栓形成動脈硬化,降低機體內“有害的”膽固醇含量。

藥用價值

1、鱉肉
鱉肉為滋補食品,鮮用或冷藏,味甘、性平,具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傷中益氣、虛勞贏瘦、骨蒸癆熱、久痢、崩漏、帶下等疾病。
2、鱉頭
氣腥,味甘、鹹,性平,具有補氣助陽之功效。鱉頭燒灰用於治療久痢、脫肛、產後子宮下垂、陰瘡等疾病。
3、鱉膽
鱉膽汁含有兩個內酯:三羥基甾族膽烷酸內酯及其多一個“CH"”的內酯。新鮮膽汁,味苦,性寒。外用,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痔瘺,其方法為取膽汁磨香墨,人麝香、冰片少許,雞毛蘸塗。
4、鱉卵
5~8月產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邊收集,鮮用或冷藏,味鹹、性寒。內服具有補陰、止痢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久瀉久痢。
5、鱉脂
鱉脂是鱉的脂肪,又稱鱉膏、鱉油,個體較大的成鱉,脂肪含量可達總體重的10%左右。取出鱉體內脂肪,放入煎鍋中,用溫火加熱,將煎熬出的油脂放入容器中保存備用。鱉脂鮮用,性平,味甘、鹹。內服具有滋陰養血、烏鬚髮的功效,為滋養強壯藥,也是治療痔瘡的特效藥,對於油漆、膏藥引起的皮炎或濕疹、皮膚潰爛、燙傷、外傷、結核、便秘等也有一定療效。鱉脂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酸,因此還可用於高級化妝品中。
6、鱉血
鱉新鮮血液,其性平味甘、鹹,外用或內服,具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虛勞潮熱、陰虛低熱、脫肛、小兒疳勞等疾病。鱉血清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
7、鱉甲
鱉甲是鱉的乾燥背甲(背殼),含有骨膠原、碳酸鈣、磷酸鈣、多種胺基酸及鈉、鋁、鉀、錳、銅等10多種微量元素,常將鱉甲熬呈膠塊,俗稱鱉甲膠。味鹹、性平,具有補血、抗腫瘤、增強抵抗力和滋陰清熱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小兒驚癇、骨蒸癆熱、經閉經漏等疾病。

存在的問題

鱉種質退化

苗種是養殖生產的基礎之一,鱉的健康養殖離不開好質量的種苗,種苗的好壞不僅關係到鱉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也影響到鱉的品質和鱉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近年來,鱉種苗質量下降非常厲害,表現為生長速度緩慢、病害增多。造成鱉種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親本種質選擇、近親交配嚴重,以及一些異種鱉從境外流入我國,直接影響鱉的遺傳基因庫,從而影響其種質純度,使鱉出現疾病較多、種苗分化大、生產速度慢等問題。

合法養殖意識淡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許可證管理辦法》中規定,從事馴養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取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以下簡稱“馴養繁殖許可證")。因此,馴養繁殖鱉類動物必須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等有關手續,也就是說,有關鱉類動物養殖、引種、經營利用均需經有關政府部門批准並獲得相應的馴養繁殖、經營加工許可證;若運輸產品還需辦理運輸證。有關鱉類及其產品的一切進出口活動,需經野生動物政府主管部門批准並取得允許進出口許可證。目前,海南、廣東、廣西、江蘇等養殖重點區域的養殖戶辦理相關手續意識較強。但也有一些稀有物種的擁有者,因動物來源、飼養場地和飼養技術等因素,擔心辦證過程中不能滿足管理部門的要求而被沒收,而不願辦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對鱉類動物的管理歸屬權模糊不清,不知道哪些種類歸口林業局,哪些種類歸口農業部,且辦理過程中,無法提供管理部門需要的材料(如動物來源依據、養殖許可報告、獸醫證和場地證明等),故放棄辦證。

鱉類市場信息不暢

據調查幾年來多數鱉養殖戶都是賺一年虧兩年,甚至有部分人養了很多年根本沒有賺到錢。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多數養殖戶對整的外部市場信息不了解,流通渠道不通暢,不能準確地分析市場信息,不能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規劃當年的養殖數量,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只有那些對各種鱉信息進行分析,適時關注市場動態,利用各種有用信息來指導生產和銷售的養殖戶,才有更多的機會賺到錢。而那些盲目投資的養殖戶,只能在變動的市場中隨波逐流,運氣好的時候能賺點錢,遇到整個大環境(經濟環境)和小環境(鱉養殖行業)狀況不好時,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外來鱉類的入侵和生態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整類養殖戶在引種過程中,只考慮鱉種的生長速度、成活率和繁殖率等因素,且引種行為多是個體或是小集體行為,帶有盲目性,同時不可避免重複性。同一物種重複引進的情況較多,如佛羅里達鱉等多次從國外引進,因引入後的保種及純系復壯工作做得不夠好,導致很快失去其經濟優良性狀而不得不再次引進,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同時,也影響了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引進外來整種大多數生命力旺盛,對環境適應性強,由於我國在外來物種管理上不到位,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引進監種很容易流入自然界。外來鱉類- . 旦成為入侵種,對我國地域的經濟、環境和本地鱉類等都具有一定損害性,甚至帶來生態災害。因此,養殖過程中切勿忽略外來鱉類對本地鱉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的危害。

疾病防治和防疫不到位

由於多年的養殖,有不少魚池老化,種質退化、養殖密度過大及水環境的惡化等多種原因導致病害增多,不斷出現新的病種。養殖鱉患病後,養殖戶只能參照魚類、家禽、畜牧等動物的治療方法給鱉治療,在疾病診斷、藥物和劑量使用方法等方面,常掌握不準,引起誤診和藥物使用不當,造成動物死亡。部分養殖場缺乏“防重於治”的觀念,出現疾病時才進行治療,造成養殖整類成活率低、商品率低,導致養殖戶利潤得不到保證,養殖成本增加。

水溫

鱉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生存活動也完全受環境溫度的影響,體溫與環境溫度差異不超過0.5℃~1℃,故其對水溫變化十分敏感。整在適宜水溫範圍內能有效地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生長速度。水溫升高到一定程度後,鱉食量開始下降,抵抗細菌侵害能力減弱,水中有機物分解加快,耗氧量大,生長與呼吸受到影響,患病率大為提高,甚至攝食減弱或停止,潛居陰涼處避暑,出現“伏暑",即“夏眠”或中暑死亡。高溫擾亂了鱉生理功能,造成內分泌混亂,食慾不正常,體內營養不能滿足能量的消耗,導致體重下降。同時水溫每升高10℃,水體內污染源的毒性就會增加2~3倍,水體中細菌快速繁殖,病原菌數量成倍地增加。
低水溫時,鱉吃食少,主要靠消耗體內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體質較弱,免疫力差,容易被病原菌感染,造成生病或死亡。水溫再低時,鱉停止攝食,開始潛伏泥沙中,停止活動和覓食,進入冬眠狀態。鱉“冬眠”和“夏眠”習性是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行為,並非是生理需求。冬眠時往往幾隻鱉聚集在一起,鼻孔微露泥沙表面,雙目緊閉不吃不動,依靠皮膚和咽喉部進行輔助呼吸,依靠體內積蓄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
鱉能忍受的水溫變幅為1℃~3℃,變幅過大時,易造成鱉的死亡,幼鱉比成鱉更敏感。所以人工養殖過程中,在換水、轉池或放苗的操作過程中,注意調控好水溫差,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水色和透明度

池塘水色主要是通過水體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及有機質的變化來實現的。養鱉池適宜水色為油綠或深綠色,浮游生物綠藻門、甲藻門、藍藻門、裸藻門及硅藻門的浮游植物為主。水色為暗褐色、黑色、灰白色、紅色等,水表面形成一層浮膜時,表明水質嚴重變壞,需及時換水。鱉下塘前,施放底肥,培育浮游生物,達適宜水色。飼養中水質過瘦時,可適當投放磷肥,並根據鱉池的肥瘦情況,套養一定數量鰱、鱅魚,栽植水葫蘆等水草,可淨化水質,控制水色。定期排污、注水,有助於水色和透明度的調節。適宜透明度能較好地隱蔽鱉,減少彼此咬斗斷殺,提高成活率。

溶解氧

根據GB11607規定,水體溶解氧連續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必須大於5毫克/升,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毫克/升。鱉養殖過程中,殘餌及排泄物多,水體耗氧量大,為保證中華鱉的正常生長、生活,水體溶氧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擋板食台,進行水上投餌,每天及時清掃食台,減少餌料流入水體;中華鱉生長旺季,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3小時,保證水體底層溶解氧。pH值是一個重要的水化學因子和生態因子,中華鱉最適的pH範圍為7.2~8.2過大或過小的pH值,對其皮膚和口腔黏膜有不同程度損壞。飼養過程中,嚴禁酸性水或鹼性水入池。鱉是一種耐低鹽的水產動物,養殖水應為純淡水,不宜用海水養殖。鹽度在0.5%以下,中華鱉能良好生長,鹽度1.0%以上,中華鱉不能生存,在沿海、鹽鹼地區須特別注意。水中氨氮對鱉有很強的毒性,即使濃度很低,也會抑制生長,甚至中毒死亡。

繁殖技術

親鱉選擇

親鱉的個體大小、年齡差異、健康水平與產蛋數量和質量有密切關係。優質種鱉,每年可產蛋和5批,每批產蛋20個以上.蛋重平均在6g左右,其受精率和孵化率較高,而且稚鱉生長發育也快。選擇親鱉,應先正確識別雌雄,然後選擇符合上述要求的優質種鱉。凡是性成熟的鱉,雌鱉的尾部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邊外,反之雄鱉尾較尖,能自然伸出裙邊外。親鱉選定放養時,雌雄搭配比例一般以3:1為宜。此外,有的鱉不宜人工養殖,應注意選擇。

性成熟年齡

依各地氣候不同,鱉的性成熟年齡也不同。在溫帶、亞熱帶地區鱉需要冬眠,全年只有幾個月或半年多的生長發育期。在熱帶地區,鱉可全年生長發育,如果全年生長期較長,其達到性成熟年齡則較短,反之性成熟年齡就較長。鱉性成熟的年齡,在華北地區需5~6年,長江流域需4~5年,華南熱帶地區需3~4年,台灣只需2~3年。關於親鱉的適宜年齡,國內外看法不一致。有人提出最佳年齡為15~20年之間,這樣的親鱉每批可產出50個優質的蛋,年產蛋可達200個以上。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認為一般在6年左右為宜,此時其個體有500 g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體重為3~5kg的鱉繁殖能力最強。

親鱉的飼養

親鱉放養前,要放乾培育池中的水。每667m用75kg生石灰溶成漿後,潑灑全池消毒,池底要多潑一些。潑灑後將淤泥和石灰混合一遍,15d後再進水放養。親鱉放養在池中如果發現池水淺,第2天可用萬分之一濃度的福馬林將池水消毒1次,以使鱉不易得病。每667m可放養300~400隻,換水條件好或1kg以下個體占多數的可多放。鱉放養最佳水溫為15~17℃。放養後,鱉往往頭幾天吃食不多,甚至不吃,此時可停食數天后,用鱉最喜吃的蛙肉、蚌肉等引食,直到正常吃食為止。親鱉餌料以小魚、小蝦、蚯蚓、蠅蛆、動物內臟、熟動物血、蠶蛹、螺肉、蚌肉等為主,鱉尤其愛吃蛙肉、鼠肉、蛇肉。它也能吃熟麥粒、餅類、瓜類、蔬菜。魚粉和非親鰻用的配音飼料也可用來飼養親鱉。每日投飼量,鮮飼料為池中鱉總重量的7%~20%。水溫適宜,天氣好,水質清爽,鱉較活躍,可多投,反之則少投。
在鱉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飼養環境的安靜,揚水落水時儘可能不要有水流聲,尤其在鱉的交配期,因水流聲會造成鱉之間的咬斗;要注意水質清爽,絕不能讓水發臭,必要時要更換新水;要經常檢查防逃設備有無損壞,發現損壞立即修好。如有鼠、蛇等進入傷害鱉或吃其所產的蛋,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親鱉在水溫15℃以下時開始鑽入土中冬眠,此時可停止投飼,並在晴天將池水放淺,待鱉全部鑽入土中後,即將池水加滿保溫,以防止鱉冬眠期被凍壞。

產蛋

鱉產蛋是從半夜到天亮期間,有時可延遲至11:00。鱉產蛋的方法與海龜相同,用後肢的蹼爪挖掘成直徑約7 cm、深12~15 cm的洞穴,將蛋產於內,產完蛋即用砂土蓋上。而後返回水中,產蛋時間.在常溫池中鱉的產蛋是從6月上旬~8月下旬。一般在該期間產蛋3~4次。若在加溫池中採取長光照處理,可全年產蛋。

孵化

1、改進的恆溫器孵化
根據鱉蛋孵化的要求把恆溫器加以改造,裡面隔上格子保持30℃的溫度,即可進行孵化。也可利用深度為6~7cm的搪瓷盤作孵化盆。在盆中鋪上2~3cm厚的小粒(0.5mm)沙子,把蛋放在上面(動物極向上),並加以固定。然後,再蓋上3~4cm厚的沙子,放入孵化器中,器內宜保持30℃,為防止沙子乾燥,要經常用噴壺灑水。
2、車床式孵蛋器孵化
利用有設定保溫房和加溫設施的飼養池的孵化方法。把池水放淺至30~40cm,使水溫保持在30℃。把深約20cm的玻璃容器作為孵化盆利用,在盆中放入7cm厚的小粒沙子把蛋同定後,在蛋上覆蓋5cm厚的沙子,之後把容器放入溫度為30℃的飼養池中,不要讓水浸入容器內。使沙子溫度維持在30℃,但沙子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使用該方法孵她的稚鱉可以自然地進入飼養池。這種飼養池較方便給稚鱉餵食。
3、常溫孵化設施的孵化
在一定地段挖一個長1 m、寬3m、深60cm的孵化場,混凝土鋪底,與排水口連線在一起易於排水。在場內填入30~40cm厚的沙子,把蛋埋入沙內12~15cm深處,表面沙子乾燥後。要用噴壺灑水。孵化場上方如蓋上屋頂,可防止雨水浸入。夏季沙子溫度易上升,因此,白天要打開屋頂,晚上要關閉,儘可能使沙子溫度維持在30℃。

中華鱉養殖技術

中華鱉是我國養鱉業的主要養殖對象。

鱉塘的選擇

基地環境安靜、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底質為壤土和黏壤土、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鱉塘東西走向,呈長方形,單口鱉塘面積3×667m~8×667m,池深2m,有效水深1.0~1.3 m,坡比1:3,鱉塘主埂寬2 m,支埂寬1.6 m,底泥深度小於20cm,進、排水口獨立,呈對角設立。

鱉塘消毒

因為是新建鱉塘,用生石灰100kg每667m帶水清塘,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如果利用舊池塘一定要乾塘曝曬,除潑灑生石灰消毒外,還要徹底清除鱉塘中的敵害生物。

施足基肥

鱉塘清塘消毒後,用編織袋裝35~40kg的腐熟羊糞肥,掛在鱉塘的四個角落,以培養浮游生物、水蚯蚓等中華鱉的天然適口餌料。

選種

選種是中華鱉人工養殖的基礎,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戶的養殖效果。其要求包括:用於養殖的稚鱉必須是體格健壯,體表完整且有光澤,背、腹及四肢腋窩處沒有白點或白斑的,活動自如,稚鱉腹部朝向上放在手掌上,能立刻翻轉,用手拉後腳能有力縮回;各稚鱉應規格均勻, 個體大小在3g每隻以上;不同批次的鱉苗應該分級飼養, 實現同池同規格,避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而造成的損傷。

鱉種的消毒

中華鱉苗种放養前要用塘水配製5~10mg/L的聚維酮碘浸泡2.5min,或用3%食鹽水浸泡10~15min,也可以用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2min,以殺滅鱉種體表的病原體。

稚鱉飼養

1、放養
剛出殼的稚鱉體重約為3g至6g,必須在室內大塑膠盆暫養2至3天。選擇大小一致、體色一致、活動能力強、體形豐潤有光澤的個體,放養入池之前,用青黴素溶液浸洗稚鱉30分鐘,以增強稚鱉的抗逆力,然後再放入事先清整好的稚鱉池內,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放養密度為50隻每m ,且要求以一次放足為宜。飼養30天后,個體體重可達到10g左右,這時的放養密度以20至30隻每m為宜。
2、投餵
稚鱉出殼2天至3天后,卵黃囊吸收完畢,開始攝食,起初可投餵一些蚯蚓、水蚤等,並將飼料投放於搭置好的飼料台上;飼養14天后,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10%的鮮魚和2%的青飼料,對其進行強化培育,可將鮮活飼料打成漿後摻入到配合飼料中揉成團掛在飼料台上進行馴化。由於稚鱉池體積小,放養密度較大,飼料投餵較多,養殖水質容易變壞,引起稚鱉發病死亡。因此,稚鱉池中必須按時注入新水,每天未吃完的飼料應清除乾淨,以免惡化水質。池水應有一定的肥度,水體透明度以20cm至25cm為宜 。

日常管理

飼料以鮮活的餌料為主,搭配一些植物性餌料,主要種類包括: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麩類、餅類、南瓜等,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餵量為鱉體總重量的3%至6%,每天投餵1至2次,具體的投餵量視水溫、天氣等情況而定。投餵的同時,可搭配使用少量的光合細菌微生物製劑,一般情況下不使用顆粒飼料,禁止使用含激素類添加劑和有殘留的藥物。日常管理中,應注意對每口養殖池塘建立檔案,做好記錄 。

病害防治

1、病害預防
一是養殖池消毒,無論哪種規格的中華鱉養殖池在放養前都必須進行清整、消毒、曬池,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兌水向全池潑灑。
二是種苗消毒,中華鱉種苗在落池前都必須用0.6%的粗鹽水或0.02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10分鐘左右,然後再放入養殖池中養殖。
三是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池水,堅持每隔15天用20g/m至 30g/m生石灰向全池潑灑1次,既可對池水消毒又可提高池水的pH值,若池水呈偏鹼性,可在高溫季節定時使用水質改良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飼料消毒就是對所有新鮮小雜魚、福壽螺肉在投餵前一定要用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15分鐘左右;樹葉漚水,日常用松樹枝葉或桉樹枝葉每10~15kg捆成一把,每畝水面平均為1m深時用40~50kg,放入進水口附近的池中漚水,可起到預防病害的作用;飼料中拌入藥物製成藥餌進行投喂,如每隔15天在飼料中拌入大蒜素製成藥餌投餵3~5天,每50kg飼料中拌入大蒜頭250g製成團狀藥餌投餵於飼料台上,但應保持飼料新鮮,不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
2、病害治療
仿野生中華鱉養殖的主要病害有白斑病、紅脖子病、赤斑病、腐皮病、癤瘡病等,治療時應對症下藥,千萬不能盲目地使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氯黴素等禁用的藥物.對於紅脖子病,應經常注意保持水質的清新,防止鱉體受傷,或用土黴素拌餌進行投喂,第一天的藥量為0.2g/kg鱉體體重,第二天至第五天的藥量減半,或用病鱉病變組織做成疫苗進行腹腔注射。對於赤斑病,每500g病鱉用5萬國際單位硫酸鏈黴素和10萬單位青黴素配製成2mL溶液進行腹腔注射,1周后即可基本痊癒。對於腐皮病,發現病鱉時要及時隔離治療,用抗生素浸泡病鱉48小時,對其有一定療效。對於癤瘡病,首先要將癤瘡擠出,然後用2%至3%的鹽水將病鱉浸泡15分鐘。對於白斑病,可用10ppm漂白粉浸洗病鱉3~5小時,也可用1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向全池潑灑2~3次,隔天再用2次。對於敵害生物,主要是鼠、蛇最為嚴重,主要危害稚鱉和幼鱉,應採取有效措施嚴加防範。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糖、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因部位不同而呈現一定的差異。鱉肉富含動物膠、角蛋白、鐵、維生素D等營養素。因整的種類和生活地區的不同,其營養成分不盡完全一致。但據分析,每100克鮮鱉肉一般含有水分73~83克,蛋白質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4.9克,灰分0.9~1克,鎂3.9~10毫克,鈣79~107毫克,鐵4.3~38毫克,磷0.54~430毫克,維生素A0.15克,維生素B0.9毫克,煙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黃素0.37毫克,熱量288~744千焦。鱉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占70%以上,其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占25%以上,是牛肉的6.54倍,羅非魚的2.54倍。不飽和脂肪酸中DHA(二十碳五烯酸)和EPA (二十碳六烯酸)含量很高,這兩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腦黃金”,能抑制血小板凝結,防止血栓形成動脈硬化,降低機體內“有害的”膽固醇含量。

藥用價值

1、鱉肉
鱉肉為滋補食品,鮮用或冷藏,味甘、性平,具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傷中益氣、虛勞贏瘦、骨蒸癆熱、久痢、崩漏、帶下等疾病。
2、鱉頭
氣腥,味甘、鹹,性平,具有補氣助陽之功效。鱉頭燒灰用於治療久痢、脫肛、產後子宮下垂、陰瘡等疾病。
3、鱉膽
鱉膽汁含有兩個內酯:三羥基甾族膽烷酸內酯及其多一個“CH"”的內酯。新鮮膽汁,味苦,性寒。外用,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痔瘺,其方法為取膽汁磨香墨,人麝香、冰片少許,雞毛蘸塗。
4、鱉卵
5~8月產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邊收集,鮮用或冷藏,味鹹、性寒。內服具有補陰、止痢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久瀉久痢。
5、鱉脂
鱉脂是鱉的脂肪,又稱鱉膏、鱉油,個體較大的成鱉,脂肪含量可達總體重的10%左右。取出鱉體內脂肪,放入煎鍋中,用溫火加熱,將煎熬出的油脂放入容器中保存備用。鱉脂鮮用,性平,味甘、鹹。內服具有滋陰養血、烏鬚髮的功效,為滋養強壯藥,也是治療痔瘡的特效藥,對於油漆、膏藥引起的皮炎或濕疹、皮膚潰爛、燙傷、外傷、結核、便秘等也有一定療效。鱉脂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酸,因此還可用於高級化妝品中。
6、鱉血
鱉新鮮血液,其性平味甘、鹹,外用或內服,具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虛勞潮熱、陰虛低熱、脫肛、小兒疳勞等疾病。鱉血清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
7、鱉甲
鱉甲是鱉的乾燥背甲(背殼),含有骨膠原、碳酸鈣、磷酸鈣、多種胺基酸及鈉、鋁、鉀、錳、銅等10多種微量元素,常將鱉甲熬呈膠塊,俗稱鱉甲膠。味鹹、性平,具有補血、抗腫瘤、增強抵抗力和滋陰清熱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小兒驚癇、骨蒸癆熱、經閉經漏等疾病。

存在的問題

鱉種質退化

苗種是養殖生產的基礎之一,鱉的健康養殖離不開好質量的種苗,種苗的好壞不僅關係到鱉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也影響到鱉的品質和鱉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近年來,鱉種苗質量下降非常厲害,表現為生長速度緩慢、病害增多。造成鱉種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親本種質選擇、近親交配嚴重,以及一些異種鱉從境外流入我國,直接影響鱉的遺傳基因庫,從而影響其種質純度,使鱉出現疾病較多、種苗分化大、生產速度慢等問題。

合法養殖意識淡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許可證管理辦法》中規定,從事馴養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取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以下簡稱“馴養繁殖許可證")。因此,馴養繁殖鱉類動物必須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等有關手續,也就是說,有關鱉類動物養殖、引種、經營利用均需經有關政府部門批准並獲得相應的馴養繁殖、經營加工許可證;若運輸產品還需辦理運輸證。有關鱉類及其產品的一切進出口活動,需經野生動物政府主管部門批准並取得允許進出口許可證。目前,海南、廣東、廣西、江蘇等養殖重點區域的養殖戶辦理相關手續意識較強。但也有一些稀有物種的擁有者,因動物來源、飼養場地和飼養技術等因素,擔心辦證過程中不能滿足管理部門的要求而被沒收,而不願辦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對鱉類動物的管理歸屬權模糊不清,不知道哪些種類歸口林業局,哪些種類歸口農業部,且辦理過程中,無法提供管理部門需要的材料(如動物來源依據、養殖許可報告、獸醫證和場地證明等),故放棄辦證。

鱉類市場信息不暢

據調查幾年來多數鱉養殖戶都是賺一年虧兩年,甚至有部分人養了很多年根本沒有賺到錢。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多數養殖戶對整的外部市場信息不了解,流通渠道不通暢,不能準確地分析市場信息,不能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規劃當年的養殖數量,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只有那些對各種鱉信息進行分析,適時關注市場動態,利用各種有用信息來指導生產和銷售的養殖戶,才有更多的機會賺到錢。而那些盲目投資的養殖戶,只能在變動的市場中隨波逐流,運氣好的時候能賺點錢,遇到整個大環境(經濟環境)和小環境(鱉養殖行業)狀況不好時,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外來鱉類的入侵和生態安全問題

目前,我國整類養殖戶在引種過程中,只考慮鱉種的生長速度、成活率和繁殖率等因素,且引種行為多是個體或是小集體行為,帶有盲目性,同時不可避免重複性。同一物種重複引進的情況較多,如佛羅里達鱉等多次從國外引進,因引入後的保種及純系復壯工作做得不夠好,導致很快失去其經濟優良性狀而不得不再次引進,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同時,也影響了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引進外來整種大多數生命力旺盛,對環境適應性強,由於我國在外來物種管理上不到位,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引進監種很容易流入自然界。外來鱉類- . 旦成為入侵種,對我國地域的經濟、環境和本地鱉類等都具有一定損害性,甚至帶來生態災害。因此,養殖過程中切勿忽略外來鱉類對本地鱉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的危害。

疾病防治和防疫不到位

由於多年的養殖,有不少魚池老化,種質退化、養殖密度過大及水環境的惡化等多種原因導致病害增多,不斷出現新的病種。養殖鱉患病後,養殖戶只能參照魚類、家禽、畜牧等動物的治療方法給鱉治療,在疾病診斷、藥物和劑量使用方法等方面,常掌握不準,引起誤診和藥物使用不當,造成動物死亡。部分養殖場缺乏“防重於治”的觀念,出現疾病時才進行治療,造成養殖整類成活率低、商品率低,導致養殖戶利潤得不到保證,養殖成本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